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短語經典的句子

80後時評:80後是經得起歲月挫折的一代

本文已影響 8.79K人 
80後時評:80後是經得起歲月挫折的一代
自從人民日報的一篇《莫讓青春染暮氣》刊出後,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尤其是在80後一代當中。

轉載一篇80後時評作家,圖書策劃設計總監,自由媒體人——朝花夕拾的一篇騰訊日誌,以下爲原文:
導語:人民日報刊文稱80後集體變“老”暮氣沉沉。稱“似乎一夜間,80後一代集體變“老”了。先是懷舊。他們唱着“老男孩”,感嘆消逝在記憶裏穿着海魂衫皮涼鞋的夏天,還有那些年一起追過的女孩。再是嘆老。80後,在比自己更小的小孩面前大嘆“老了”“心好累,感覺不會再愛了”。請問,人民日報知道這背後的原因嗎? 首先,80後這一代真是一夜之間變“老”了嗎?我並不知道人民日報那篇文章的作者,是什麼年代生人,也不知道他是否真的清楚,他們所謂的“暮氣沉沉”的背後,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結果,作爲被冠以“暮氣沉沉”的那一類人,我想我有必要說些什麼,不是爲了證明什麼,僅僅是告訴一些人,所有的所有,都是事出有因,人不能莫名其妙的被扣上帽子,畢竟,我們年輕與否,還是應該由我們自己證明。 我們這一代都是越活越明白,從當初對一切都抱有希望,到如今對一切都開始懷疑,我相信,無論是80後、還是90後,在最開始的時候,都是善良而純粹的,國外有一位著名的詩人,曾說過“每一個孩子,在最初的時候,都是潔淨無暇的”。現在,讓我們回憶一下我們小學,上學時,老師告訴我們,好孩子,要誠實,不能撒謊,我們信了,某一天教委要來檢查,老師告訴我們,“教委的人,若是問起,有沒有體罰學生,一律都說沒有”。我們知道這是撒謊,但我們做了,因爲這關乎學校的評分和獎金,當然,那個時候的我們並不知道這背後的意義,只是覺得,老師一定沒錯,教我們怎麼做,就怎麼做,於是,詭異的事情發生了,曾經被體罰過的同學,當着教委領導的面前,乾淨利落的回答,這裏從沒有發生過體罰學生的事情,老師溫柔的笑了,教委領導放心的笑了,只有我們沒笑。 我們一邊被教育,要誠實守信,一邊被教導,要按照老師說的去做,我一直覺得,中國的孩子是最厲害的孩子,如此分裂的教育,我們竟然沒有精神分裂,可想而知,我們的自我消化和排解的能力,確實比其他國家的孩子,要強的多。換做國外的孩子,一定會問爲什麼,而我們不會問,我們從小就學會了逆來順受,學會了以乖巧取人,如果我們有過多的疑問,會被家長和老師說成是壞孩子,月底也不會得到小紅花了,要知道,這樣的榮譽,對於一個年滿不到十歲的孩子,會產生怎樣人生觀。爲了結果,不擇手段,哪怕違背自己的內心,原來,我們的教育一開始,就告訴我們,誠實的孩子得不到小紅花,只有乖孩子纔有。 我不知道,現在有多少成年人,還配得起“潔淨無暇”這四個字,起碼我不能,我們都開始變的世故、油滑、老道、虛僞、以及見風使舵,當然,在這樣一個社會裏,這些技能就像遊戲裏的裝備,缺一不可,不然在這個江湖,我們是行走不了的,不然會被所謂的大號PK掉,我們必須學會一些,我們曾經所厭惡的本事,所以,誰能告訴我,一羣在年幼時候,就被教會撒謊的人,以後的日子如何坦蕩? 中國如今的高房價毀滅了多少年輕人的愛情,也毀滅了多少年輕人的想象力。當自己愛的姑娘,僅僅是因爲自己給不了的房子,而投懷到有房子的人懷裏,這個時候,告訴我,讓他們如何有朝氣?如何意氣風發?他們本可以吟誦詩歌、結伴旅行、暢談理想,自由行走。做自己內心嚮往之事,可現在如今的社會,會允許他們這樣嗎?他們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雖然是自己的國家,卻因爲一張“暫住證”阻擋了腳步。 誰看到過一羣每天六點半起牀,晚上加班到十二點回家的人,還意氣風發,跟打了雞血一樣的青年?除了那些富二代、靠關係、靠人脈,畢業就順風順水的人,是意氣風發。其他人,我看不到所謂的朝氣蓬勃,這不是悲觀。年輕人大學一畢業就成爲中年人,爲了柴米油鹽精打細算。他們的生活,從一開始就是物質的、世故的,而不能體驗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種面向心靈的生活方式。 中國從來都不缺少假裝正義的人和愛國者,那個沒難度,他們像狗尿苔一樣,隨便摘抄一段野史和編造一個謠言就能澆灌處出一堆來。中國缺少的是冷靜和真相,缺少死硬理性派。即使這些人冷血、冷漠、煞風景、討厭,他們也比前者可愛,有價值。因爲這些人,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這一類的人,在年幼的時候,是老師和家長最討厭的孩子,是不許其他孩子和他們玩在一起的,可現在來看,往往這一類人,會成爲公知,而那些乖孩子只能淪爲粉絲和追隨者了。 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數成爲“穩一代”了。“碩士清潔工”“城管碩士”“大學生淘糞工”“本科生清潔工”類似新聞層出不窮,高學歷者理論上應該去從事知識含量較高的工作,但當高年薪或者穩定、有福利保障的“編制”擺在年輕的求職者面前,一切都沒了抵抗。每個年齡階段的公民需要專屬於他們的氣質,但年輕人敢闖敢拼、追求不確定未來的動力,顯然更依賴於社會環境與資源信心的傳遞。當職業流動開始出現大面積倒掛的狀態,自然會障礙社會整體的活力。當穩一代稱爲這個時代青年人的代名詞時,暮氣沉沉也就不會讓人驚詫。 人民日報稱“年輕人不應該是敢想敢幹嗎,不應該是直抒胸臆嗎,不應該是敢爲風氣先嗎,爲什麼眼前的這個年輕人像是從少年直接邁入了中年?” 話雖然沒錯,誰都有敢爲風氣先,都想追隨自己的內心,可在中國,一個沒有背景的大學生,他有什麼資本讓自己輸?現在社會裏的80後集體暮氣沉沉的原因就是,“價值觀被摧毀,缺乏機會讓自己大展拳腳”80後跨過了改革開放的整個歷程,和70後、60後、50後這點上沒什麼不同,唯一不同的是他們的年代,有機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把握住變革的時代,那是一個信仰勞模的時代,而如今的80後一畢業就只能“按部就班,養家餬口了”。 我們爲什麼開始懷舊,爲什麼開始追憶曾經的往事,是因爲最乾淨的記憶只存在於曾經,那個吃一根雪糕就能開心一整天的年紀,年齡越大,懂的越多,就會越孤獨,青春本該精彩,沒了奮鬥、沒了信仰、沒了掙扎、沒了希望、甚至連絕望都沒有了,剩下的只有麻木,只有活着,這不是我們每個人想要的,只是這一切都被整個中國的浮躁氣籠罩着,人人惶恐,人人焦急,沒有安靜,只有喧譁。 之前的黃金下跌“中國大媽”狂購黃金,讓很多人不明白,也看不懂,如果說窮,爲什麼還有那麼多錢來買黃金?如果說不窮,爲什麼還需要買黃金升值賺錢?其實很簡單,她們缺少安全感,當然也包括我們,當下中國最缺少的不是金錢,不是物質也不是思想,而是安全感。所有人都害怕自己老無所依,都害怕缺少依靠,只有越來越多錢,才能帶給自己安全感,可是錢越來越多錢,卻又讓人越來越擔心,有朝一日灰飛煙滅。於是進入死循環,賺錢、尋找安全感、錢多了,沒了安全感。 說到底,其實就是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讓每個人都無法感到自己的利益得到切身的保護,連“中國大媽”這一類的人,都缺乏安全感和信仰,年輕人又談何朝氣和奮鬥?能活着、有飯吃、不被無良房東隨時趕走、不被公司辭退、不被路上的汽車撞飛、不被空氣和地溝油毒死、就可以了,還能有什麼追求?還想有什麼追求? 當然,這個社會需要正能量,需要正面人物,或許很多人看到這篇文章,一定會說我只看到了陰暗的一面,爲什麼不寫那陽光的一面?卻只寫這些低迷而又沒有鬥志的文章?這個問題很好回答,看到下面的數據,就該知道,我這篇文章不是爲了獻媚和歌頌的,只是爲了讓更多的一部分人清楚的瞭解到,你們的“暮氣沉沉”從那裏來。 世界銀行報告稱,中國0.4% 的人口掌握了70%的財富,美國是5% 的人口掌握60%的財富,中國的財富集中度世界第一,成爲世界貧富差距兩極分化最嚴重的國家。 現在還需要答案來回答嗎?80後爲什麼“暮氣沉沉”?這本身就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當我們不能改變這個社會的時候,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被這個社會改變,我們仍然應該相信,一切美好的結果,都是通過努力得來的,一切的夢想,都是通過堅持換來的,80後曾是被說成“垮掉的一代”,如今又被說成是“暮氣沉沉”的一代,或許我們沒有太多的時間來告訴別人,我們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但是請記住,80後,是經得起歲月挫折,卻仍然能笑着說無所謂的一代。而且,我堅信,80後的我們仍然在爲理想活着。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