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故事歷史典故

李蓮英的故事,李蓮英的爲人處世之道

本文已影響 9.34K人 

李蓮英的故事,李蓮英的爲人處世之道


李蓮英爲什麼能留在慈溪身邊?

在清朝宮廷裏,那麼多太監,他如何上位?來講述李蓮英的故事,感受一下李蓮英的爲人處世之道,有很多還是值得我們後來人學習的。

魯迅曾說,太監、鴉片、姨太太可以說是中國的“國粹”。既爲“國粹”,自然源遠流長,比如太監這種,在中國少說也有兩千餘年的歷史,歷代宦官政治乃至宦官之禍屢屢見於史冊,在一些特殊的時間節點上,甚至影響到一個王朝的興衰,譬如東漢之“十常侍”、明末之魏忠賢。晚清有幾個知名的大太監,如安德海、崔玉貴、小德張,但其中名聲最大的莫過於李蓮英——當然,其名聲也談不上什麼好名聲。李蓮英生於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本是直隸(今河北)河間府大城縣李家村人,野史中常說他性本無賴,曾經私販硝磺而差點被抓下獄,後來僥倖逃脫,改行補鞋,因而有個綽號叫“皮硝李”(劉體智在《異辭錄》中即說“李蓮英所謂‘皮硝李’也”)。製鞋補鞋離不開皮子與硝磺,不過“皮硝李”說的並非李蓮英,而是其家族從事的行當,因爲李蓮英8歲淨身,9歲進宮,恐怕還來不及學習補鞋販硝這門手藝。不過這也無妨,清朝時河間府盛產太監(崔玉貴、安德海、李蓮英的老家相距不過幾十里路),經常有人閹割了進宮去做太監,運氣好的還真的發了財,家裏人也得到提攜。至於李蓮英,則是因爲家中受人欺負而淨身入宮,以此爲自己和家人謀一條出路。

當時宮裏有個太監叫沈蘭玉的,是李蓮英的老鄉,他見李蓮英剛進宮,又不認識人,頗爲可憐,恰好這時他得到一個消息,說慈禧太后聽說外邊流行一種新發髻(髮型),但宮裏太監怎麼也梳不好,慈禧太后爲此很不高興。後來沈蘭玉便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李蓮英,讓李蓮英好好揣摩新發型的梳法,等到李蓮英練得差不多了,沈蘭玉便將他推薦給了慈禧太后,李蓮英由此展露身手,而這也就是李蓮英得寵的開始。慈禧太后對梳頭極爲重視,甚至有發癖之嫌。自從有了李蓮英後,不管是挽髻還是簪花,慈禧太后都指定要李蓮英親自動手,不然的話,她整天都會覺得不自在。據野史《奴才小傳》裏說,慈禧太后對李蓮英的寵信可謂是無可復加,李蓮英甚至可以和慈禧太后並坐聽戲;宮裏給慈禧太后做的點心,要是碰到李蓮英喜歡吃的,慈禧太后往往會自己少吃或者讓太監拿開留好,專門留給李蓮英。

除梳頭外,李蓮英還有個專場就是善於逢迎並揣測慈禧太后的心意。李蓮英性格詼諧,喜歡說笑話,雖然小時候讀書少,但講出來的笑話玲瓏圓轉,並不粗俗,倒也頗招人喜歡。慈禧太后沒事的時候,經常讓李蓮英說幾個笑話來給大家解解悶,遇到這種時候,李蓮英總有本事把大家逗樂,即使是說一些街面上諷刺官府的政治笑話,他也能說得委婉詼諧,讓人聽不出有諷刺牴觸的意思。

作爲宮中的大總管,李蓮英也並非浪得虛名,他對於宮中的各項管理工作也是精通熟練得很。比如宮中物品的陳設位置和禮儀程序,李蓮英無不爛熟於心,太監們遇到難題往往都要向他請示指教。碰到宮裏有喜慶等大事,李蓮英最善於安排調撥,樣樣完成得很出色,以至於其他王公大臣家有什麼喜事,特別是慈禧太后要“臨幸”的話,往往都要請李蓮英先來指點一下禮儀和佈置,以討得慈禧太后的歡心。

清廷覆亡後,宮女散出宮外,後有位宮女口述了一本《宮女談往錄》,書中將李蓮英比作“佛見喜”——“佛見喜”是東陵馬蘭峪產的一種梨,皮發黑,外表也不漂亮,看起來並不招人喜歡,可是吃起來又甜、又酥、又細、又嫩,慈禧太后喜歡吃,因而宮裏管這種梨叫“佛見喜”。李蓮英之所以得這個綽號,那是因爲李的外表長相難有印象分,但他當起差來,處處想得周到,“宮裏的行話叫‘兜水不漏’,讓老太后感到放心舒服,深得太后的喜歡”,“這種戲謔而不傷雅的綽號,在宮裏很多,如管陳全福叫門神爺,管崔玉貴叫小羅成,張德福叫土地爺。宮裏不管誰找什麼,用什麼,只要問張德福,他全知道,所以才得這個外號。這位‘佛見喜’披星戴月,起早貪黑,勿勿忙忙而又有條不紊。……

像遊湖這樣的事,安排得井井有條,嚴絲合縫,不經過他的深思熟慮是很難讓老太后舒心如意。”然而,李蓮英在宮中也不是一帆風順,與他同時進宮的安德海已是慈禧太后身邊紅人時,李蓮英當時還位居下層,直到安德海被殺後,李蓮英這才得以嶄露頭角。安德海曾在“辛酉政變”中立下大功,但其爲人囂張,凡事不知道給自己留餘地,結果自取其咎。有一次,安德海想出宮去風光風光,慈禧太后便派他到南方去置辦皇帝的龍衣,不料這安德海一路上招搖過市,向地方官員大肆索賄,結果被山東巡撫丁葆楨逮住並以清廷祖訓“太監不得出宮”爲由處死。據說,丁葆楨得到了慈安太后和恭親王的授意,而慈禧太后也不敢聲張,怪只能怪安德海過於張揚。就這點來說,李蓮英遠比安德海來得聰明而且低調得多。

1886年,北洋水師初具規模,李鴻章奏請朝廷派員前來檢視閱兵,慈禧太后擬派醇親王奕?,但奕?系光緒生父,他生怕慈禧太后猜忌,於是主動要求讓慈禧太后身邊的紅人李蓮英陪同前去,以表示自己沒有二心。慈禧太后也想趁着這個機會讓李蓮英出去見見世面,風光一下,於是醇親王便作爲朝廷的正使、李蓮英作爲副使,前去視察北洋海軍。太監作爲朝廷欽差大臣外出視察,這在其他朝代不奇怪,但在清代歷史上則是第一次。要是換了安德海,那尾巴肯定翹到天上去了,李蓮英則不然。爲了避免別人說閒話,李蓮英出發前特別把慈禧太后破格賞賜給他的二品頂戴換成四品頂戴(按理太監最高只能獲得四品頂戴),然後規規矩矩的跟在醇親王后來出發了。一路上,李蓮英絲毫沒有欽差大臣的架子,而是一直跟在醇親王的後來,好生伺候,不知道的人還以爲李蓮英是專門派來伺候醇親王的。就連晚上醇親王洗腳,都是李蓮英親自給打熱水,還說自己以前沒機會伺候王爺,這次一定要盡點孝心,一下把醇親王感動得連連拱手,回去後自然在慈禧太后的面前極力稱讚李蓮英的忠誠可嘉。

檢閱時,按說李蓮英也是檢閱人員之一,但李蓮英刻意和醇親王、李鴻章保持距離,他拿着醇親王的大煙袋,退後半步,低眉斂目,看起來就像是給醇親王站班伺候的。而沿途當中,李蓮英也不像安德海隨意結交地方大員,他基本不出去,那些準備好了貴重禮品想要討好李蓮英的人,根本就進不了門。就這次出差來說,李蓮英算是給慈禧太后掙了面子,也堵住了那些大臣們的嘴,慈禧太后也喜滋滋的說,“總算我沒白疼他”。

宮中政治波詭雲譎,李蓮英也不是一直受寵不衰,特別是在光緒成年之後,由於太后與皇帝之間摩擦不斷,作爲宮中大主管的李蓮英就難免有些走鋼絲了。一方面,他受慈禧太后的恩寵多年,應該效忠於太后;但另一方面,慈禧太后年歲已高,光緒皇帝遲早要掌握大權,得罪任何一方,都可能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李蓮英的左右搖擺,後來也讓慈禧太后瞧出來了,他在戊戌政變後也就逐漸失去了慈禧太后的信任,而另一名太監崔玉貴則趁機得勢,譬如到瀛臺監視光緒、甚至把珍妃扔進井裏這樣的髒活,也都是崔玉貴幹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