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短語經典的句子

湘西鳳凰縣一對農村夫婦養豬致富的創業故事

本文已影響 1.85W人 

鳳凰縣廖家橋鎮南泥村張紅英、楊昌傑夫婦創業故事

湘西鳳凰縣一對農村夫婦養豬致富的創業故事

作者:傅海清

摘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網

6月的一天午後,陽光灑脫地鋪滿大地,給人一種清新舒爽的感覺。鳳凰縣廖家橋鎮南泥村4組養豬能手張紅英正在清掃豬場,見到筆者來訪,她放下活兒,熱情而周到地忙着招待,給予倒水讓座。

當筆者說明採訪來意後,張紅英非常真誠地打開話匣子,講述夫婦倆養殖創業的故事

“我們在浙江杭州打工五、六年了,工資待遇也算可以,但是家裏有老有小需要照顧,長年在外打工就不方便照看家裏了,心裏就想着回家搞點產業發展。”張紅英說。2013年底,她與丈夫楊昌傑從杭州返鄉準備創業,他們先後到周邊懷化、鬆桃、銅仁、吉首等地以及本地集市考察,調研市場需求之後,他們決定養豬。

養豬,到底合不合算?他們心裏也沒有底,因爲當時的豬肉價格下跌,好多養殖戶都轉行了。不過,他們還是看到了優勢——南泥村距離縣城只有10餘公里,交通便利,山清水秀,資源優勢,不管是自然環境還是交通條件都有利於養豬業,對於銷售都十分方便。”

“當初,家裏老人知道我們想養豬的時候,覺得我們做的是虧本事,不太支持,勸我們好好考慮一下,不要讓辛辛苦苦打工掙來的幾個錢打了水漂。村裏的人聽到我們想法之後,也不是很理解,認爲豬肉價錢那麼低,再搞養殖,明顯就是冒風險。”張紅英告訴筆者。對於大家的疑慮與不解,夫婦倆沒有過多解釋,按照自己的思路爭取把養豬業發展起來。

2014年正月,剛剛過完春節,張紅英夫婦拿出多年打工積攢的9萬多元開始創業。這幾萬元對於規模化發展養豬業,遠遠不夠。爲了儘快把資金籌集起來,他們想盡辦法四處籌資,通過走親戚、找朋友籌到40多萬元。

資金有了,幹勁就足了。加上當地黨委、政府與村支“兩委”、一些村民十分支持,張紅英兩口子採取購買和互換的方式,把本寨村民附近山坡6畝多的柑桔園納進了養豬場的範圍內。

短短3個月,投入30多萬元的“鳳凰縣紅英生豬養殖場”建成了公路、標準化豬舍、蓄水池還有消毒室、儲備室一應俱全。2014年5月,他們共投入20多萬元,從常德市購買了1頭杜洛克種豬、20頭大約克二元母豬,打算自繁自養髮展養豬業,還到鄰近鄉鎮購買了300多頭本地仔豬。

豬進欄了,養殖技術得跟上。“一開始,我們什麼都不懂,只有一邊養殖一邊摸索,遇到問題了,就開通流量翻看手機從網絡中學習知識、解決不懂的問題,到懷化、銅仁等飼料廠以及縣科技部門、鎮政府畜牧站諮詢生豬養殖技術。”張紅英微笑着告訴筆者。隨着時間的累積,張紅英夫婦養殖技術提高了,對於豬病的一些簡單預防,都是他們自己一步一步探索,自己買來針、藥進行注射,餵養的豬很少有病情發生。

由於他們肯學習善鑽研,養殖技術越來越精、越來越有效,豬的成長速度也很快。四個半月後,夫妻倆餵養的300多頭本地品種豬長勢喜人、膘肥體壯,每頭體重達到260斤,沒用多久300多頭肥豬變成了50多萬元現金。善於精打細算的夫妻倆回過頭來仔細一算,餵養四個多月時間,每頭豬的飼養成本就達1200多元,加上開始購豬崽的600多元,每頭肥豬得虧100元左右。辛辛苦苦一年多,賣掉了肥豬卻還虧了5萬多元。是繼續,還是放棄?纔出欄一茬豬,夫妻倆就遇到了一道考驗題。

“肥豬賣了,是有點虧本,心裏也糾結了一陣子,但是還剩20頭大約克母豬和一頭杜洛克種豬。如果放棄了,那所欠的幾十萬元就真的還不上了。”張紅英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5年3月,他們家自繁自養的母豬開始繁殖,每頭母豬平均每年繁殖20多頭小豬。一年下來,他們養豬場裏有了440多頭豬崽。加上當年年底出欄了300多頭肥豬,每斤毛豬的價格達到9元,肥豬出售的純收入達到24萬多元。這一年,張紅英夫婦信心十足了,想法也更多了。2016年,豬場裏固定養殖母豬33頭,夫妻倆的生豬產業越來越大。當年,豬場出欄肥豬370多頭,出售仔豬200多頭,兩項收入淨賺40多萬元。

2017年,豬場出欄肥豬200多頭,但是價格跌到了每斤毛豬7.5元左右,僅賺了10餘萬元。價格雖跌,但是夫妻倆信心卻很足——豬場裏還有肥豬180頭、豬崽120多頭,33頭母豬也繁育正旺,前景是一片光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