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短語經典的句子

親子關係中父母愛的六大誤區,請不要再這樣“愛”孩子

本文已影響 1.6W人 

親子關係中父母愛的六大誤區,請不要再這樣“愛”孩子

一句“爲了孩子好”似乎讓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成了理所當然。可是,想一下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的父母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不是也是“我都是爲了你好”?我們當時在面對這句話時又是怎樣的感受呢?因爲這句話我們失去了自由,在父母愛的捆綁下,我們活得很吃力,父母也愛得很辛苦。

關於親子教育中的父母愛,一起來看一篇摘自《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裏的文章:爲自己不正確的愛披上“華麗”的外衣

父母的這幾種愛,千萬要不得!

每當面對天真無邪、活潑可愛的孩子時,父母的心中都會充滿無限的歡喜,恨不得把全世界都給他。孩子的存在會在無形之中給予我們一種使命感:我要好好地照顧他,給予他最好的生活!爲了孩子,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可是,你愛孩子的方式正確嗎?你愛孩子的行爲到底會給予孩子能量還是會阻礙孩子的成長呢?面對這個問題,很多父母就會面露遲疑:也許有的時候我的方式不對,但我絕對是愛孩子的,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孩子好!

一句“爲了孩子好”似乎讓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成了理所當然。可是,想一下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的父母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不是也是“我都是爲了你好”?我們當時在面對這句話時又是怎樣的感受呢?因爲這句話我們失去了自由,在父母愛的捆綁下,我們活得很吃力,父母也愛得很辛苦。

如今,我們有了自己的孩子,卻在不知不覺中延續了父母愛我們的方式。爲了讓孩子服從我們的意志,反覆地對孩子說“我都是爲了你好”。在這種愛的壓力之下,孩子不得不無奈地接受,實際卻漸漸升起了逆反心理。

我們在現實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父母不斷地爲自己不正確的愛披上“華麗”的外衣——“我都是爲了你好,你不可以說不”,孩子備受壓抑的心終會爆發,會衝着父母大喊:“不要再說爲我好了,你考慮過我的感受嗎?”是啊!我們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嗎?他在我們這種“愛”下都快要窒息了。

然而,很多父母卻根本不覺得自己錯了,反而會覺得孩子不懂事,覺得自己這樣是對孩子負責,是在保護孩子不受傷害。殊不知,不恰當的愛就是一種最大的傷害,會直接摧殘孩子的身心健康。

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是孩子成長中最大的禮物,也是父母修爲自己的一個方向。那麼,我們錯在哪裏了呢?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會陷入哪些愛的誤區呢?

(1)沒有節制的愛

這種愛通常表現爲:給予孩子高人一等的特殊待遇,如吃“獨食”、只爲孩子過生日等;過分關注孩子,要什麼給什麼;生活懶散,沒有規律;祈求央告;包辦代替,什麼都不讓孩子做;大驚小怪,不允許孩子受一點點委屈;剝奪獨立權,形影不離;孩子一哭鬧馬上就妥協;孩子被教育時當面袒護……

在這樣的溺愛下長大的孩子,已經從精神上“殘廢”,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沒有同情心,不會關心他人,凡事以自我爲中心,貪圖享受,缺乏吃苦耐勞、努力奮鬥的精神,做事有頭無尾,缺乏獨立性,沒有擔當和責任心,懦弱,自私自利,只知索取,不懂付出。

沒有節制的愛會從根本上腐蝕孩子,造成孩子性格的缺陷與扭曲,會嚴重阻礙孩子的健康成長。真正的愛應該以孩子的健康成長爲前提,給予孩子有尺度、有節制的愛。

(2)要求回報的愛

生養孩子是每一位爲人父母者的責任和義務,我們不能抱着“養兒防老”的目的來要求孩子回報。當然,孩子孝敬父母是應該的,不過我們不可以此爲目的,要求孩子按照我們設定的路線來走;不可以讓孩子覺得我們的愛是負擔,因爲覺得“父母很辛苦”而屈服於我們的安排。

生養孩子和孝敬父母都應該以愛爲基礎。真正的愛應該是讓人備感輕鬆愉悅的。作爲父母,我們之所以生養孩子並不是爲了回報,而是因爲我們想做父母,想付出自己的真愛,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也獲得了足夠的快樂與幸福,我們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我處理過這樣一個個案,母親爲了孩子能夠考上大學,先是放棄了自己心愛的事業,之後,慢慢幾乎放棄了自己的所有,離婚後更是對孩子加倍“愛護”,整個人生都在以孩子能夠考上大學爲榮耀,每天陪着孩子,爲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一切。這位母親是愛孩子的,但是卻不知道這樣做給孩子帶來了怎樣大的精神壓力。孩子成長過程中,一方面看到母親爲自己付出的辛苦,另一方面感到這樣的愛使自己失去了自由,生活上得到母親無微不至的關懷,腦子裏除了考上大學幾乎沒有任何雜念,每天談論得都是學習怎麼樣,如果考不上大學以後就會沒有出路等。

孩子在壓抑的情緒下努力考上大學,但是接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服用了安眠藥,還好鄰居及時發現。孩子與母親一起來找我處理這個自殺個案的時候,母親在旁邊聽到孩子釋放情緒時,身體顫抖地大聲喊到:“你不要這樣對待我,我不想這樣生活。”母親才發現自己這些年來給予孩子的愛錯得是那樣離譜,自己以爲這是對孩子最好的方式:在物質上滿足孩子,每天陪着孩子,不讓她出門與同學交往,讓她安心學習,讓她多些時間複習功課,不讓她交往男同學,總之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孩子能夠考上大學,但是現在目標達到了,換來的卻是這樣的結果。她實在沒有想到這些約束會使孩子缺乏心靈空間從而造成壓抑,自己和孩子父親離婚但他們永遠是父女關係,這樣的感情永遠也割捨不斷,因爲自己恨孩子的父親,不讓孩子去看他,割捨了孩子與父親之間的親情鏈接。個案結束我給這位母親講述了愛孩子就要給予孩子尊重、空間、自由和愛的道理。

(3)挑剔的愛

孩子考了99分,父母卻覺得100分更好;兒子謙虛禮讓,父母卻覺得不像男子漢;孩子想要父母陪,父母卻嫌孩子煩;孩子好不容易學會了獨處,父母卻怪孩子不知道多陪陪父母……無論孩子做什麼,父母都不滿意,總是覺得別人的孩子更好,總是要求孩子更加努力,可不管孩子怎麼努力,卻始終也不能讓父母滿意,父母永遠處於失望當中。

我們這是怎麼了?是否忘記了自己養育孩子的初衷?我們不就是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嗎?可是在這種挑剔的愛之下,孩子又怎麼可能快樂得起來呢?我們總是要求孩子這樣或那樣,可我們是否也做得到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