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詩歌勵志詩歌

他曾經是安安,現在是安德烈

本文已影響 2.37W人 

  她曾經是風華絕代的鬥士,在呼喊《中國人,你爲什麼不生氣》,鋒芒必露,形神俱備。《野火集》,印行100版,銷售20萬冊,風靡臺灣,是80年代對臺灣社會發生巨大影響的一本書。她因此得名,龍旋風。

他曾經是安安,現在是安德烈

  然後她就回家生寶寶了,當了很多年全職母親――都說這是對孩子最慈悲的安排,但對於才華,這是不是浪費?遠大的抱負,還能否實現?她大概也有這個焦慮,所以當孩子十四歲那年,她決定離開歐洲,離開家,去臺灣工作,再回來,兒子已經十八歲。

  她的絕望是這樣的:“我走近他,他退後;我要跟他談天,他說,談什麼?我企求地追問,他說,我不是你可愛的安安了,我是我……十八歲的兒子,已經是一個我不認識的人。他在想什麼?他怎麼看事情?他在乎什麼,不在乎什麼……我一無所知。”

  於是她問兒子,願不願意和母親以通信的方式共同寫一個專欄。條件是,一旦答應,就絕不能半途而廢。她沒想到出書,也沒想到有沒有讀者,她只有一個念頭:透過這個方式,她或許可以進入一個十八歲的人的世界。

  三年通信的合集,變成《親愛的安德烈》,內容海闊天空,從愛情說到族羣認同,從小兒在學校受的窩囊氣扯到了慈善公義。我看得出龍應臺在母親和導師之間輕微的搖擺,是該摟一摟他還是該嚴肅指出他的錯。他們的話題,有些太過大而無力,這一方面是龍應臺的文化觀察家本色,另一方面……他們不夠親密,沒法談得很私密。

  但,她陪了他十四年。只缺失了四年,就永遠不能,永遠不能抱他入懷了嗎?他還是愛她,但愛不意味着什麼,愛不能衝突隔膜。是的,魚與熊掌不能得兼,但她,得到了熊掌嗎?並不,我這麼喜歡她,我還是得誠實地說:她爲了事業也奉獻了半生,但家室所累,所得有限。職業女性,因此顯得兩頭不挨:她爲孩子奉獻半生,但她欠缺的部分,就永遠無法彌補。

  斯時斯世,這仍然是,女性的共同困境。在龍應臺的另一本書《女子與小人》裏面,她說:“誰能告訴我做女人和做個人之間怎麼平衡?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可是我也是個需要極大內在空間的個人。”

  十多年過去,她的疑問,還沒有解答。而在《女子與小人》裏面,有一個可愛極了的小男孩,叫做安安,那就是長大之前的安德烈。

  而這難局,是每一個母親,每一個職業女性,都會面對的:包括我,也包括你。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