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短語經典的句子

叢非從:如何做一個成功的戀人?

本文已影響 1.05W人 

叢非從:如何做一個成功的戀人?


心理諮詢師、豆瓣網絡作家叢非從的一篇情感分析文章:如何做一個成功的戀人?

常聞在親密關係裏的挫傷和失敗都來自於“你不懂我”而做出的“你不愛我”的結論。在伴侶關係裏,人們常常對對方有個期待:我期待你可以知道我想要什麼,並且能夠自動滿足我,即使我沒有告訴你。

當這個期待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他們就會發展出形形色色的行爲來證明愛,或者放棄愛。

比如我的一個案主,當她離婚的時候,她問了丈夫一句話:你到底愛過我沒有?丈夫堅定的告訴了她:“不愛你怎麼會娶你呢?”。於是她難過的離婚了,覺得從來沒被愛過。

比如我見過的很多初婚夫婦的爭執。男的覺得我爲家賺錢,付出了那麼多,女的一點都不理解而心涼;女的覺得男的過於冷漠不管不顧就知道忙自己的事兒覺得不被愛。

比如在我以前的關係裏,當我生病的時候,我期待女票可以主動給我倒水,問我體溫。但是她沒有做,當我要她去做的時候,她也做了,但還是感覺很不好。比如有的女生希望男生主動做些什麼,但是男生沒有。情感專家會建議“你想要就去要啊”,女童鞋們還是覺得要來的沒意思,那不是愛。

比如熱戀中的男女在“今晚吃什麼”、“情人節有沒有送花”上數次爭執賭氣。男生的木訥和不懂人能讓女生目瞪口呆;女生的作和複雜也讓男生瞠目結舌。所以他們才吶喊出“你若懂我,該有多好”的呼聲,對自己評價出了“我並不在乎物質,我只想有個人能懂我”。

在我剛開始學心理學的時候,我覺得這些人都有問題。因爲他們活活地把愛情給作沒了,他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單一化了愛的渠道,固執地用自己能接受的方式來索取愛。後來我幫助他們打開了愛的渠道,他們看到了愛其實一直都在,不必證明,是自己矇蔽了雙眼。比如我上面說的案主,當我開始跟她工作一小段時間,她悔不當初。在她的世界裏,愛不直接表達,就不是愛。在老公的世界裏,愛說出來要比做出來難100倍。

我們都把自己從原生家庭裏帶來的模式和缺失放到了親密關係中,於是每個人都學會了不同的付出和表達愛的方式。當這個方式有差異,而且通常差異是必然的,的時候,他們的衝突就會產生。

很多人在小時候因爲各種原因,比如父母忙碌、孩子較多等原因沒有被過多的關注,就會造成了自己不相信自己是值得被關注的,而不斷想從伴侶那裏獲得,不斷索取和證明自己是被重視的、被關注的。一旦得不到,就像當年覺得父母不愛自己一樣,覺得伴侶不愛自己。

因此某種程度上說,我們找到的伴侶,就是找到的另外一個父母。心理學家說,我們長大後和他人的關係,都是在重複早年和父母互動的模式。親密關係作爲人際關係的升級版,尤爲如此。當年我們怎麼學會了“怎麼不被愛”,我們就會從伴侶類似的行爲中體驗到同樣的不被愛。

當這些人來到心理治療室的時候,心理諮詢師會對來訪者作一個評估:他們的父母在他們小時候沒有做什麼,哪些是好的父母該做的事情而他們的父母沒有做。比如小孩子應該是被重視的、無條件接納的、安全的、被讚美的、被認可的、被看見的、被及時滿足的。但是他們的父母沒有做,這時候治療師就需要再爲他們做一次,讓他們意識到,他們是值得被滿足的,從而在體驗裏修通他們的經驗,進而修通看到愛的方式。

因此治療師們常說:成功的治療師和成功的父母做的是一樣的。成功的治療師只做兩件事情:1.評估來訪者的父母當年什麼是該做的但沒有做。2.對於這些事治療師做了嗎?所以接下來的很常見的“移情”就會發生:來訪者很容易愛上治療師。

你不能說這種愛情是假的。他是來訪者身上切實的感受。愛就是這樣一種滿足感,你感受到和另外一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全身都被點亮了一樣,心裏暖暖的,世界上因爲有了另外一個人而自己也變得有意義起來。

基於這些原因,一直感覺不被愛的人可以去給他做修通。但是如果這些人沒有機緣來到治療室,他們是否就活該被情感傷害呢?

當然不是。既然治療師可以做,真正的戀人,爲什麼不可以做好這些,自行維護感情呢?

在愛情中也是亦然,把握好治療師的那兩件事情,你就是個好的戀人。你要去知道你面前的這個戀人,他經歷了哪些傷,哪些缺失。哪些是他從小就沒有得到的,但是卻是人生一直都需要的。心理學家普遍認爲,人的心理在發展過程中,相應的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就會被一直延續下來,在其他客體身上尋求滿足,那個最靠近他的戀人就會首當其衝。因此你需要知道,這個伴侶他缺了什麼,需要什麼。當他與你產生衝突的時候,他必然在以他的方式索取他需要的心理營養。那是他變相了小時候哭喊的信號。

對於父母來說,並不是24小時陪伴和滿足着孩子纔是好的愛。依戀理論認爲,小孩子並不需要父母24小時的陪伴和滿足,他只需要在他需要的時候,母親可以出現並給予就夠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