成功勵志成功勵志

《盜夢空間》觀後感三篇

本文已影響 1.77W人 

《盜夢空間》觀後感三篇

《盜夢空間》觀後感三篇

導語: 美國好萊塢大片《盜夢空間》中,造夢者能在他人的夢境中自由穿梭,把思維植入他人的大腦。這一幕也許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爲現實。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盜夢空間》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盜夢空間》觀後感三篇

篇一:

這是一部兼顧商業與藝術的電影

這是一部要在電影院看的電影。因爲它非常的電影化,其他任何觀看方式都會損害到你的感受和體驗。這個電影的信息量實在是太大了,無論是劇情、畫面、音樂、音效等,所有電影元素都極其豐滿,同時恰到好處,構成了完美的平衡。不在電影院環境下觀看,很多電影細節你可能就會忽視,隨後就會帶來觀影體驗上的損失,甚至會影響到你對故事的理解。

當然,說到這裏,我要強調一下,《盜夢空間》的故事絕對沒有之前謠傳中的那麼晦澀難懂。作爲一部在北美3億美元票房,全球6億美元票房的暑期檔電影,它的故事能難懂到什麼程度呢?《盜夢空間》雖然在劇作結構上相當複雜,但從觀衆體驗角度來看,這個電影的表層故事仍然是一個典型的好萊塢類型片:一幫人爲了完成一個貌似不可能的任務,深入險地經歷一番冒險,最後完成任務的同時,達成個人心願。其中槍戰、追車、爆炸、打鬥等等商業元素一應俱全,僅僅只是從這個角度來看,《盜夢空間》仍然是一部很具娛樂性的暑期檔電影。

但是對於一部分影迷觀衆羣體來說,這部電影除了具有以上娛樂元素外,因爲它精巧的故事結構和幾近完美的電影元素構成,《盜夢空間》還具有了多種解讀的可能性。至於如何解讀這部電影,則完全取決於你個人的觀影經驗,以及你自認爲從電影中獲得了什麼樣的信息。就這個層面而言,不存在是否看懂這部電影的問題,只是每個人都會有獨一無二的私人感受,難以和大家分享而已。

篇二:

《盜夢空間》的劇本醞釀於10年以前,那時諾蘭剛剛完成處女作《尾隨》,正拍攝那部在敘事方式上具有巨大顛覆性和實驗色彩的《記憶碎片》。無疑,《盜夢空間》在敘事的複雜性上遠趕不上《記憶碎片》,但是作爲一部商業電影,本片確實相當挑戰觀衆的腦力。電影中的人物行動在不一樣的夢境層次上展開,每一夢境層面的事件都會在其他層面上產生反應,當夢境進入到第三層第四層時,導演務必透過快速的平行切換使觀衆瞭解那些具體的微小變動,使觀衆得以在腦海中勾勒出這個大型的夢中夢中夢……的整體面貌。相信許多觀衆在觀影過程中把超多腦力都花在了辨別眼前的是第幾層夢境,並推測它將對另外幾層夢境產生的反應上了。這部電影尤其具有特點的是:每一層夢境的時光流速不一樣,每下一層夢境要比上一層夢境的時光慢20倍,這就又爲敘事增加了難度,導演務必對每一層夢境的敘事時光拿捏地十分準確。電影中的五層夢境(如果算上電影的開放式結局的話還有第六層)還只是敘事的縱向層次,電影有兩條橫向平行的敘事線索:“觀念植入”的敘事主線,以及柯布和他妻子之間的情感副線。橫向與縱向相乘之後,本片變得千頭萬緒,如果不是諾蘭這樣的敘事天才的話,平庸的導演根本無法處理[]。《盜夢空間》的觀衆在耗費了超多

腦力之後,相信都基本看懂了電影的具體情節。

與《記憶碎片》一樣,《盜夢空間》在敘事上並非沒有漏洞:電影在進入第四、第五層夢境時開始有點含糊其辭,比如齊藤在第三層夢境死去後按照前面的劇情邏輯就應進入“潛意識邊緣”,柯布進入的第四層夢境(即他與其妻子共同構築的那層夢境)也被稱爲潛意識邊緣,但對於柯布爲什麼沒有在第四層而進入了第五層(即影片序幕中柯布見到老年的齊藤那一層夢境——如果不承認這是第五層,便無法解釋齊藤的變老)才把齊藤找回來,電影沒有給出解釋。另一個明顯的錯誤是,齊藤是在柯布進入第四層夢境之後才死去的,柯布不可能明白齊藤已死而要去找他。()還有一個缺陷是,在建築師建造的各層夢境場景之間並無劇情邏輯上的聯繫,尤其是雪山堡那段,幾乎完全能夠視爲導演爲加入動作片元素硬塞進去的。這些瑕不掩瑜的漏洞並未太大地影響觀衆的觀影質量,因爲這種新奇、大型、複雜的敘事方式與電影的類型元素混合起來之後,已經足以使《盜夢空間》成爲一部高質量的商業電影。尤其對中國觀衆而言,《盜夢空間》仍舊算得上目前國內商業電影只能仰望的“神作”。但是,我務必說,《盜夢空間》還談不上完美的商業電影,這是基於兩點:一,電影始終缺乏一個英雄,缺乏一個具有足夠厚度的主人公;二,《盜夢空間》具有很高的

智力挑戰,但卻只有很低的情感穿透力。

我一向是諾蘭的擁躉,他的電影我差不多部部喜歡,在他的七部長片中我尤其中意《尾隨》和《黑暗騎士》。《尾隨》也包含了複雜的敘事技巧,但更讓我觸動的是其中包含的關於“孤獨”的主題,諾蘭在那部電影中刻畫了一個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主人公。《黑暗騎士》堪稱完美的商業電影,諾蘭在經典的哥特式、漫畫式誇張的蝙蝠俠之後創造了一個新的英雄,但他已不再是一個簡單的超級英雄,而成了一個被善與惡割裂的杯具英雄,成了關於歷史的道德隱喻。商業電影要牢牢抓住觀衆的內心,僅僅依靠娛樂因素甚至智力因素是不夠的,它務必成爲某種意識形態,使觀衆從中瞥見自我所處的現實。《盜夢空間》卻沒有到達這個層次。列奧納多的柯布是一個遭受家庭倫理變故的男人,但導演或許太專注於他的敘事了,使得柯布與他妻子之間並未表現出真正的情感深度,柯布也始終沒有像蝙蝠俠那樣變得人格化;在次要人物方面,艾倫·佩姬飾演的建築師始終遊離於柯布和他妻子的情感之外,她時而闖入他們的情感之中,但卻並未真正以情感參與他們的生活,因此最後她將柯布從記憶的牢籠中帶出也顯得不那麼有說服力。我想,這部電影缺乏情感穿透力的原因之一是諾蘭將太多的注意力投入到了敘事時光之上,而忽略了表現人物所必需的情感時光。

比如,柯布和他妻子一齊在意識邊緣遊離了50年,50年已足夠使任何膚淺的情感變得嚴肅起來,但對於觀衆來說,50年的感覺只是他們在銀幕上看到的一瞬間——在下一個瞬間,他們已經在忙於理解新的信息,忙於推敲這些信息與其他層次夢境之間的聯繫了。

篇三:

如果理性化的夢境設定只是單純貼合劇情需要,那本片最多隻是從一個不一樣方向重複《黑客帝國》等先驅走過的路;然而,當你真的有興趣認真去體會諾蘭哥哥設定的夢境世界時,你會異常驚訝地發現本片完全不是一部硬邦邦的“架空設定”之類的俗套,而是一部以充分的心理學邏輯爲依據、全面貼合日常夢境特徵的電影:你我所有在夢中有過的體驗,諾蘭在本片中都以一種絕對真實的影像與邏輯展現出來,好像你自我就在夢中似的。這種夢,不是你事後回憶起來覺得光怪陸離的那種夢,而是一種讓你身在其中、無法辨別現實與夢境的真切“入夢體驗”。當然,這一切都有個前提,就是你務必是CQ(CuriosityQuotient)較高的、總愛好奇幻想的童鞋。如果你沒有一點探索精神,只是被動地理解表層物理光影,那你會失去欣賞本片99%的樂趣。因爲,正如偉大領袖“阿金特史密斯”(AgentSmith)教導偶們的:一切事物的好處,在於目的(purpose);在《盜夢空間》那個看似機械的夢境設定背後,只有當你開始針對一個個小細節開始自問“爲什麼”的時候,你纔可能開始意識到影片中原先還有如此多精妙好玩的細節設定(how/what/when),你的大腦會敏捷地捕捉到一個、兩個火花,然後火花開始不斷迸現、越來越多、越來越快,你越想搞清楚

他們,就有越多的新問題蹦出來、以至於腦內存負荷過重崩壞生煙……但是,片刻之後你又抵受不住誘惑開始繼續沉浸類似“尋寶”般的精神遊戲,因爲你明白,諾蘭哥哥十年磨一劍,絕不會就如此把你晾在半空的,必須有個完全的解決方案能夠連起所有的線索……本片強大而富含內在邏輯的細節設定,會像黑洞一樣吸引觀衆。正是這種乍看不起眼、細想無窮盡的東東,像絕頂高手聚氣成線而化成的無形粘絲一樣、在你不知不覺中織就一個迷宮將你包圍,偏偏你自我還樂在其中,一邊歇斯底里地尋找出路,一邊還狂呼過癮……如此說來,諾蘭不止是在電影中講述inception的概念與過程,還等於是從夢境探幽的角度、在觀衆的頭腦裏來了個inception:他讓你自我有主動的意願去圓滿這個故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