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故事哲理故事

有教育意義的文章簡短三篇

本文已影響 2.27W人 

有教育意義的文章簡短三篇

有教育意義的文章簡短三篇

導語:當一個人先從自己的內心開始奮鬥,他就是個有價值的人.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三篇有教育意義的文章簡短,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有教育意義的文章簡短三篇

一、《成長需要自由》

筆者出生於1956年,“低指標”時期開始記事。我與那個年代出生的所有人一樣,物質生活是及其貧困的,食不果腹絕不敢奢求饅頭腥葷。但是,老來回憶反而感到兒時的生活是最美好的,究其原因是那時候不缺少自由。

我曾寫過一篇《我小時候這樣玩》的文章,篇幅較長達一萬多字,比較詳細的回憶了我小時候如何玩耍遊戲的事情。不管是捉蟲,玩吸鐵石,彈琉璃球,還是製作泥模,自制彈弓,放風箏等等,都讓我全身心沉浸在一種無拘無束的自由之中。仰望是藍天白雲,遠看有廣闊的田野,眼前是茂密的樹木,俯視有碧綠的小河。在那裏,我放縱着自己的意識,暢遊於自己的世界,不知不覺半天就過去了,“愛英(我的小名),你娘叫你吃飯了!”這才忽然聽到肚子咕咕叫起來了。

50年過去了,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豐衣足食奔向小康,再也不用爲衣食發愁了。但是,孩子卻沒有了自由。在我按照兒童的自然規律放肆玩耍的時候,現在的孩子被關在了幼兒園裏。說起幼兒園我就想起動物園,不知道那些老虎猴子大象們喜歡鐵籠子裏的生活還是更向往山林,但我知道從幼兒園開始孩子們就有家庭作業了,就有考試了,名字後面出現分數了,要按分數排名了,孩子們有壓力了,再也不能無拘無束地玩耍了。

一位小學一年級孩子跟着爺爺散步時仰起童真的臉問道:“爺爺,我什麼時候能退休啊?”見爺爺滿臉茫然,遂補充道:“那時候,我就自由了,可以不寫作業了,跟爺爺一起在公園玩了。”聽了我心都疼。學校應該是孩子們嚮往的地方,但剛剛走進校園的孩子就想退休,我們的教育還不該反思嗎?

不久前我還寫過一篇《看看小學一年級的家庭作業》,那是我應朋友之邀,給他正上小學一年級的孫子程程輔導家庭作業的真實經歷。那一次,我陪伴程程經歷了一次作業的全過程,一個小學一年級的孩子,程程的家庭作業寫了近3個小時,中間只休息了10分鈡。程程沒有偷懶磨蹭,儘管略顯疲勞,鼻子和腦門上不斷有汗珠冒出來,但他一直在積極地思考,努力地書寫,對於我指出的錯誤也虛心地改正。據說,每個週末孩子還要去上英語和書法班。我們想想看,一個時間被作業填滿沒有時間玩耍的孩子,他的身心能健康成長嗎?

教育專家孫雲曉十分擔憂地表示:“現在人們急功近利的心態,不僅使孩子過早地成人化,更剝奪了兒童自己動腦、動手的權利,以至於在童年的最佳發展期喪失了一生的創造力。”小心翼翼地保護培養和發展兒童的創造力對一個民族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相對於創造力來說,寫在試卷上的分數就無足輕重了。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多年前就提出了面對兒童的“六大解放”,概括性的指出創新的前提是要解放人。要解放兒童的頭腦,解放兒童的雙手,解放兒童的眼睛,解放兒童的嘴巴,解放兒童的空間,解放兒童的時間。這就是兒童本位思想,即我們的教育一切以兒童本身的發展規律爲準,以兒童爲中心,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解放學習能力。這就需要給孩子自由,人一定是在自由的情況下,才能夠進行創造——這是常識。

我決不是說不要幼兒園,不讓孩子上學,而是主張進行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改變目前“分數至上”的教育模式,轉變爲關注孩子的心靈,徹底解放了兒童的天性,尊重他們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和參與權。“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點,其實就是大人浮躁的表現,過度地看重分數,依照大人自己的意願讓孩子上這樣那樣的班,只會驚擾了孩子的夢想。

要切記,兒童成長,需要的是自由而不是要分數。

二、《只爲成功找方法》

阿里斯·梅里特是美國的一名跨欄選手。那年,有同學和他打賭,讓他跨越場地中一個比較高的障礙物。雖然梅里特從未練過跨欄,但生性好強的他不願在同學面前低頭,於是他鉚足勁,縱身一躍,竟然不是很費勁就跳了過去。梅里特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短跑成績不怎麼理想,而跨欄卻有過人之處。

從那次打賭事件後,梅里特果斷地放棄了短跑,改學跨欄。當然,跨欄並非梅里特想像的那麼簡單、容易,剛開始訓練,他就摔了好幾個跟頭,並且隨着訓練的深入,他漸漸地發現自己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起跑的速度不夠快。而對於短距離的跨欄運動員來說,時間就是勝利,哪怕是0.1秒,那也可能是成敗的關鍵。梅里特心裏明白,要想成爲一名優秀的跨欄運動員,就必須尋找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克服這一缺陷。可是,梅里特作了許多種嘗試,但還是比別的運動員慢了半拍。

那一晚,梅里特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不過,他很快就想通了一件事,既然自己無法在起跑上突破,那又何必在這方面浪費時間呢?110米跨欄不是隻有一個欄,而是有10個欄,也就是說,只要自己上第一個欄時,力求穩妥,再在後面把速度提上去,也不是沒有取勝的機會[]。經過反覆練習,梅里特果然把缺陷化爲了優勢,他在前幾欄積蓄力量,而在後幾欄猛烈暴發,以最快的速度將對手甩在身後。

2004年,18歲的梅里特代表田納西大學參加了在意大利格羅塞託舉行的田徑世青賽,他就像一匹奔馳的駿馬,毫無懸念地贏得了110米欄的冠軍。那是梅里特第一獲得如此高的榮譽,他不由得信心倍增,決心在110米欄闖出一番新天地。然而,在2006年,梅里特卻遭遇了滑鐵盧,因爲他在瑞士洛桑遇到了飛人劉翔,那一次,儘管他跑出了13秒12的好成績,但比起劉翔的12秒88,他還是失敗而歸。雖然梅里特不敢想像,世界上竟然有人能跑出這麼快的速度,但他又不得不相信眼前的事實。那一刻,梅里特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己與那些頂尖跨欄選手比起來還是有一定的距離。梅里特感到有些沮喪,他情不自禁地問自己,我能超過劉翔嗎?心中一個聲音說,劉翔就像一座山,你不可能超過他的,這輩子你能做第二就不錯了;而另一個聲音又說,不行,我不能退縮,既然劉翔能打破世界記錄,那我也同樣可以做到。

爲了進一步提高自己,梅里特加強了訓練,並苦苦地尋找着超越自己的方法,通過幾年的摸索與實踐,梅里特決定將八步上欄改爲七步上欄,因爲七步上欄可以大大地提高攻擊性和速度,以絕對的優勢壓倒對方。經過三個多月的刻苦訓練,梅里特終於掌握了七步上欄的要領和節湊,他的跨欄成績一下子突飛猛進。

2012年3月,梅里特再次與飛人劉翔相遇,這一次,他以7秒44的成績擊敗了劉翔,取得了土耳其室內世錦賽男子60米欄冠軍。更令世人震驚的是,梅里特在幾個月後的倫敦奧運會上技壓羣雄,成功地登上了奧運冠軍的寶座,實現了自己多年的夢想。

李嘉誠有一句經典名言:不爲失敗找藉口,只爲成功找方法。梅里特的成長經歷告訴我們,世上之事不是不可能,只是我們沒有找到打開成功大門的那把鑰匙,就像一百多年前,愛迪生髮明電燈一樣,那時沒有人敢相信這會變爲現實。

三、《不要跟雞一般想法》

有個學生學習成績很不錯,可是上課時不喜歡提問或回答問題。我問他,他不好意思地回答說:“我看到別的同學也沒回答問題,大家都比較沉默,我也不好意思舉手發言了。”

我對他說,你這樣的思想怎麼能行呢?上課積極回答問題不僅可以使你和老師一起思考,還能阻止你的思想開小差,好處多多。你難道不想成爲學習的頂尖高手嗎?要想出人頭地,必須做得與衆不同!

有個成語:鶴立雞羣,你是想做一隻鶴呢還是做一隻雞?如果你的夢想是做一隻鶴,你會因爲看到雞們那麼矮而蹲下身子嗎?

不要在乎別人怎麼想,關鍵是你自己怎麼做。走不尋常的路,開始的時候,周圍的人可能會說三道四。這時候,一定要堅持,讓別人說去吧!等到你取得了巨大的成績時,那些曾經嘲笑你的人不僅會自動閉嘴,而且還會對你尊敬有加。

我曾經帶過一個學生李斌,他確實是一個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好榜樣。他讀高中時,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膽大,不怕羞,非常喜歡回答老師問題。一般的學生,特別是來自於農村的學生,是比較害羞的。他們不敢在公衆場合大膽露臉,即使是上課的時候,也不愛大聲回答問題。他們習慣於勾着頭,甕聲甕氣地說話。但李斌不是這樣的人,儘管他也來自於農村,而且還不幸很早就沒有了父親。

有李斌在,老師上課從來不用擔心沒人回答問題。只要老師一提問,最先舉手的就是他。他每節課都會搶着回答問題,儘管有時其實他也沒考慮成熟,給出來的答案引來各種各樣的笑聲。他舉手如此頻繁以至於老師後來不得不告訴他:上課舉手次數要少一點,把機會也留給其他的同學一些。但他依舊還是把手舉在那兒,即使老師置若罔聞,並不給他過多的機會。

李斌高考時考取了中國科技大學,今年又考上了中科院的研究生。大家都認爲,他就是一隻鶴啊,必將前途無量!

當然,雖說人人都想往高處走,可“高處不勝寒”,高處有高處的難處。除了強烈的孤獨感之外,還有壓力:樹大招風--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所以,要做一個鶴立雞羣的人,必須有“出風頭”的心理素質和“抗風吹”的能力。孫策奪得了玉璽也做不成皇帝,李自成坐上了龍椅也慘遭失敗,本質都是在高處失去了方向和沒有足夠的抵抗力。

所以,要想鶴立雞羣還需腳踏實地,艱苦奮鬥。有了紮實的根基,自然就不會像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了,誰也左右不了你。

做一隻鶴,就不要跟雞一般想法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