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詩歌勵志詩歌

面對辱罵的上策

本文已影響 3.06W人 

  明朝鄭黴在《昨非庵日纂》中,記載着富弼面對辱罵的故事。
  
  宋朝的富弼,年輕時就很有度量。有人罵他,他充耳不聞,專心致志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好像什麼也沒聽見。旁邊的人告訴說:“那個人正罵你呢!”富弼說:“恐怕罵的是別人。”旁邊的人又說:“喊你的姓名,難道會罵別人!”富弼說:“恐怕是同名同姓的人。”罵人的那個人聽完富弼那不屑一顧的輕蔑回答後,感到非常羞愧。
  
  富弼常教育孩子們說:“‘忍’字,是解決很多事情的法門。如果具備了清廉、簡樸等品德之外,再加上一個‘忍’字,還有什麼事情不能辦呢?”其實,古今中外都有許多無辜遭受辱罵的事情。
  
  在一次美國國會會議上,總統馬辛利因爲一個用人問題,遭到一些人的強烈反對,有位議員當面粗野地辱罵他。他氣得鼓鼓的,但極力忍耐,沒有發作。
  
  等對方罵完了,他才用溫和的口氣說:“你現在應該平和了吧,照理你是沒有權利這樣對待我的,但現在我仍然願詳細解釋給你聽……”
  
  他的這種得理也讓人的姿態,使那位議員深感慚愧,矛盾立即緩和下來。試想,如果馬辛利得理不讓人,利用自己的職位和得理的優勢,咄咄逼人進行反擊的話,那對方是很難服氣的。由此可見,當雙方處於尖銳對抗狀態時,得理者的忍讓態度,有如“釜底抽薪”之妙,能使對立情緒迅速“降溫”。
  
  還有一個釋迦牟尼面對辱罵的故事。
  
  有那麼一段時間,釋迦牟尼經常遭到一個人的嫉妒和謾罵。對此,他心平氣和,沉默不語,不動聲色,我行我素,專心致志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有一次,當那個人罵累了以後,釋迦牟尼微笑着問:“我的朋友,當一個人送東西給別人,別人不接受,那麼,這個東西是屬於誰的呢?”那個人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是送東西的人自己的了。”釋迦牟尼說:“那就對了。到今天爲止,你一直在罵我,如果我不接受你的謾罵,那麼謾罵又屬於誰呢?”從此,他再也不敢辱罵釋迦牟尼了。
  
  在實際生活中,罵人的不高,被罵的不低。但惡意的辱罵、恐嚇、誹謗、嫉妒或指責等,是不依人的主觀意志而轉移的,是難以完全避免的。辱罵和恐嚇等絕不是真正的戰鬥。一方面不予理睬;一方面竭盡全力強大自己,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這通常是面對辱罵等無理糾纏的上策。

面對辱罵的上策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