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短語經典的句子

俞敏洪談慢就業族:慢就業是一種成長遲緩症

本文已影響 2.41W人 

如何看待和應對慢就業現象?

俞敏洪談慢就業族:慢就業是一種成長遲緩症

作者:俞敏洪

摘自公衆號:老俞閒話

提問:如何看待和應對慢就業現象?

慢就業現象是指一些大學生畢業之後,既不打算馬上就業,也不打算繼續深造,而是暫時選擇遊學、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創業考察,慢慢考慮人生道路的現象。據統計,在中國越來越多的90後年輕人告別傳統的“一畢業就工作”模式,成爲慢就業族。

對於慢就業現象,我認爲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

首先,中國教育體系一個最大的不成熟,來自於學生階段的學科教育目的就是要考高分,對孩子的思想、品格方面的培養有所欠缺。這樣的偏重會導致孩子考上大學後,變成一個大小孩。

在中國,我們很難說大學生有成熟的對於自己前途和人生的思想。他們在高中拼命學習,到了大學失去主動性,開始混日子。四年後畢業,很多人都還沒有認真地思考今後的人生,對前途缺乏成熟的看法。比如,往小了說,是自己的愛好、專業以及未來的職業規劃,往大了說,是怎麼做生命纔有意義。

原本16歲要懂得的道理,20歲才懂,20歲要應該學會的事情,25歲才明白,這可以歸結爲中國孩子的一種成長遲緩症

這種遲緩讓人迷茫。迷茫最直接的反映是:大學生不想找工作,不知道要找工作,不清楚自己究竟能做什麼。有人問,中國孩子的“病症”,國外的學生就沒有嗎?也有,但是情況略有不同。

國外很多學生在高中後,完成了一些與我們不同的任務。據我所知,美國大約有五分之一的學生,在高中畢業以後是不直接上大學的。他們會有一年修整期,期間的任務就是去進行社會考察、打工、四處旅行。這些經歷,給了他們想清楚再選擇的時間,例如選心儀的專業、合適的職業等等。

舉個大家都熟悉的人物:喬布斯曾經在高中畢業後,去了印度旅行,他說自己在印度悟到了一些禪宗的道理。我們也可以推想這可能塑造了他獨特的決斷力和審美力。但是中國孩子大多跳過了這個過程,沒有了對人生過程的思考,畢業後直接面對社會,所以才茫然不知所措,侷促又猶猶豫豫,促生了所謂的“慢就業”的情況。

不過,我認爲這種“慢就業”在中國是可以接受的。比方說,一件事情,不管你喜不喜歡,先扎進去做,讓自己冷一冷,孤獨一番。經濟條件允許的話,不管是遊學、支教、創業還是環遊世界,先親眼去觀察世界,深刻地去理解世界,碰撞自己的人生跟這個世界的關係,尋找一生的愛好,這也是合理的。

其次,慢就業也有它的好處:

第一,我們至少能夠開始直面自己的未來。在不知道到底應該幹什麼的時候,給自己留了一段時間進行思考;

第二,有試錯的機會。比如說你去遊學、去支教的時候,發現自己好像對這件事不太感興趣,你也可以有其他的選擇。這一年中間你至少可以做三四件事情來看自己到底真正的興趣愛好在什麼地方;

第三,去深度瞭解社會。爲未來自己的工作、創業、研究打基礎,可以說不無益處。

但也要必須避免一種情況:一直迷茫,不去行動;以慢就業爲理由,實則找了個啃老的藉口。那些靠父母供養,自己一無所長,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始終無法擺脫困境的人,終將變得越來越頹廢、絕望、被動、懶惰,活生生變成一個巨嬰。

所以,慢就業的“慢”應該有個期限,我認爲最合理的是爲期一年的修整期,在這個期間拒絕啃老、拒絕被動,主動思考,並付諸行動。

什麼情況下可以去慢就業?我覺得,如果你在大學畢業後,還沒想清楚,不妨來個有時限的慢就業。當然,如果你已經想清楚,並且有一份很好的工作機會,那就盡力去投入自己的責任心,投入時間,投入勇氣,你會發現自己無論是工作收穫還是成熟的速度,都會加倍、加速。

所以,我更鼓勵大學畢業生,在工作中去學習。如果工作了一兩年以後,還是沒有找到人生定位,那麼建議你可以停止工作,休整個一年半載,喘口氣好好想想,不要把自己逼太急。

總而言之,大學畢業,人生纔剛剛開始。無論年輕的你做出怎樣的選擇,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要記住一點:要讓自己成長。成長,不光爲自己,爲父母,還爲了未來能逐漸爲社會做貢獻。因爲你會慢慢發現,人生的意義,不在於索取,而在於貢獻之中。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