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故事哲理故事

真實名人的勵志人心的故事

本文已影響 2.82W人 

真實名人的勵志人心的故事

真實名人的勵志人心的故事

導讀:每個人都有自己鮮明的主張和個性,不要識途去改變他人,同樣,也不要被他人所改變。改了,就不是自己了。下面是小編爲你推薦的真實名人的勵志人心的故事。

真實名人的勵志人心的故事

真實名人的勵志人心的故事1.夢是跨越崎嶇的橋

如果有人告訴你,他想在荒漠雪域不動鍋竈煙火就能吃上熱飯菜,你一定會覺得那是個不可能實現的幻想,但現在不一樣了,你做不到,卻有人幫你做到了,他就是“打工仔”周峯!

出生在江 蘇睢寧的周峯只有初中文華,雖然只能在一些建築工地做苦力,但卻熱情淳樸,吃苦耐勞而且心懷志向。10多年前的一次,周峯加完夜班回工棚後,因爲沒有茶壺也沒有熱水,只能用涼水泡了一包方便麪充飢,結果吃壞了肚子,不僅在醫院裏輸了好幾瓶液,還曠了兩天工。

經過這一陣折騰,一般人做的第一件事可能是趕緊去買個電茶壺或電飯鍋,但周峯心裏所想的卻是另一件事情,就在前幾天,周峯曾在無意中聽一位包工頭講起過國外有一種金屬自熱技術,周峯心裏想,如果能用那項技術研製出一種無需煤電柴火就能自動加熱飯菜的方法,那樣,任何人在任何環境下都可以吃上熱菜熱飯了!

周峯很快想辦法對國外那種金屬自熱技術進行了解,但結果讓他大失所望,原來那項技術的最高溫 度只能達到攝氏80度,遠遠不夠將生米煮成熟飯。周峯意識到,只要能把自熱溫 度提高到100度,自己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然而一個在國際上都沒有解決的難題,周峯能憑一已之力解決嗎?知識與心態決定一切,爲了實現理想,周峯決定報名一所理工大學的自修輔導班,學習 化學專業。

憑周峯這樣的文化底子,要學習 化學這種專業知識的難度可想而知,正因如此,周峯每天白天打工10個小時,晚上參加自修輔導,而且幾乎每天夜裏都讀書直到一兩點,碰到弄不懂的問題,他不管多晚都要打電話向教授請教,不願被耽擱,所以,他的教授已經有無數次在睡夢中被他的“騷擾電話”吵醒,弄得哭笑不得。因爲學歷又低時間又少,別人用兩三年就能學成畢業,周峯卻讀了5年還沒畢業。

工友們對周峯的看法也褒貶不一,有的誇他上進,有的說他花這麼多力氣只是爲了想辦法解決燒飯問題,實在不值得,還有更多的人則在背地裏笑話他簡直是腦子出了問題,不用火不用電就燒飯煮菜,那隻能是一個神話般的幻想,實現不了的。

被人誇,周峯不驕傲自滿;被人嘲笑,周峯也不沮喪泄氣,始終如一地堅守着自己夢想。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第6個年頭,周峯終於順利拿到了自修畢業證書。周峯辭掉了工地上的工作,到一家研究所當了一名化驗員,既是工作又是研究。除了工作,他最喜歡的就是抽時間跑書店,經常一看就忘了時間,直到店家打烊爲止,晚上又馬不停蹄地思考總結做筆記。就這樣,又是4年一晃而過,周峯終於將自熱飯菜技術研製成功:他在一個塑料軟盒裏放入一包金屬屑,再放進一包水,在水和金屬屑上“坐”上用鋁箔製成的鍋,往鍋裏放進米和水,密封后按下開關,水與金屬屑就開始產生髮熱作用,沒有火也沒有煙,一分多鐘就開始冒出縷縷熱氣開始冒出來,20分鐘就能把米煮成香噴噴的熟飯,難能可貴的是,周峯的金屬自熱技術不僅能達到140℃到170℃的高溫 ,而且還可以定時,令全球科研者歎爲觀止。

10年時間,周峯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他的自熱包還被列爲國家3a級高科技研究成果。2006年,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周峯根據jollify(快樂的一餐飯)的音譯,成立了“今米房”自熱食品有限公司,生產出來的自熱包不僅被中央軍委後勤部作爲列裝食品專供我軍邊防部隊,而且深受各國旅遊探險行業者青睞,遠銷日本、韓國、俄羅斯、加拿大等國家,年產值達數億元。周峯並沒有因此而止步,目前,他又開發出了一個產品90%出口的6倍超濃縮果汁項目,使自己的事業更是如虎添翼。這正周峯的個性:心懷夢想、把握現在、着眼未來!

“人生不能沒有夢,雖然我們的路上會有許多崎嶇和坎坷,但是無論有多苦多難,只要堅持不懈,我們的夢總會成爲一座跨越崎嶇和坎坷的橋樑,直通成功!”每次談到自己的“今米房”,周峯總會身有感觸地這樣說!

真實名人的勵志人心的故事2.用一生去追求生命的美

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在1931年出生於瑞典的一個“文化之家”,他的父親是一位記者,母親是一位教師,但那個年代的文化人都沒有什麼社會地位,更無法創造什麼優越的生活條件,所以托馬斯的父母經常告訴他長大以後要做一個成功的商人,只有賺大錢才能得到尊重與認可。

托馬斯也機械地爲此而努力讀着書,中學時,他在一個早晨無意中聽一位老師正在學校的花園裏朗誦詩歌,托馬斯不禁聽得入了迷,他在那一瞬間意識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並不是什麼賺大錢,而是詩歌!

從此以後,托馬斯就經常到圖書館裏去借一些文學類的書籍來看,而詩集更是他的最愛,託巴斯每天都孜孜不倦的閱讀着,享受着,陶醉在文學和詩歌之中。漸漸的,托馬斯覺得自己再也無法離開詩歌了,他覺得那種享受是世界上任何一種東西都無法代替的,包括金錢。也正因此,托馬斯開始學着寫詩,渴望自己也能成爲一名了不起的詩人。當托馬斯的父母意識到他的這些變化後,憤怒地說:“詩歌有什麼用?它能給你帶來什麼?那是毫無價值的東西!”

托馬斯爲了不挨父母的責罵,只能悄悄地讀詩、寫詩,高中畢業後,他的父母讓他去讀經濟或者政治,可托馬斯卻瞞着父母進入了斯德哥爾摩大學學習 歷史、宗教、文學和心理學,托馬斯覺得只有學習 這些才能打好堅實的詩歌基礎。

畢業後,托馬斯來到韋斯特羅斯的青少年拘留所裏做了一名心理輔導員,除了工作之外,他最喜歡的就是旅行和寫詩,他不僅用詩歌去挖掘生活中的美麗,還用詩歌爲社會尋求公平。可能正是因爲這一點吧,他還獲得了一份美好的愛情,成立了自己的家庭,可是托馬斯的妻子在嫁給他之後,卻發現他的詩歌對於現實的家庭生活而言幾乎毫無意義。有一次,他的妻子甚至還威脅托馬斯立刻停止寫詩,想辦法去賺大錢,否則她就離開托馬斯,托馬斯搖搖頭對妻子說:“人的生命是有色彩的,金錢只是表面上的色彩,是最膚淺最容易褪色的色彩,真正的生命之美是一種心靈的追求,一種精神的享受,在我的生命中,只有詩歌纔是一種真正的美!”

妻子終於再次被感染,轉而繼續支持他到處旅行和寫詩……

幾年中,托馬斯不斷地體會和創作,他的詩歌經常大膽地使用比喻,節奏和結構也自由 大膽,他的詩句語言溫 和節奏強,托馬斯既不喜歡描寫世界大事,也不描寫內心的掙扎,他把自己的詩歌集中在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瞬間,用意象和隱喻來塑造個人的內心世界,把激烈的情感寄於平靜的文字裏,他的詩作影響力越來越大。1954年,托馬斯終於答應書商,出版了他的詩集《十七首詩》。

托馬斯的詩集出版後,獲得非常好的評價,人們甚至形容他已經超越了保爾?瓦萊裏的“純詩”,自成一派,並且開啓了一個新意象主義,被人們廣爲借鑑,就連大藝術家布羅茨基也成了他的忠實詩迷。

此後,托馬斯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寫了《途中的祕密》、《半完成的天空》、《爲生者和死者》和《悲哀貢多拉》等大量傑出的詩作,並且在全球獲得了包括彼特拉克獎、領航員獎等多項鉅獎,而且還多次成爲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遺憾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因爲種種原因而失之交 臂。20年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沃爾科特就曾由衷地說:“瑞典文學院應毫不猶豫地把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儘管他是瑞典人!”

1990年,托馬斯因患腦溢血導致右半身癱瘓,但他依舊堅持閱讀甚至是創作詩歌,他曾經在輪椅上寫下了這樣的詩句:“詩是生命之顏色/追求一生/就是幸福一生……”

確實,美麗的生命必定會得到人們的珍惜和認可,2011年10月6日,諾貝爾文學獎終於降臨到了已經80歲高齡的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身上,雖然,托馬斯身患中風無法言語,但是當他的夫人告訴他這個消息時,托馬斯還是露出了一絲淡淡的笑容,那是一種屬於生命的微笑,屬於生命的美!

真實名人的勵志人心的故事3.舒伯特的創作力量

弗朗茨·舒伯特是19世紀奧地利最偉大的作曲家,也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最後一位巨匠。

不到30歲,舒伯特就創作出了近1000件作品,其中有600多首歌曲,18部歌劇、歌唱劇和配劇音樂,10部交 響曲,19首絃樂四重奏,22首鋼琴奏鳴曲,4首小提琴奏鳴曲,他還爲不少詩人的詩歌作品譜曲,把音樂與詩歌緊密結合在一起。他的歌曲中既有抒情曲、敘事曲、充滿戰鬥性的愛國歌曲,也有源於民間音樂的歌曲。

很多人都很奇怪,他怎麼就能創作出這麼多優秀的音樂來呢?有一次,舒伯特正在舞臺上表演小提琴演奏,一位小姑娘拿着一串用鮮花穿起來的項鍊跑上了舞臺,他示意舒伯特彎下腰後,然後把鮮花項鍊掛在了舒伯特的脖子上。表演接着進行,隨着舒伯特全神貫注地表演,脖子上的花瓣開始一點點的掉落了,到了結束的時候,幾乎所有的花瓣都已經全都掉落在了地上,舒伯特的脖子上剩下了一根白色的繩子。

幕布拉下之後,舒伯特的助手很快走了過來說:“這是一件多麼荒誕的事情,一個偉大音樂家脖子上居然掛着一根白色的繩子在演出!”說着,就伸出手去想要幫舒伯特摘去那根繩子,可是舒伯特卻反問助手說:“難道你只看見我脖子上掛着一根白色的繩子,卻完全沒有注意到剛纔我一直都站在花瓣的中間演奏嗎?”

“這……”助手呆住了。

舒伯特接着說:“很多人都想知道我爲什麼能夠寫出那麼多的曲子,現在我告訴你吧,那都是因爲我有一顆積極的心靈,積極的心態是創造一切的力量!因爲世界上的一切對我來說都是美好的,所以我的生命裏沒有憂愁和顧慮,沒有擔心和害怕,這樣,我就可以擁有了更多時間和精力來創作!就像剛纔,你只看見我脖子上掛着一根掉光了花瓣的白繩子,而在我看來,我卻是站在花瓣中間演奏,這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情啊!”

美好的心態是創造一切的力量,在生活中,有許多人都帶着一種灰暗的眼光去看世界,所以總是感覺很茫然很沮喪,整日不是怨天就是尤人,喪失鬥志,既誤事又誤人,其實凡事都有兩面性,當我們在遭遇挫折和打擊的時候,不妨換一個角度去想一想事情,那樣,我們可能也會發現,原來自己正站在花瓣的中間!

真實名人的勵志人心的故事4.三句話,就把刀

據說,當前最“樂活”的活法是:養最蠢的狗,交 最賤的朋友,看周星馳的電影 ,聽周杰倫的歌,看九把刀的小說。

我養過狗,朋友無論貴賤都交 過,星爺的電影 也看過不少,周董的歌雖然聽不清他唱的是啥但也聽過不少,唯獨,九把刀的小說是真的沒看過。甚至,連九把刀是哪路神仙我都不知道。

朋友一點我腦門子:“你呀,快out到火星上去了!”發我一個九把刀在北大的演講和他幾張照片。我一看照片,切,尖頭鼻子小眯眼,跟我身邊的摔鍋比起來,那是芝麻掉到西瓜裏,連找他的地兒都沒有。

可是在我慢慢了解這個“流裏流氣”的“阿飛刀”過程中,我聽到了他的三句話,我覺得慢慢“愛上”了這個叫做“九把刀”的傢伙。

第一句話:

九把刀說:“如果你非常想要成爲一個作家,你每天非常認真地寫作,但是同學不想看你的作品,沒有地方願意發表你的作品,放在網絡上也沒有人想看,出版社也沒有人想幫你出版,你心裏面就要想:我要繼續堅持下去,總有一天,掌聲會響起來!”

這個 “九把刀”,從1999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把自己寫的小說《恐懼炸彈》貼到網絡bbs上,引來一片叫好聲之後,就不斷地出版小說,但可惜都賣得很不好。但他一直堅持寫到今天,這些年他總共出版了近60本小說。

這種堅持,需要多大的毅力?常人難以想象。

第二句話:

九把刀說:“我媽得了白血病,需要很多錢治病,我不需要你預支版稅,但從現在開始,只要我每寫一本書,你下個月就出版,然後立刻給我一張當天就可以換到現金的支票,這樣,就可以幫我度過難關,救活我媽媽。”

這話是九把刀對出版社說的[]。2004年年底時,九把刀的媽媽患了血癌。九把刀哭得很傷心。媽媽的治療費用極其龐大,九把刀雖然出版了不少小說,但都銷售得不好,很快經濟上快撐不住了。這時候那家一直爲九把刀出版小說的出版社伸出了援手,問他要不要預支一些版稅,九把刀就說了上面這些話。

出版社答應了,從2004年11月份起,他一邊陪在媽媽病牀 邊,一邊用筆記本電腦寫小說,玩兒命地寫,他知道所寫的每個字,所賺的每一分錢,都可以用來救媽媽的命。他每天規定自己必須寫5千到8千字,他一個月一本小說,連續寫了14部小說。

然後他鼓勵媽媽要有堅強的信念,好好戰勝病魔。媽媽受他的感染,非常認真地配合治療。他連續寫的第14本書名叫《媽,親一下》,就是記錄與媽媽共抗病魔的點點滴滴,他讓媽媽寫了序,籤售會的時候還帶上媽媽,媽媽因爲化療頭髮都掉光了,還戴了個假髮和他一起高高興興地去了。

第三句話:

“說出來會被嘲笑的夢想,纔有實現的價值,即使跌倒了,姿勢也會很豪邁。”

其實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夢想,只是絕大多數人都將自己的夢想深深藏在心裏,不敢說出來,更不敢去做。爲什麼?怕別人嘲笑。

九把刀在2005年寫過一個名叫《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的小說,那是他中學時代的真實故事。九把刀讀中學時不僅成績爆爛還是搗蛋王,老師就派了一個名叫沈佳儀的女生來監督他,沈佳儀學習 超好,九把刀上課一不認真沈佳儀就用圓珠筆戳他提醒。慢慢地,九把刀偷偷喜歡上了這個成績優秀又清秀可人的女同學。

爲了獲得沈佳儀的好感,他非常努力地學習 ,很快從一個後進生成了優秀生,而且考上了臺灣國立交 通大學,陰錯陽差地是沈佳儀竟因發揮失利而沒考上。此後又過了好多年,沈佳儀嫁作人婦,九把刀的青春愛戀終於告一段落。

九把刀寫好小說之後,一直有一個夢想,要將這本小說搬上銀幕,而且要自己親自做導演,因爲這個故事是他青春年代難忘的銘記。

從2005年開始,除了給媽媽治病,他就將餘下的小說版稅存起來,他知道拍電影 是需要錢的,需要很多很多錢。

從籌拍這部電影 到真正開始,他遭遇了許多嘲笑和質疑的聲浪。想想似乎這些嘲笑也有道理:作爲一名網絡寫手,九把刀完全沒有拍片經驗;因爲製作費用實在有限,男女主角請的都是沒有拍片經驗的年青人,與“明星”根本不沾邊;找攝影師時連續被7位攝影師拒絕接案,最後找到一個沒拍過電影 的攝影師;整個團 隊所有人都是菜鳥……

這是一個令人跌破眼鏡的組合,要說這樣的組合能拍出賣座的電影 ,說破了大天恐怕也沒人信。在電影 剛開拍後,最大的投資方因爲沒有信心而撤資離開。

但九把刀就認準了死理兒:我打算用這些年累積下來的版稅去對付這一場冒險,我買過車,買過房,但從今以後我可以說,我買過最貴的東西,是夢想!

然而,更令無數人大跌眼鏡的是:由這一羣菜鳥鼓搗出來的電影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在臺灣大賣4.1億新臺幣,創下臺灣電影 史上“最快破億”記錄,成爲2011年臺灣最賣座第2名。在香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總票房達8千多萬,進入香港電影 史上華語票房前10名。

《那些年》是一個格局比較小的故事,沒有恢宏的場景和壯闊的畫面,但卻再現了每個人青春萌動時光,再現了那種既美好又欲說還休的情愫。每個人都曾有過青春,無論記憶裏的青春曾經是灰暗的,還是明亮的,但底子都是萌動與羞澀的。

好了,九把刀的三句話說完了,這纔想起來說說九把刀是誰?他本名柯景騰,1978年生於臺灣彰化縣。

“九把刀是年輕有爲一代當中,最具金庸與倪匡實力的作家。”這話是《流星花園》製片人,“偶像劇之母”柴智屏說的。

這樣的評價,不算低了吧。

真實名人的勵志人心的故事5.成功需要等待

史蒂夫·諾曼是美國著名的營銷大師,在他70歲高齡的時候,他決定退出職業生涯,在宣佈退休的那一天,他應斯坦福大學的邀請,來到學校的演講廳做成功經驗的分享演說。

那天,演講廳裏座無虛席,所有人都殷切地等待着這位偉大的推銷員發表精彩演講,當大幕徐徐拉開後,人們卻發現舞臺上居然搭着一個大大的鐵架子,鐵架的正中央則吊着一個巨大的鐵球。

史蒂夫·諾曼先是讓助手拿出一個大鐵錘,然後他隨意叫了一位身強力壯的年輕觀衆,史蒂夫·諾曼讓他拎起大鐵錐去砸那個大鐵球,一直把這個大鐵球砸得晃動起來爲止。年輕人拉開架勢揮動大鐵錘,全力向鐵球砸去,可是鐵球卻一動不動,於是年輕人又使出更大的勁兒砸去,連續幾下之後,鐵球依舊沒有晃動起來,他自己卻累得氣喘吁吁。“這隻鐵球太大了,我這個錘子雖然大,但仍不足以使它晃動起來!”年輕人沮喪地說。

“是嗎?那你看我的!”史蒂夫·諾曼說着,從口袋裏掏出一隻小榔頭,然後全神貫注地對準那個巨大的鐵球,“當”地敲了一下,再停頓一下,然後又用小榔頭“當”地敲一下,再停頓一下,就這樣,他若無旁人地一直敲着。

臺下的每一人都好奇地看着,沒人能搞明白史蒂夫·諾曼葫蘆裏究竟賣的是什麼藥,有的人甚至開始輕聲取笑他:“大鐵錘都砸不動那個大鐵球,難道他想用這隻小榔頭把大鐵球敲晃動起來?”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史蒂夫·諾曼依舊用小榔頭輕輕地敲擊着大鐵球,當這個富有節奏的敲擊持續到40分鐘之後,觀衆席上突然有個人大聲地喊了起來:“球動了!”人們這才發現,大鐵球終於以很小的幅度晃動了起來,並且在史蒂夫·諾曼持續不斷的敲擊中幅度越蕩越大,演講廳裏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

這時,史蒂夫·諾曼把小榔頭放進口袋,對觀衆們說:“成功需要等待,它就像這個晃動的大鐵球,你如果沒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來,只會有兩種結果,一是在疲憊中放棄追求,二是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對失敗!

真實名人的勵志人心的故事6.不在淤泥下腐爛

斯賓塞是波蘭的一位植物學家。有一天,他去波蘭西北部的格雷菲諾森林裏探險,他在那裏發現了一片奇異的“彎彎林”,那裏長着數千棵松樹,每一棵松樹的下半部分全部向北彎曲生長,就像是一個“c”字型,似乎曾經被什麼東西壓住,但之後壓住松樹的東西又被神祕挪開了似的。

剛開始,斯賓塞猜測這片“彎彎林”或許是以前的人們爲了打造傢俱、船身或者牛拉犁而種植的,他懷疑就在這些松樹到達砍伐期的時候,剛好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所以砍伐計劃被迫中止,於是這片“彎彎林”就被保留了下來。但是這一猜測很快被斯賓塞自己給否定掉了,因爲在這方圓80公里內,從來都沒有人居住,也這就是說,根本就不可能會有人在這個荒無人煙的地方來種樹。

如果一兩棵松樹的標杆彎形,或許並不算什麼稀奇事,但是這成片的“彎彎林”,讓斯賓塞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些松樹長成了“c”字形呢?斯賓塞決定要揭開這個迷底。

斯賓塞對這些松樹的樹齡進行研究,發現它們基本上都在70年左右,也就是說這些樹基本上都是在1940年左右成長起來的,可是斯賓塞在查證了相關資料後得知,這裏在1930年之前,一直是一片只長茅草的荒地,那麼這些松樹又是怎麼長出來的呢?

隨後,斯賓塞進行了更加深入地研究,他發現,在離此不到一公里的地方有一條河流,而那條河流的上游就有一片古老的松樹林。通過分析彎彎林的土壤的成份和地形的特徵,斯賓塞斷定那條河在多年前曾經是從這個彎彎林旁邊流過,後來可能是因爲地震或者洪災等緣故,河流這才慢慢改動了流道,與彎彎林拉開了距離。

接下來的研究證實了斯賓塞的這個想法,在1930年前後,這裏曾經有過連年的洪災,而洪災也給這片原本荒蕪的土地帶來了成千上萬顆成熟的松果,松果在這片土地上一邊生根發芽一邊繼續承受着時斷時續的洪流,終於有一天,這些幼小的松樹苗被湍急的洪流壓倒,並且被壓上了厚厚的一層淤泥。

連年的洪災最終使河流改動了河道,而這片荒蕪的土地卻因爲洪災長出了成千上萬棵松樹,儘管它們都被壓在了淤泥下,但洪災之後,這些被壓在淤泥下的小樹苗並沒有腐爛,而是靠着一兩片露在淤泥外的葉子繼續生長,並且最終掙脫了淤泥的重壓,探出腦袋呈“l”形地向上繼續生長,同時,因爲在洪災中產生的淤泥都是細沙鬆土,所以在之後的年月裏,它們都一點點被雨水沖刷而走了,就這樣,被壓在淤泥下樹杆又重新露出地面。隨着時間一天天地流逝,這些“l”形的松樹就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c”型。

“彎彎林”之迷終於解開了,在對媒體發佈這個消息的時候,斯賓塞不禁讚歎地說:“其實,與其說彎彎林是因爲洪災和淤泥造成的,還不如說是這些松樹本身的一種精神所形成的,那種精神,就是它不允許讓自己腐爛在淤泥裏,非常簡單,如果當初它們都在淤泥中腐爛,那肯定就沒有今天的彎彎林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