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故事名人故事

80後作家蔣方舟的成長故事:我不曾歷經滄桑

本文已影響 2.62W人 
80後作家蔣方舟的成長故事:我不曾歷經滄桑
提到青年作家,如果你還停留在郭敬明韓寒時代的話,那你真的是老了。在這個作家故事裏,我們要講述80後作家蔣方舟的成長故事:我不曾歷經滄桑。蔣方舟,1989年10月27日出生於湖北襄陽,中國青年作家、新週刊雜誌副主編。蔣方舟從7歲就開始寫作,9歲時出版散文集《打開天窗》。陸續在《新京報》、《南方都市報》等多家報刊開設專欄,用自己的文字記錄生活。2005年,當選中國少年作協主席。2008年考入清華大學。2012年6月,蔣方舟從大學畢業,並就任新週刊雜誌副主編。蔣方舟沒有那麼張狂,對於早期的成名作,她說 “我媽騙我說,每個小學生在小學畢業之前都要寫一本書,這是國家的規定。”於是在她九歲的時候,這本爲了畢業的作品集橫空出世了。蔣媽媽是個網絡作家,有自己的專欄,但是每天一篇實在太難了,於是編輯建議她女兒可以開一個專欄。就這樣,在2001年,蔣方舟有了自己的專欄——正在發育。這名字取的太正確了,生理心理都在急速發育的她,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也在飛快的改變。 “每篇的稿費是200塊,我覺得好多啊。”她算了一下,自己一個月的專欄收入就超過了父母的工資,於是她弄了家庭收入排行榜,講自己排在第一位, “這個榜剛貼到牆上就被我爸給撕掉了。”少女時期的她對於名利這種虛無的東西是看中的。媒體是喜新厭舊的典型代表,在她剛成名的時候自然是時時尾隨,但是時間長了,也就沒有當初那麼熱衷了。蔣方舟說那時候是失落的,心裏會想“有時怎麼一個月了都沒有媒體來找我呢?”所有人的高中生活都是灰色的,因爲有高三。即使有了自主招生,蔣方舟的日子也沒輕鬆多少。在自主招生考試的時候,筆試結束後還要加寫一篇議論文。這是一種懷疑,畢竟這年頭的才子才女不多。最終還是在下降60分,別人紛紛的議論中考入了清華。不過清華大學的好處就是每會有很多破格錄取的人,你是今年熱點,也是明年黃花。清華大學時期的主基調是失望,這是一種必然。畢竟大學這個詞是幻想了12年的集合,你可能把所有美好的想象都放了進去。蔣方舟也不例外,“失望肯定是一個主基調。但到了大三,我已經從大一的那種震恐的看不到希望的情緒中慢慢恢復了。因爲這是沒有意義的。”讀書的時候,有人會跟她討論文學,有人會注意她的發言,不過大部分的時候她也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學生。終於在2012年畢業後,蔣方舟沒有選擇繼續學業而是直接工作。有人說她如果出國的話可能會是下一個劉瑜,我們旁人不清楚她自己的想法,又何必要給她設計發展路線呢。2013年她出版了《我承認我不曾經歷滄桑》,不免想到聶魯達的《我承認我曾歷經滄桑》。野心還是有的,年紀的增加不代表野心的失去。年輕人有點事業心挺好。不管她到底如何,總之蔣方舟就這麼優哉遊哉的繼續生活,寫文。說她是榜樣,不是說她要做公知,要代表別人發聲,要每天關注國家命運。她說她要關注每一個微小的個體,在這個浮躁的年代,這是難能可貴的。說她是榜樣,不是因爲她年少成名,讓人喟然長嘆,然後對自己的孩子素質教育。榜樣可以膜拜,可以學習,但不需要複製,因爲你是你。我們只是希望蔣方舟能夠一步步走向成熟,爲我們帶來更多更好的作品。記憶是最不可靠的。對於自己來說,是寧可信其有;對於聽的人來說,是寧可信其無。(電視訪談中)撒謊的記憶讓每個人都很高興:觀衆很高興覺得自己融入了天開雲散的催眠境界;主持人很高興得到了一段勁爆的歷史;講述者本人最高興,可以繼續甜蜜地和撒謊的記憶相依爲命。心靈乾枯的人偏要寫下充滿感情的文字;滿臉鬍子的大漢偏要僞裝成小女子;不擅講笑話的人偏要講笑話,爲的是掙一口氣,顯示自己夠複雜,夠文學化,夠多樣化,用於填補自己的不夠自信的那一面。——蔣方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