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短語經典的句子

那些年看似“無用”的大學教育,讓我們不曾敗給生活

本文已影響 2.1W人 

那些年看似“無用”的大學教育,讓我們不曾敗給生活

那些年看似“無用”的大學教育,讓我們不曾敗給生活

作者:wiwi和lulu,兩個北大二胎媽媽

摘自公衆號:兩兩說(id:liangliangchat)

近來好像大學無用論在網絡盛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大學教育耗費高、產出不明顯,輟學、期待成爲下一個比爾·蓋茨貌似成了有個性的選擇。

然而,引領當今世界政治、經濟、科技的精英人物絕大多數是受過高等教育的。

而如今,大部分行業都在向專業化、精細化發展,大學裏教授的系統化專業知識顯得越來越重要。

於是又有聲音說,現在網絡公開課那麼發達,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聽哈佛教授講課。大學校園是不是該被取代了?公開課的確水平很高,但仍然替代不了面對面的交互和浸入式的體驗。

又一年高考結束之際,就讓我們一起回顧下,大學教育除了學習知識以外,是怎樣讓我們成長的吧。

一、學會思考

上大學前,學別人的思想,上大學後,開始學會獨立思考。

大一剛開學,教授就告訴我們,“你們所學到的,聽到的,都不一定正確,你們得學會自己去判斷,去僞存真”。幾乎在所有課堂上,都鼓勵我們自由討論,發表看法。

在一堂法學課上,老師正在講解案例,一位同學舉手發表了和老師相反的觀點,“老師,您的觀點我不太同意……”balabala,我們真替她捏了一把汗,可沒想到,老師聽完後,非但沒有不高興,還表揚了她,“這位同學邏輯清晰,有理有據,更可貴的是,敢於挑戰權威,所以,不論對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後來,那位發言被讚賞的同學放棄了央企的穩定工作,毅然選擇創業。她看準了互聯網的發展機會,堅定地開闢幼兒英語在線教育的事業,經過了艱難的初創期,現在已經在北京小有名氣。

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獨立思考讓我們不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感謝大學,引導我們做自己的主人。

二、學會堅持

勇氣和堅持是在大學期間練就的鎧甲,讓我們至今受益。

從小學業都很順利的我,研究生畢業論文卻在校外盲審環節兩次不通過。令我感到沮喪的是,那位老師的評語措辭異常嚴厲,而我只剩最後一次機會,再不通過,便沒有學位。

一度有放棄的念頭,如此渺茫的機會,是否值得我再花半年時間去較勁?而內心有一個聲音告訴我,要撐下去!

想起剛進大學時,一上來就是頗有難度的高等數學,面對一堆看不懂的模型和符號,我們這些文科生都懵了。

我至今還清楚得記得在自習室集體挑燈夜戰的壯觀情景,努力的結果是,老師誇我們是數學最好的文科班。

再難的考試都能應付,如今,爲何要放棄努力的機會?於是,我重整旗鼓,在那些把娃哄睡後的夜晚,開啓大學時的刷夜打雞血模式,反覆梳理邏輯、雕琢措辭,連導師都說,我是近幾年他的學生中,最認真最努力的一個。

當得知第三次盲審順利通過的那一刻,那種成就感,就像是奮力攀登高峯後,終於看到了世間最美的風景。

著名北大校友俞敏洪有句名言,“絕望時不放棄希望,人生終將輝煌”,這句雞湯激勵了過去的我,也鼓舞了現在的自己。談不上輝煌,但求盡到最大的努力,無愧於心。

生活中人人都會遇到困難,你我都一樣,只要有不放棄希望的這點英勇,至少,不會輕易被生活打敗。

大學,教我們堅持,不向困難妥協。

三、學會勇敢

大學讓我們心懷理想,在這裏,我要講一個我偶像的故事。

98年的一個夜晚,有個女孩和同學看完話劇後坐巴士回學校,車子發動後司機坐地漲價,她們努力聯合其他乘客共同抵制,沒想到大多數乘客爲了不想麻煩,接受了不合理的要求,只有她們堅持反對,最後下了車,走了很漫長的路纔回到學校。

這麼多年過去,她從不後悔,這條漫長的路某種意義上也影響了她今後的人生。

後來,她年紀輕輕就成爲麥肯錫的合夥人,如今成爲一土學校的創始人,她就是畢業於清華的李一諾。2015年回國的時候,她爲六歲兒子尋找學校的經歷,讓她退回爲一個母親,開始反思教育。她說,“一土”是一個教育公平的“實驗”,致力於培養有中國文化根基的全球公民,目的是讓孩子成爲最好的自己,最大程度地綻放他們的生命。

做一土學校,就像又一次開始走夜路,有一個目標在遠方,但不知道那裏會是一段什麼樣的路。

有勇氣去做對的事是最終獲得成功的唯一途徑。

我的同學中,有不少人,也在爲了自己或大或小的理想而努力,甚至爲此放棄了很多世俗的成功,但他們樂在其中。

感謝大學教育,讓我們堅持着理想主義的情懷。我們堅信,再小的事情,只要是正確的,也要勇敢表達,捍衛到底。

哪怕結果不如人意,這個世界也終會因爲我們的努力,發生微微小的可喜的變化。

四、學會陪伴

今年是高考四十週年,白髮蒼蒼的77屆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大學讓我知道世界有多大,生活有多美”。

大學讓我這個從小城市走出來的內向孩子打開了眼界,見識到很多精彩的人生,而在與這些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影響並塑造着彼此的價值觀。

同班閨蜜C是個西北姑娘,性格堅毅卻內心柔軟。大學時她熱衷參加愛心社的公益活動,畢業後進入NGO工作。老公創業繁忙,她經常要帶着女兒去條件艱苦的偏遠地區出差。可她就像一個女戰士,永遠充滿鬥志。當我疲憊的時候,跟她聊聊電話,就能滿血復活。

跟我個性差異最大的朋友是小魚。她是個有趣又有活力的酷媽,在北京的北海邊開了家青年旅舍。

小魚對美好生活勇敢而熱烈的追求,一直在感染着我,敞開心扉去接受不同的人與事。我們相約今年秋天,要相聚在她看得見風景的最美的房間。

給我濃濃溫暖的師姐Fanny大我三屆,罩了我整個大學:我被排擠,她仗義出手;我單戀未果心情沮喪,她陪我通宵K歌。直到現在,她也總是給我最好的建議,鼓勵我“Always Go!”抓住一切機會實現最好的自己。兩兩說這個公衆號,正是在她的鼓勵和鞭策下建立起來的。

感謝大學,讓我們遇見,因爲彼此,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上大學本身並不能改變命運,但它給我們創造了改變命運、重塑自我的機會。特別是對於普通孩子,大學教育仍然是實現自我成長的捷徑。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