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故事職場故事

不要輕信投資人常說的6句“廢話”

本文已影響 3.09W人 
不要輕信投資人常說的6句“廢話”

創業勵志,不要輕信投資人常說的6句“廢話”

創業者在尋找天使投資的時候,投資人總會在創業者面前擺出一副無所不知的模樣,他們的意見就是金玉良言,他們的指導就是不容置疑的諄諄教誨,例如某老師與某教主。但當我們認真思索這些投資人反覆灌輸給創業者和市場的話時,我們不禁會發現其中的荒謬之處,而且很多都是心靈雞湯的“廢話”。

投資人常說的6句“廢話”:1、投資人常說“保持專注是成功的第一步”
這是投資者們對創業者最常說的建議,可問題是在國內的大環境下,面對同業者無所不用其極的競爭手段、面對大公司的對創業者可能的成功的覬覦和複製、面對市場受衆對創業者的低認可度,請問如何讓創業者簡簡單單保持專注?這樣複雜的創業環境中,卻只是告訴他們保持專注,彷彿專注是一件唾手可得的事一般。而事實卻是,大多數創業者就是就是盲從投資者的意見而無視外界的變化,最終落後於潮流和趨勢導致失敗。只是保持專注並不能保證成功,國內的整體形勢要求創業者們考慮更多、應對更多、計較更多,他們根本不可能單純、專注地投身於他們的事業,這纔是真相。邁向成功的第一步並不是專注,而是審時度勢。2、投資人常說“團隊凝聚力是第一生產力”請投資人們捫心自問,國內創業團隊有幾支是一路走下去堅持到最後的?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團隊內部人員因利益、目標的分歧而分崩離析的,有多少團隊中的骨幹因爲對手的挖角而孔雀東南飛,又有多少創業者就是因爲整支團隊內部的各種人事糾葛而耽誤其事業進步發展的。創業者因團隊的問題而導致事業停滯甚至最終失敗的事例不勝枚舉。找到一個好的團隊是一件難事,要找到一支能夠長期共存下去的團隊更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情。投資人只是強調團隊的重要性,卻鮮少提及在當前的創業環境下團隊給創業者所帶來的問題和隱患對創業者而言,而一旦遭遇類似的問題,往往使創業者措手不及。這算他們善意的謊言嗎?3、投資人常說“創業者什麼最重要?執行力!”投資人常說創業者成功的關鍵在於將創業構想迅速轉化爲執行力。可是,投資人怎麼能要求創業新丁們具備這種決斷的執行力?執行力,這正是創業者將夢想踐行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最艱難的一步,同時也是他們最需要投資人援助和指導的一步,而投資人現在卻又把這個燙手山芋扔回給他們,還擺出一副天經地義的樣子。投資人冠冕堂皇地旁觀着那些在創業路上蹣跚學步的創業者,卻只是在口頭上對艱難邁着步伐的他們大聲說着,執行力,執行力,似乎創業者真得不明白轉化執行力的重要性。這投資人們是在敷衍創業者的夢想和激情,還是在輕視他們的能力和認識?4、投資人常說 “創業者的成功源於對自己項目的愛”沒錯,如果你連自己的項目都不愛的話,又怎麼指望投資人和用戶去認可你的項目呢?但是,請投資人看看國內互聯網的現狀,想想那些最受歡迎的產品和服務:曾經的3721、hao123,現在的360殺毒、小米手機。它們在商業上的確大獲成功,但它們真得在技術、用戶體驗方面真得是有超人一等的水準呢?有幾個創業者會在商業模式之外認可它們?又有幾個創業者會真心喜歡這樣的項目?既是自己真正喜歡同時又能受到投資人、用戶認可和歡迎的產品和服務在市場上幾乎鳳毛麟角,在國內的現實情況就是,創業者的口味和市場、用戶的喜好之間常常存在着不小的罅隙,創業者常常會爲了不斷讓產品“降級”來吸引用戶的興趣和注意力。這樣的“降級”往往是一個艱難而痛苦的生產過程,創業者們看着自己鍾愛的孩子爲了迎合投資人、市場和用戶的興趣和要求最終滿目瘡痍,甚至最終還有陷入難產的危機,請問是叫他們愛自己的項目而無視市場,還是注重市場而割捨對項目的熱愛。那麼,請問投資人們,你會選擇哪一個?理想主義還是現實主義的創業者?投資人希望、鐘意的是後者,卻鼓吹理想主義的美景來蠱惑那些創業者,這是屬於投資人的黑色幽默嗎?5、投資人常說“面對騰訊你又怎麼辦?”“你的項目將來怎麼面對騰訊?”“你的項目如果將來成功了,能否應付來自騰訊的複製?”這樣的問題在現實中發生可能性的機率到底有多大呢?值得騰訊卻複製的產品真得就那麼輕易就被投資人們發現嗎?與其說這些看法是投資人們的先見之明,不如說它們實際上是創業者和投資人對成功的一種近乎病態的期許。投資人其實都清楚,絕大多數的創業者實際上並不一定取得成功,也許他們能夠拿到兩三輪投資,也許他們能夠從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但他們不僅遠遠談不上成功,實際上也不過剛剛從競爭的沼澤深處掙扎出來而已。有經驗的投資者能夠第一眼就看出創業者的方案的市場價值,是否能在市場上取得讓騰訊都感到眼紅和壓力的業績——這樣的項目少之又少,對每個創業者都這樣詢問,真得有意義嗎?6、投資人常說“商業模式怎樣”急功近利的不僅是整個國內互聯網界,還有這些投資人們。排除一切馬後炮,沒人會想到Facebook、Twitter會有今天的成功,但即使到今天,它們依舊面臨着盈利模式單一的質疑,那請問,假如國內的投資者當初遇到這樣的機會,你們會怎麼辦?難道還是心急火燎地追問商業模式怎麼樣?能不能盈利?國內的投資者還糾結於商業模式,卻少有人去關注創業者理念和項目的概念性,事實上,任何一款成熟的產品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培養市場和用戶,《憤怒的小鳥》、Instagram的火爆是個例,而這樣的個例同樣經不起國內投資者商業模式的詢問。這就是如今國內投資界的風氣和現實,沒有人願意去培育市場,人人都急於在短期內迅速見到效益,短期內,的確能夠快速安全地賺錢,但同樣地,這樣下去國內的環境永遠誕生不了偉大的投資人和創業者。大多數創業者之前都沒有任何相關經驗,投資人卻指望他們明確回答商業模式的運行、盈利與否這些市場調研方面的問題,這現實嗎?這算強人所難嗎?謊言重複一千遍或許可以成爲真理,但教條重複一千遍只可能成爲無用的陋見,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當你真正深入問下去,我的產品哪裏不好?我的團隊如何優化?我應該如何應對騰訊競爭?我應該如何提升執行力?又有多少的“所謂投資人”能給你非常具體的建議,他們只擅長雞湯體。
投資人常說的這6句“廢話”,創業需警惕,不能不信,也不要全信!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