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故事禪理故事

80後講解員劉悅用青春講述西柏坡

本文已影響 2.44W人 

“最後一碗飯,送去做軍糧;最後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後的老棉被,蓋在擔架上;最後的親骨肉,送去上戰場。”這是劉悅每天都要唱的歌,3年了,她已不記得唱了多少遍,“但每次唱起都會有不同的感動”。

80後講解員劉悅用青春講述西柏坡

劉悅生於1988年,河北廊坊人,現任西柏坡講解員。身材高挑、面容俏麗、口齒伶俐的她,時常成爲觀衆合影的對象。而在西柏坡,還有60多名和劉悅一樣的80後年輕人,在花一樣的年紀,藏起花裙子,着上綠軍裝,收起金首飾,束起長頭髮,唱起舊民謠,打起新快板,用青春講述西柏坡。

西柏坡,河北平山縣一個小山村。1948年5月,毛澤東率領中共中央、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移駐這裏,使這個普通的山村成爲“解放全中國的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新中國從這裏走來”,讓西柏坡從此彪炳於中國革命史冊,豎起一座不朽的歷史豐碑。

劉悅說:“來西柏坡做講解員,要求很高。不但要參加石家莊公務員考試,面試時還需要才藝展示。”因此,能成爲西柏坡的講解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這只是一個開始,順利進入工作崗位後,首先擺在眼前的是用一週的時間,背會兩萬餘字的西柏坡基本材料。

“那會兒不知道哭過多少回,因爲資料基本上都屬於歷史文獻型材料,背起來比較難,而且每天都有領導檢查背誦情況,壓力特別大。”劉悅回憶,“剛來的半年,每天面對不同的觀衆,每天都在打磨講解詞,沒有節假日,有時真的懷疑自己能不能勝任這份工作。”

但就是在這樣的壓力和糾結下,這些年輕人堅持了下來,有的人甚至一干就是8年。

“我是2009年2月13日走上工作崗位的。”當問及劉悅爲什麼記得這麼清楚,她笑着說,因爲那天航天英雄翟志剛來到西柏坡,而她第一天上崗就能爲航天英雄講解,心裏特別高興。“在這裏工作,爲不同的人講故事,有時那種強烈的國家榮譽感,會讓我們覺得非常幸福。”

今年國慶長假,西柏坡接待了全國近28萬觀衆,但對於講解員們來說,卻習以爲常。“現在最愧疚的可能是每逢節假日,不能陪在家人身邊。”劉悅說,“或許也是因爲工作節奏的問題,我們這裏的姑娘,解決對象很多都是‘內部消化’。”因此成就了夫妻講解員這一西柏坡獨特的風景線。

當記者來到西柏坡紀念館和舊址時,隨處可以聽到清亮的快板聲、恬美的民謠和觀衆的掌聲,講解員們正在用這些新穎的方式講述着紅色歷史。“我們還會編排舞蹈,比如《滴滴答答》就是講在西柏坡指揮三大戰役時,發電報的情境。”如此動情的講解,引來很多單位向這羣年輕人投來“橄欖枝”,想“挖”走他們。“絕大多數人還是留下來了,在這裏幹久了,會被這裏深深地吸引,有一種說不出的歸屬感。個別離開的人,我們現在都還保持聯繫,但她們的QQ簽名檔上總寫着‘西柏坡,一生難忘的記憶’。”

“西柏坡,每天的太陽都是新的。”這是講解員們掛在嘴邊的話,在他們眼裏,外面的世界再精彩,也不會有西柏坡瑰麗。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