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勵志正能量語錄

2021高考熱點作文素材大全

本文已影響 5.1K人 

導語:這一年的高考馬上就要到了,即將參加高考的同學,可以多看一看熱點作文素材,既可以瞭解一些熱點,又可以學習寫作技巧。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2021高考熱點作文素材,希望大家喜歡。

2021高考熱點作文素材大全

篇一:

青春的歌謠

青春是一生最美好的時光,許許多多的歡樂、淚水都曾在那裏上演。匯成了一曲曲動人心絃的樂曲,擁有青春的我們奏響歡樂的歌謠。

在青春的殿堂裏,我們伴着節奏唱響了屬於青春的歌謠。在那充滿朝氣活力的歌聲中,我們嚐到了屬於青春的甜果。

“青春,校園”,這倆個詞是那麼緊緊相擁,“青春,同伴,歡笑”,這三個是那麼的親密友好,“青春,淚水”,這倆個詞又是那樣的不離不棄。

我們的青春是同伴們一起度過的,而度過的地方大是在校園。因爲我們在這大好的青春的時光中,我們一直在奮力的拼搏,去漫遊那無邊無際的知識海洋,去仔細找尋那隱蔽的、藏有無數知識寶藏大門的鑰匙。每當清晨,在校園內不是一片寂靜,而是朗朗的讀書聲,是那麼的響亮、整齊、富有感情。讀書聲沒停洗息多久,踊躍、歡樂、積極的回答問題聲,又在各個班裏響起,彼此交流、討論問題聲,甚至是因得出的答案不同而引發的、激烈的爭辯聲。這些因探索知識而響起的聲音,彼此交匯,唱響了一首知識的青春歌謠。

放學後,甚至是課間,都能看到成羣結隊的少男少女的身影。青春我們的臉上洋溢,在我們的行動中表現出來。校園小路上,總是不缺乏歡樂嬉戲的身影,笑容在臉上綻放,笑聲在口中洋溢。就算在吃飯的時間裏,也少不了歡樂的存在,我們在青春的陪伴下討論着青春的熱門問題,八卦着歡樂的_,飯總是吃的少,歡聲笑語總是不停歇。這些因有青春而存在的歡樂又獨自奏響了青春的歌謠。

在青春中,有歡樂那麼也少不了淚水。天下沒有不散宴席,在與夥伴建立了友好、親密融洽的關係後,也總是會被老天無情的拆開,兩地分離。但友誼的長線是永遠不會斷開的。分離時,我們雖然不捨但也無奈,淚水在我們的眼中打轉,在哪最後一刻衝出我們的眼眶,情不自禁的爲“失去”一個朋友而潸然淚下。較爲堅強的人不落淚,但也哽咽的送別的朋友。就這樣,我們又演奏了一首屬於青春的歌謠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在我們孩童時便知道了。所以有青春的我們就擁有了一筆巨大的財富,讓我們一起用這筆財富去建設知識的殿堂,快樂的天堂吧!

篇二:

各有千秋

“江山代有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一言,道出了每個時期都有着自己特有的燦爛文化的真諦。春秋戰國,諸子百家。學者雖處於動盪之世,思想卻激躍出前所未有的奪目火光。儒、道、法……各家思想在碰撞中交流,在爭辯中借鑑,它們是亂世中明亮的火焰,照亮了中國前進的道路,造就了諸子百家的璀璨輝煌。

人們時常感到生不逢時,期望回到或飛越到某個時空的過去或未來,但不曾想,每個時代自有它得天獨厚,不可比擬的機緣巧合,從而衍生了不可複製描摹的獨特,春秋戰國如此,中國近代亦如此。近代中國飽受外國列強的侵略,知識分子的民族責任感與高遠目光,造就了新文化運動中新文學的無比震撼。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白話文小說如《阿q正傳》等新式文學作品,讓人震耳發聵,喚醒了國人麻木的靈魂與渙散的鬥爭意志,我們亦會讚揚這個時代,欽佩這些愛國者,或者嚮往這血與淚交融而出的文化結晶。

每個時代,每個地方,都上演着它們的獨有的歷史,各有千秋。中國如此,外國亦如此[]。

寧靜浩瀚的大海,孕育着古希臘的絢爛文明。精美的雕塑,奇妙的神話,閃耀的哲學之光……無不讓人心往神馳,願可生活在那美好的和諧中,但也有人願活在如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刺激時代。

文藝復興時,資產階級爲反封建求民主,從古希臘文學典籍中汲取精華。人文主義之父彼特拉克說:我願回到古希臘那民主的年代,卻更願活在當下,肩負我的責任,將人文主義延展於今。的確,各個時期的文明成就各有千秋,我們只能選擇喜歡或傾向於哪個,卻不能脫離我們的時代,但文化責任感卻讓人甘願在這時代開闢人類精神新天地。

古往今來,是時代造就了人,造就了文化,或是人與文化創造了時代,我們不得而知。即便我們因自己的喜好向往生於某一時期,卻因活在當下而一味埋怨,這終使這一時代的光芒黯淡。與其一味地活在幻想中,不如儘自己所能讓自己的時代大放異彩。

周國平曾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朝聖路,每個人孤獨的路便組成了人類這一時代的精神家園。每個人的嚮往不同,一如歷史學家湯因比鍾情一世紀的新疆,居里夫人外甥女涵娜獨愛一世紀以前,伊雷娜卻願生在未來世紀……人們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但若將嚮往化爲創造時代文化輝煌的動力,這個時代亦有一番美麗的天地。

春秋百代,各有千秋。

篇三:

從文明源頭汲取復興力量

揭示中華文明的起源,對於我們認識中華文明的特質、堅定文化自信、思考中華民族的未來,具有重要意義。

文明起源問題是國際學術界的熱點,中華文明起源問題尤爲引人矚目。5月28日,“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簡稱“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發佈了17年來的研究成果(相關報道見第六版)。正如專家們所指出的,揭示中華文明的起源,對於我們認識中華文明的特質、堅定文化自信、思考中華民族的未來,具有重要意義。

自2001年,“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項目被正式提出,已實施4個階段的研究工作,2016年中華文明探源工程4期完成結項,目前累計發表學術論文900餘篇,出版專著80餘部,實現了預先設定的多項目標。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用豐富的證據和科學的研究揭示出中華文明獨立起源的客觀事實,使“中華文明西來說”等謬論不攻自破。探源工程以翔實的考古資料證明,早在距今5800多年前,黃河、長江以及西遼河流域已經進入初期文明階段。這一時期中華先民所創造出的農業技術、陶器、玉器、青銅器、建築等不僅工藝高超、規模宏大,而且體現出鮮明的個性,後來的中華文明與這一時期的文明一脈相承。在獨立的基礎上兼容幷包,是中華文明的鮮明特色。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證明,統一的多民族的現代中國格局,根基深植於遙遠的史前時期。早在新石器時期,中國這片土地上就已形成一個以中原爲核心,包括不同經濟文化類型的多元一體格局。不論是蘇秉琦的“滿天星斗說”,嚴文明的“重瓣花朵式”,還是張光直的“中國相互作用圈”,韓建業的“早期中國文化圈”,都以大量考古學證據證明,早在新石器時期,中國已經出現了一個文明共同體。從中華文明的早期開始,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傳統、不同經濟模式的羣體之間,就已發生頻繁的交流、碰撞和融合。統一的趨勢在這一時期就已出現,經過夏商周到春秋戰國蔚爲大觀,最終在秦漢時期實現了實際的統一。從此,統一成爲中華文明的主流。正如費孝通先生所指出的,“多元一體”的特徵是中華文明具有強大活力、連綿不斷的生命力所在。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文化傳統與中華文明的起源有着直接的內在的關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華民族穩重內斂、注重傳統、愛好和平、重視禮節的民族性格,肇始於中華文明的早期,與當時的生產生活方式密不可分。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早獨立發明農業的文明之一,農業發展需要定居和長時間的培育技術,精耕細作、春種秋收培養出勤勞節儉的生活態度;農業經濟定居的特點使農業民族不需要將領土擴張至不適合農業的區域,愛好和平的民族性格很早就形成了;農業社會注重內部秩序,於是中華先民發明出禮的概念,崇敬祖先、遵守禮制的傳統源遠流長。總之,中華文明是本土原生的文明,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深植於中華文明的早期源頭。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豐富成果,刷新並深化了人們對中華文明的認知。

領袖強調,中國人民的特質、稟賦不僅鑄就了綿延幾千年發展至今的中華文明,而且深刻影響着當代中國發展進步,深刻影響着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今天,我們追根溯源,探索中華文明起源,就是要讓歷史告訴未來,從中華民族篳路藍縷、頑強堅韌、團結奮鬥、開拓創新的文明史中汲取力量,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