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故事禪理故事

瘋狂的石頭和幸福的甯浩勵志人物故事

本文已影響 1.68W人 

第一部電影東京獲獎

瘋狂的石頭和幸福的甯浩勵志人物故事

與記者面對面坐定後,甯浩笑着說:“其實說我是導演,還不如說我是雜家。”他做過自行車裝配工、舞臺美術設計師、廣告設計師和攝影師,還在太原話劇團上過一陣班,涉足娛樂圈的“處女作”是拿一,次性相機給唐朝樂隊吉他手老五拍出了CD封面效果的照片。來北京後,甯浩幹過很長時間的娛樂記者。“當時在ChannelV音樂臺採訪歌手,後來又拍MV(音樂錄影帶),對音樂圈的人比對電影圈的還熟。”不過他最終考入了北京電影學院圖片攝影專業。“在學校,我比較蔫兒,前一陣碰到了郝建教授,還讓我想起上課睡覺,被他判59分的醜事。”

甯浩的第一部電影《香火》是在家鄉山西的小鎮拍的,劇本2000年就寫好了,因爲資金問題,2003年才動手。《香火》已經具備了《石頭》搞笑的一些特質,在瑞士羅卡洛首映後,相繼獲得東京銀座電影節大獎、香港國際電影節亞洲DV競賽單元金獎,被香港藝術中心評爲“2004年最佳電影”之一,成爲聖塞巴斯蒂安、溫哥華、慕尼黑、馬尼拉、悉尼、加州、臺灣南方影展等七個國際電影節的評委會入選影片。爲了省錢,《香火》的所有角色都是甯浩找中學同學扮演的,大家沒收一分錢。電影在東京獲獎後,甯浩就召集同學大吃一頓,然後把獎金平分了。

“劉德華看上我的劇本”

2004年,甯浩拍攝了自己的第二部電影《綠草地》。該片不改幽默本色,入選了當年柏林國際電影節和香港國際電影節,並獲得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區最受歡迎獎。2005年3月,在香港舉行了亞洲電影投資會,專供亞洲的年輕導演推銷自己,每人一間小屋,桌上放摞劇本,等着有興趣的投資商來挑。甯浩也帶着5個劇本、兩部電影作品去“擺攤”了。一連坐了6天,電影碟片發行完了,5個劇本還沒推銷出去。就在甯浩準備收攤時,劉德華的“賞識”來了。當時劉德華正在做一個名爲“亞洲新星導計劃”的項目,要找7個亞洲年輕導演來執導6部長片,內地方面就看上甯浩了。劉德華的要求很簡單,公司負責投錢,導演自己找題材,但故事性一定要強,日後也能通過審查。用甯浩的話說:“當時覺得有一塊巨大的餡餅砸向了自己。”

但是甯浩帶到香港的5個劇本,劉德華覺得投資都不會很小,就問他是否有別的劇本。甯浩想起了自己寫的第一個劇本,正是這部《石頭》。“當時叫《鑽石》,來自我在太原排演過的一個話劇,講述警察和偷鑽石的賊的故事。警察千方百計想抓住賊,最後發現賊就住在隔壁。”劉德華看完很喜歡,唯一的顧慮是,覺得比較像香港劇本。在劉德華的提醒下,甯浩儘量讓故事本土化。

甯浩說,《石頭》是一部真正的“話劇”,源於話劇,又是“話語”侃出來的劇本。“我身邊能搞笑的朋友特多,比如片中謝小盟說他本來是搞視覺藝術的,卻被活生生逼成個小報記者,這都是我們大家平時說的玩笑話。”而影片中類似《千手觀音》的舞蹈、《碟中諜》的動作、《蜘蛛俠》的空中飛人等情節,觀衆很熟悉,只要利用它們的概念,稍微誇張改造一下,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無明星陣容讓我特踏實”

時下諸多影評都說甯浩的喜劇感覺超越了馮小剛。對此甯浩很謙虛:“怎麼說我都是新人,馮小剛的幽默我不敢比,他劇本中的臺詞功夫很厲害,我的電影更多是靠情節的巧合和陰差陽錯引大家發笑的。”另外,他強調,雖然馮小剛的喜劇是平民喜劇,但影片中從來不缺明星,內地的葛優、張國立、傅彪,港臺的劉德華、劉若英、關之琳、吳倩蓮等大腕都參演過他的電影,“而我的電影只能說是草根喜劇,演員都是大家不熟悉的基層演員。”

甯浩說最初劇組也打過不少明星的主意。“但明星要有錢才能請到啊,另外明星的檔期很緊,例如范冰冰當時就在華仔的《墨攻》劇組,我想把她和華仔一起請來,華仔演國際大盜,但兩人都忙。姜武當時在青島,也沒時間。我心想走平民路線得了。”如今《石頭》的無明星演員陣容也成了該片的一大特色。沒明星讓甯浩日後覺得異常踏實。“我們劇組所有人都像兄弟一樣,吃住在一起。郭濤演的保安隊長、劉樺演的'道哥、連晉演的國際大盜麥克、嶽小軍演的小軍,每個角色都有鮮明的特色,每個演員都能讓觀衆記住。”

做電影就像織毛衣

雖然《石頭》成了賺大錢的電影,但對於甯浩來說,每天上百萬的票房與他一點關係都沒有,他已不能從中分到一分錢。“當時能得到獨立拍片的機會就很不錯了,至於票房,那都是發行方和投資方的錢。”就在今年4、5月份,甯浩還一口氣拍了5支MV,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李宇春的新歌《HappyWakeUp》,“沒辦法,拍攝MV我比較熟悉,而且來錢比較快,哥們也得掙錢吃飯供房呀。”

現在甯浩對國產電影的市場有了信心。“以往除了馮小剛、張藝謀和陳凱歌拍的賀歲大片,我們這樣的小投資電影,很少有觀衆會花錢進影院的。”但《石頭》的出現,讓觀衆又回到了影院。甯浩認爲,這肯定是一個好兆頭。“市場這塊蛋糕還是很大的,只要走對路子,別說千萬票房,幾千萬都有可能。”

對於年輕的同行們,甯浩承認,他認識的新生代導演知識面都很寬,審美趣味也很時尚,但一直苦於沒機會。“做出讓觀衆接受的電影並不難。我一直覺得做電影就像織毛衣,有趣的圖案織上去,毛衣整體也很協調,就會有人買。但現實是,有的人太注重毛衣上的圖案,成了喧賓奪主;有的人又完全不考慮圖案,只做毛衣,出來後讓人覺得平淡無奇。”

“故事好看”最重要

《石頭》的成功,使甯浩躋身國內一線導演的位置,拍攝下一部電影不會再有資金問題了。然而他最高興的,還是“親耳聽到了劉德華的誇獎和觀衆的掌聲”,等待了那麼長時間,“要對得起投資人的每一分錢”。

問及將來,甯浩很幽默地套用了兩句《石頭》中的經典臺詞:“把200萬的買賣做成了1000萬,我肯定是處在事業的上升期呀。”他並不打算立刻籌拍《石頭2》,畢竟第一部太成功了,如果急功近利,反而會滿盤皆輸。“新片《紅色摩托車》的劇本早就寫好了,也是個比較幽默的故事。男主角改變了很多事情,但是因爲他騎車太快,所有的事情都發生在他身後,所以他並不知道。該片有飛車特技,投資會比較大,拍攝地與《石頭》相似,需要找一個爬坡上坎的地方,我會在重慶和青島之間做出選擇。”

也有評論說,甯浩的電影很多方面模仿了英國導演蓋.裏奇。甯浩對此很淡然:“故事肯定是原創的,但我同意中國電影資料館饒曙光老師的話,他說電影發展到今天,所謂敘事和技術的原創已經不存在了,故事好看往往比是否原創更具有說服力,與其說一個大家不笑的原創笑話,不如講一個能吸引大家全身心投入的純熟故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