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故事哲理故事

哎喲,忙得慌,是忙還是慌——學會應對焦慮

本文已影響 1.66W人 

哎喲,忙得慌,是忙還是慌——學會應對焦慮

哎喲,忙得慌,是忙還是慌——學會應對焦慮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調查曾顯示,34%的國人經常存在焦慮情緒,62.9%的人偶爾焦慮,只有0.8%的人表示從來沒有焦慮過,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問題的嚴重性。

多數人生活的常態已變成“有壓力覺得累,沒壓力覺得可怕”這種情況了。現代人爲了生計,不得不辛苦奔波,從而給自己製造了很多壓力,大家普遍認爲“時時爭得上游”纔是到達幸福彼岸的唯一途徑。

不知從何時開始,人們之間的問候變成了:“最近忙什麼呢?”“都在哪裏忙呢?”忙,不再是一種簡單的生活狀態,在某種意義上,成了一個人成功的標誌。如果給別人的印象是“不忙”,那就意味着是“閒人”,意味着無所事事,自然也就不可能有所成就。

之所以,“忙就是充實”這種觀念具有普遍性,跟現代社會生活的快節奏、競爭大有很大的關係。做事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在走,可能別人就在跑,我們在休息,別人卻在努力”,這種想法讓我們視放鬆與娛樂爲生活的奢侈品,即使是去休息度假,也會隨身帶着工作……電話遙控,郵件指揮。如果不這樣,我們就會感到自己是在浪費時間,而產生內疚與罪惡感,讓難得的休息時間也變了味。

哎喲,忙得慌,是忙還是慌——學會應對焦慮

當然,我們不能否定這是一個充滿了機遇與競爭的社會,是一個每時每刻都在變化的忙碌世界。我們經常會如同穿上了紅舞鞋的小女孩一樣,忙碌得停不下來,只要我們一停下來,心裏就會產生罪惡感,就會不安慌張。所以,許多時候,我們看起來忙,將自己的身體與心理折騰到極限,其實卻是一種失去了方向與主張的“瞎忙”。

忙,固然是一種有追求、充實的表現,但要問自己是真正需要“忙”,還是因爲“慌而忙”?忙,也要忙得有意義,要懂得張弛有度,適時休息放鬆自己。試想一下,我們因爲忙,忽略了生活中多少美好的事物?如果人生總是忙忙碌碌、行色匆匆,我們將錯過生命旅途中多少美妙的風景,錯過多少值得品味與享受的真正的人生?

睿智的人,總是能夠很好地處理成功與忙碌之間的關係,他們總是能夠很好地安排協調工作與生活,絕不會被世俗牽着鼻子走,他們有自己的節奏,能不急不緩有條不紊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不會因爲一些無意義的忙,而犧牲自己對生活的享受。

適當地放緩腳步,必要的停留與休息,不僅不會影響我們的生活與工作,反而有益於我們提高做事效率。泰戈爾說:“休息之隸屬於工作,正如眼瞼之隸屬於眼睛。”充分說明了休息的重要性,休息本身甚至就是工作的一部分。其實,我們都有這種體驗,由於沒有休息好,導致工作效率不高,從而又留下更多工作讓我們加班、熬夜,從而陷入“忙,其實沒有必要”的惡性循環。只有休息好了,我們纔能有精力投入地工作,纔有良好的表現。看看北大的畢業生是怎麼做的吧:

四年前餘力從北大國際經貿系本科畢業後,進入一家貿易公司工作。他進入的是一家新開的公司,業務不多;而餘力對自己要求也不高,覺得這樣,雖然工資不高,但每天工作相對輕鬆,工作穩定,還是不錯的。但隨着公司的不斷壯大,業務量的不斷增多,公司對員工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及許多碩士、博士的加入,讓餘力感到了壓力。再加上餘力戀愛了,跟女友商定好要買房結婚。

餘力原來的清閒生活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忙。成爲小領導的餘力,怕自己的位置被後起之秀替代,只有不斷地去拓展業務[]。爲了儘早買房,他又同時做了幾份兼職。爲此,他整天忙得腳不沾地,連與女友約會的時間也沒有。而因爲精力太過分散,公司領導對他的工作能力也提出了質疑,他做的幾分兼職,也並沒有爲他帶來多少收入。他苦笑着戲稱自己就是“窮忙族”,是典型的“越忙越窮,越窮就越忙”。因爲窮,急於改善經濟狀況,他忙於應付各種事物,對公司的貢獻不大,當然就不可能獲得高薪,也更沒有時間與經濟條件去提升自己,所以,形成惡性循環。

這種忙,不僅沒結果還讓餘力產生了心理問題:他變成不會放鬆自己的人。只要稍微一休息,他就開始自責浪費了時間,而導致他內心惶恐不安、腸胃不適。女友覺得餘力已經不是單純的“忙”,勸說到他回到母校北大跟心理學教授談談。

教授仔細聽了餘力的現狀與焦慮,告訴他,“窮忙族”現象在剛踏出校門的青年中很普遍。教授首先肯定了“窮忙族”們積極的生活態度,然後告訴餘力,要告別“窮忙族”,首先要有淡定平和的心態,要“知足常樂”,可以投入地工作,但不能要求太高。其次,要做好職業規劃,每個階段都有側重點,比如餘力現階段就應當以投資自己、“充電”爲主,而不是掙錢。最後,不要跟別人盲目攀比。

與教授聊完後,餘力感覺自己明朗了很多,他辭去了“雞肋”兼職,抽時間到北大旁聽提升自己,對於是否加薪也沒那麼執着了。兩年後,餘力跳槽到另一家貿易公司做了部門經理,薪酬是原來的兩倍。

如果自己感到“忙得慌”“不忙就會慌”,那就證明這種“忙”已經成了心理隱患,需要儘快調整自己的心態,避免成爲“忙”的奴隸。

學會忙裏偷閒,即使是在百忙之中也能抽出時間放鬆自己的身體與心情,是一種駕馭生活的能力,更是健康的生活態度。生活應該是美好的,我們創造生活是爲了享受生活,“偷得浮生半日閒”,哪怕只有半天、一小時、半小時的休息,我們也應充分享受,體會放鬆休息的樂趣。

(1)意識到放鬆與休息的重要性

列寧說:“不會休息,就不會工作。”想要更高效地工作,想要保持意氣風發、精神飽滿的狀態,就要學會“忙裏偷閒”,學會“不忙”也不“不慌”。因爲,人如果一直在忙碌緊張的狀態下,大腦需要休息,就會開啓自我保護機制,所表現出來的就是疲憊、遲鈍、事倍功半、效率低下。這種“忙”,對健康和工作都得不償失。

(2)時間都去哪兒了

當所有人都在問“時間都去哪兒了”時,那些優秀的人卻在忙碌的狀態中擠出休閒的時間,滋潤地生活。所以,不要再以“忙得沒有時間”爲藉口,時間都是擠出來的,我們不能等自己筋疲力盡時才休息,而應該在工作後,沒有疲憊以前就休息。比如,我們可以完成策劃的一部分後,聽一首歌,畫一幅漫畫;做完一個報告後,喝一杯咖啡。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