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說說勵志說說

最新時政演講稿7篇

本文已影響 7.3K人 

導語:沒有人因水的平庸而厭倦飲水,也沒有人因生活的平庸而摒棄生涯。以下是本站的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最新時政演講稿7篇,希望能幫到大家。

最新時政演講稿7篇

時政熱點: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減貧道路。

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鉅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立足我國國情,把握減貧規律,出臺一系列超常規政策舉措,構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體系、工作體系、制度體系,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減貧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脫貧攻堅作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組織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人民戰爭。8年來,黨和人民披荊斬棘、櫛風沐雨,攻克了一個又一個貧中之貧、堅中之堅。

——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爲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作出了關鍵性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平均每年脫貧1000多萬人,近2000萬貧困羣衆享受低保和特困救助供養,貧困人口收入水平顯著提高,全部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脫貧地區整體面貌發生歷史性鉅變。貧困地區新改建農村公路110萬公里,新增鐵路里程3.5萬公里,農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貧困村通光纖和4G比例均超過98%。

——脫貧羣衆精神風貌煥然一新。有勞動能力和意願的貧困羣衆基本都參與到產業扶貧之中,70%以上的貧困戶接受生產指導和技術培訓,自我發展能力明顯提高。脫貧羣衆信心更堅、腦子更活、心氣更足。

——爲全球減貧事業和人類發展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佔世界人口近1/5的中國全面消除絕對貧困,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這不僅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件,也是人類減貧史乃至人類發展史上的大事件。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高度評價,“這一重大成就爲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所描繪的更加美好和繁榮的世界作出了重要貢獻。”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奮進“十四五”,奮鬥新徵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真抓實幹、埋頭苦幹,正向着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奮勇前進。

網絡空間:我們共同守護的“精神家園”

我國是一個網絡大國,正在由網絡大國走向網絡強國,截止去年底,我國網民已達到6.88億,我國網絡的開放程度和活躍程度也是世界上少有的,網絡的飛速發展不僅給網民帶來了“紅利”,也成了助推經濟發展的“新動能”,爲“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提供了新平臺,創造了新業績。

但是網絡也不是“法外之地”。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一部分人爲牟取非法暴利,而罔顧道德法紀、背“道”而行。如近期遭曝光或關閉的一些網站,由於他們財迷心竅、疏於管理,或不善不會管理,致使部分網站或網絡欺詐,或淫穢低俗,或擾亂秩序,或爲了迎合點擊量,故意製造虛假新聞,散佈謠言,製造恐慌,等等。對於這樣的不法商人,故意擾亂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我們要人人共起而誅之。讓有關單位加以嚴懲,絕不手軟、絕不姑息。窮追猛打,打得讓他們不敢、不願再破壞我們的“精神家園”爲止。

共同守護好我們的“精神家園”,就要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嚴格遵守“網絡七條底線”。讓我們攜起手來,更理性、更客觀、更全面地反映問題、反映民生,真正擔負起“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惟如此,才能讓我們的“精神家園”越來越開闊、越來越暢通、越來越具有力量。惟如此,才能讓我的“精神家園”越來越天朗氣清,越來越生態良好,越來越符合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惟如此,才能更加加強網絡內容建設,更好地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更好地培養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讓我們的“精神家園”放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更加迷人的光彩。

網絡世界,是我們的新世界,也是我們新的“精神家園”。雖然是虛幻的世界,但也要有維護世界秩序的規則,有在這個家園遊走的“底線”。作爲個體,加強自律,在網絡不製造虛假新聞、不散佈謠言,傳遞正能量;作爲管理部門,要加強監管,不讓違法亂紀者有存在的空間。只有這樣我們的網絡“精神家園”纔會“風清氣正”。

學術造假、學術腐敗危害無窮

“只要隨便堆砌幾萬個文字,通過答辯,就能從‘博士生’搖身一變爲‘博士’。這樣的‘博士’到底價值幾何?”日前,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陳吉德在評審一篇教育部抽檢的博士論文後,發博客稱該論文差到讓他憤怒。陳吉德教授的“衝冠一怒”,暴露出的不僅僅是當前論文評審的諸多問題。

學位論文是一個人理論修養、知識水平、研究能力的綜合體現,刻苦鑽研、誠實守信是一個學者安身立命之本。如果像這樣弄虛作假、敷衍了事,用古人的話講,那就真正是“斯文掃地”。須知,博士生教育的高標準、嚴要求,既是對學校師生負責,更是對一國學術能力、科研能力的保護。我國推行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目的就是要培養造就一批有真才實學的人才,挑起國家改革發展的大梁,如果都像這樣腐蝕學術殿堂,連起碼的學術準則都不要,連基本的學術要求都達不到,遑論破解“錢學森之問”。

學術是一面鏡子,映照的是社會的生態和人們的心態。當人們都忙於巧奪浮名、急功近利,學術研究就不可能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的氛圍。當人們都忙於鑽營討巧、敷衍了事,真正的學術尊嚴就不可能得到尊重。當學術也被人們當作擺設來對待,甚至當作商品來交換,那麼一個國家的原創力、創新力就會遭遇“劣幣驅逐良幣”的困境。每一篇“問題論文”都是國家教育塔基上的一道“裂紋”,“裂紋”多了,學術大廈就會搖搖欲墜。

大學,曾是聖潔的象牙塔;博士,曾是衆人仰望的泰山。然而,當他們遭遇“造假”,原有的美麗光環都褪了色。學術造假,甚於其他商品的造假;學術腐敗,甚於其他領域的腐敗,因爲兩者動搖了一個國家一各民族發展的科學根基,動搖了知識分子的良心。

多自我反思,少用道德綁架別人

四川達州八旬老人李某坐動車到成都看病。因只買到達州到營山的座票,老人在南充站被所坐座位主人請了起來。座位的主人是一位女生,老人女兒懇請她和母親擠一擠,遭到拒絕。老人女兒挽着母親往後走,後面兩排年輕人視而不見,之後一中年男子爲老人讓了座。這時,老人女兒說:“年輕人啊,應該多學學。”女生委屈地哭道:“坐自己位置錯了嗎?”

女生拒絕讓座的理由很充分:二等座車廂,座位並不寬敞,硬要擠兩個人,比較勉強;從南充到成都近1個半小時,女生若是讓座就得長久站着。所以從法理上說女孩的做法是正確的,憑車票對號入座是市場規則決定的,是她應有的權利,而讓座只是一種義務。只是不讓座在人情上講是有過錯的,有失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美德。

相對的,老人的女兒也要反思。老人與她既購買站票,則表示認同無座乘車的條件[]。且老人身體有恙,若因“擠坐”而影響病情,對女孩來說也是一場無妄之災。所以,女生的做法不過是維護自己的權益,老人女兒橫加指責,就有道德綁架之嫌了。正如著名作家馬伯庸在微博中也評論說:“若子女真有孝心,上車前買個馬紮纔多少錢?或者主動提出賠償三倍票價給讓座乘客也成。爲了老人健康,願意多付代價,這是孝;寧可讓老人站着等別人發善心,也不願自己用錢解決,我看這個女兒才真是不孝。”

一個秩序良好的社會,少不了法理和人情。如果做事時都遵從法理,自己按“理”設定方案,而不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自己也不會遇到麻煩;設身處地地爲別人想想,就不會對別人生出許多不該發的怨氣。如果在遵從法理的基礎上,人人再付出點溫情,這個社會就美好了。

網絡直播播出的瘋狂

網絡直播炙手可熱,“錢景”甚被看好。繼博客、微博、微信之後,直播或將成爲互聯網時代下一個利益豐厚的“大蛋糕”。但伴隨着巨大商機的卻是醜聞頻發、亂象叢生。隨着網絡直播平臺的爆發式增長,隨之而來的是層出不窮的低俗化內容見諸報端,網絡直播平臺的人數成幾何倍數增加,卻被媒體揭穿爲數據造假,虛假繁榮。

起初網絡直播的目的在於直播遊戲內容,講解遊戲賽事進程,豐富廣大玩家的娛樂生活。然而,隨着直播平臺的愈發火爆,直播漸漸地開始“變了味”。點開任意一家視頻直播平臺,幾乎都可以看到花哨的界面、誇張妝容的主播以及奇葩的表演。近段時間在微博上引起熱議的“吃貨鳳姐”吃燈泡等視頻,就被衆多網友質疑。爲了“突出重圍”,主播們想法設法迎合大衆。網絡直播逐漸變得無聊化、庸俗化,其內容大多是“娛樂爲主,兼顧吹牛賣萌”,多數時候都是講故事、要錢、唱歌。

網絡主播們之所以敢屢屢突破道德與法律的界線,是由網絡直播的“眼球經濟”性質決定的,網友的圍觀就意味着平臺流量與打賞,在“月入百萬”傳說的刺激之下,網絡主播使盡渾身解數,只要能博得網友的關注,哪還管什麼法規條例、公序良俗。馬克思曾說過:資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會鋌而走險;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被絞死的危險。”網絡主播的利潤恐怕要遠超百分之三百,這也難怪乎他們如此出格乃至瘋狂。

爲了博取最大的經濟利益,而突破道德和法律的底線,這是極其危險的:對於個人,對於社會。網絡的無聊之風、庸俗之風、低趣味之風充斥的社會,勢必讓社會失去陽光與健康的活力,被低俗化包裹的青年,勢必是萎靡不振的青年,沒有未來的青年。

“天價魚”背後的信任危機

今年“天價魚”事件着實讓哈爾濱火了一把。一位江蘇顧客報料,自己一行在哈爾濱旅遊,在導遊帶領下來到“北岸野生漁村”,遭遇了398一斤的“天價魚”和短斤少兩;商家的說法則是我明碼標價,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至於魚的重量,因爲地方口音的差異,顧客聽錯了。孰是孰非,觀者都期待“官家”能給出一個明確的答覆,結果,事件卻曲折地變成了一場信任危機。當地管理部門介入後的初步結論,基本維持了商家的說法,強調店裏有明碼標價,就沒有違法行爲。但接着三天之後,又以擅自改變商鋪名稱和營業許可到期爲由,查封了這家餐廳。

對官方的信任叫公信力。當地管理部門關於“天價魚”事件調查的結果一出,大家對當地官方的公信力銳減。人們質疑調查結果過於草率,且有着濃厚的地方保護主義色彩,甚至懷疑他們爲違法者做“保護傘”。——這不能只怪罪羣衆不相信有關部門,公信力的喪失是一個漸進、累積過程。當某些部門一次次、一件件地背離事實、背棄規則後,教大家如何再信任你?

我們呼喚誠信,但誠信建設不能只靠空洞的道德說教。首先是要建立和完善法治建設,讓不誠信者付出代價,特別是對坑蒙拐騙者加大處罰力度。其次是官方要重塑公信力,要按法律和政策辦事,而不是看重眼前利益而有所取捨。第三是大家逐步積累正能量,增進人與人之間的理解、信任和寬容。

誠信,是商家應該遵守的底線。商人想靠“巧取豪奪”發家致富,絕對不是長遠之計。信任,是官家應該遵守的底線。官家想“拉偏架”,做不得人心的裁決,必然也會失信於民。而無論是商家還是官家,最終都要遵守法律和政策,秉持道義良心,這樣都才能走的更遠。

嫦娥落月,讓月球爲我們的夢想轉身

今天上午,嫦娥四號探測器翩然落月,首次實現人類飛行器在月球背面的軟着陸。這是嫦娥四號落月任務具有決定性的一步,爲着陸器和月球車對月面的巡視勘察開了一個好頭。接下來的考驗,仍然會像月球上晝夜幾百攝氏度溫差和漫長的月夜那樣嚴酷,但穩穩地站到了月球古老的撞擊坑中,已給了地球上爲嫦娥四號保駕護航的人們足夠的信心。嫦娥四號的一聲“我到了”,也讓月球另一側的月球車“玉兔”少了孤單,多了溫暖。

小時候拿起望遠鏡,總能看到月球的環形山,但也會疑問:月亮爲什麼總是正面朝着我們?山的那一面是什麼?月球背面是不是真的有變形金剛的基地?(高中語文學習助手)事實上,對宇宙奧祕的好奇和探索,正是嫦娥四號落月任務的無形牽引。

儘管人類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已登上月球,但對月球的瞭解仍然淺顯,抵達月球背面實地探究的科學價值依然極其突出和獨特,是全世界科學家長久以來的嚮往。不像對着地球的那一面受到各種無線電干擾,月球背面可以說“風清月朗”,擁有絕佳的天文觀測和宇宙信號接收環境,能爲未來對宇宙“黑暗時代”和“黎明時期”的探索打下基礎。嫦娥四號的着陸區——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被認爲是太陽系內最大、最古老的撞擊坑,保存了原始月殼的岩石,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可獲取月球乃至地球早期演化歷史的新認識。

科學探索往往同時是富有挑戰的探險之旅。即使有嫦娥三號落月的成功經驗,但嫦娥四號的月揹着陸仍然是前所未有的高難度、高風險。由於月球自轉週期的緣故,永遠只是同一面對着地球。飛臨月球背面的人類探測器因此無法直接與地球通信,要想成功降落月背,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此前已有環繞探測器飛越月球背面,但實地探測仍是空白。面對重重困難,中國的探月人大膽創新、努力攻關,最終將衛星中繼的設想化爲現實,在地球和嫦娥四號之間架設“鵲橋”,解決了通信聯繫和數據傳輸的難題。同時,從嫦娥四號發射進入地月軌道,到抵達月球附近“剎車”,再到月球背面軟着陸,每個環節的順利實現,都體現出科技實力和創新底氣,以及將科學夢想一步一步轉換爲現實的執着。

在浩瀚的宇宙中,甚至是在太陽系內,嫦娥四號降落在行星鄰近的衛星,或許看來微不足道,但在人類航天史上無疑是值得稱道的一小步,也是中國航天人追夢的一段前進標註。四五十年間,從第一顆衛星上天到擁有了30多顆星組成的衛星導航系統,從飛出大氣層到航天員能夠在太空駐留三十天,從在地球軌道建造科學實驗室到可以將探測器送到月球,時間的標尺不斷丈量出一個又一個夢想。

在時間的階梯上,夢想拾級而上,彷彿瞬息即達。但這向上的一步,匯聚了多少人日夜不息的腳步,蘊含了多少個日夜交替的酸甜苦辣,這大概就是讓夢想奔跑起來的強大動力。這正是:凝視月球另一面,邁出人類新一步。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