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故事名人故事

侯寶林的搭檔介紹(郭啓儒、劉寶瑞、郭全寶、馬季)

本文已影響 7.36K人 

侯寶林的搭檔介紹(郭啓儒、劉寶瑞、郭全寶、馬季)

侯寶林的搭檔介紹(郭啓儒、劉寶瑞、郭全寶、馬季)

寄語:俗話說,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只怕豬一樣的隊友,可見一個好的夥伴是多麼的重要,作爲相聲演員,好的搭檔,可以爲你的作品推波助瀾,達到高峯。今天介紹的是侯寶林的搭檔介紹(郭啓儒、劉寶瑞、郭全寶、馬季),想必大家早已知道這幾位大咖,詳細來了解一下他們吧。

1.郭啓儒

相聲演員。北京人,滿族。幼時讀過六年私塾,酷愛相聲,二十三歲曾在北京鴻奎社學演文明戲,二十五歲拜劉德智爲師學說相聲。民國二十九年起,他與侯寶林合作,爲侯捧哏,在天津南市燕樂戲園首次聯袂獻藝,一鳴驚人。又經電臺廣播擴大了影響,聲名大震。郭啓儒在與侯寶林合作的二十來年間,專事捧哏。他一貫主張“捧哏要蔫,逗哏要歡”。他與侯寶林一起加工表演了許多反映現實生活的新相聲,如《夜行記》、《離婚前奏曲》等。同時,對一批舊有傳統節目進行了重新整理加工,翻舊出新,成爲他們膾炙人口的代表作。其中《關公戰秦瓊》曾受到毛澤東、周恩來、陳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讚譽,成爲傳世精品。

侯寶林的搭檔介紹(郭啓儒、劉寶瑞、郭全寶、馬季)

2.劉寶瑞

1915年生於北京。自幼家境貧寒,曾向崇壽峯學藝,十三歲拜張壽臣爲師,學說相聲。十四歲赴天津,與馬三立、趙佩茹、李潔塵等在南市聯興茶社相聲大會演出,並在廣播電臺播音,開始嶄露頭角。1940年從濟南迴北京,在啓明茶社相聲大會演出,聲譽鵲起。後去南京、上海等地演出,被譽爲“單口大王”。四十年代末,赴香港演出,首先把相聲藝術介紹給予港澳觀衆。

解放初期,他回到北京,參加中國曲藝團,後調到中國廣播說唱團,擔任藝術指導。

劉寶瑞好學上進,刻苦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善於借鑑吸收獨角戲、評話、電影、戲劇等姐妹藝術的優點,大膽革新創造,形成了聲、容、情、神兼備的獨特藝術風格。他的許多名段子已成爲曲藝界的經典之作,流傳至今。 劉寶瑞的代表作之一、單口相聲《連升三級》被選進中學語文課本,同時被譯爲英、 法、日多種文字,介紹到國外。1968年劉先生在北京病故。

3.郭全寶

8歲拜師王少雲學習唱京劇丑角。11歲起在天橋平民茶園裏與白全福等撂地演出化裝滑稽二簧。期間拜於俊波爲師學說相聲,並與侯寶林、白全福等同臺演出。14歲起輾轉於京、津、濟南一帶表演相聲。1951年調入中國廣播說唱團工作,先後與侯寶林、劉寶瑞、馬季、郝愛民等合作表演相聲。擅演單口和鬧活,如《捉放曹》、《黃鶴樓》、《耍猴》、《借火》等。其中1957年由其逗哏的相聲《好啊,好》曾流行全國[]。晚年與羅榮壽合作表演雙簧。清平客

五十多年的藝術實踐,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善演單口、捧逗俱佳。表演對口相聲具有配合默契,感情充沛,語言生動等特點。單口的表演更是幽默風趣,說表自如,摹聲擬態,維妙維肖。

4.馬季

原名馬樹槐,1934年生於北京。少年時代家境貧寒,曾在染織廠學徒。1951年到北京市海淀區新華書店工作,1956年調中國廣播說唱團,曾任團長。現任中國廣播藝術團藝術顧問。

他自幼喜愛相聲,常常光顧西單商場啓明茶社,欣賞過趙靄如、劉德智、高德明等人的相聲藝術。參加工作以後,常常在業餘時間唱京劇,說相聲。起初只是追求笑料,內容卻是雜亂無章。有一次表演傳統相聲《黃鶴樓》竟說了五十分鐘之久。1958年,以相聲《找對象》參加北京市工人業餘曲藝觀摩會,初露鋒芒,受到曲藝名家白鳳鳴、侯寶林的讚賞。在他們的指導下,以相聲《都不怨我》加全國職工業餘會演,榮獲一等獎。到說唱團後,受到侯寶林、劉寶瑞、郭全寶的熱情關懷和指導,迅速成長。他認爲:“相聲並沒有學校,只能口傳心授,而只根據個人的領悟而發揮。行個有句真言,就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作爲相聲藝術的重要流派馬(季)派的代表人物,馬季一身三任:演員、作家、理論家。

馬季的相聲表演獨具藝術風格特色。相聲表演風格有所謂“帥”、“賣”、“怪”、“壞”。凡屬優秀的相聲表演藝術家,四個字都沾邊,但在某個方面較爲突出。一般認爲:侯寶林佔一“帥”;馬三立佔一“怪”。馬季呢,可以說兼佔“賣”、“壞”。所謂“賣”,不是單純地賣力氣,而是颱風熱情,精神飽滿,善於調動觀衆的聯想,共同完成藝術創造。所謂“壞”,完全不能從字面理解,而是聰穎、機敏、靈活、俏皮的意思。馬季以“說”見長,敘述語言洋洋灑灑,富於變化。嘴皮子利索,功底深厚。師承於相聲大師侯寶林、劉寶瑞,又結合自身特點,有所創新。王決《笑苑名家——馬季》一文中精闢地概括了馬季的藝術風格特色;“舞臺作風瀟灑,表演親切熱情,語言幽默諧趣,動作舒展自如。真正做到了寓莊於諧,寓教於樂。”

郭啓儒先生、郭全寶先生這兩位是和侯大師合作時間最長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