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文案勵志電影

塔克拉瑪干的鼓聲觀後感800字

本文已影響 4.53K人 

電影《塔克拉瑪干的鼓聲》講述了駐村幹部幫助維族少女重拾舞蹈夢想的感人故事。以下是勵志網分享的塔克拉瑪干的鼓聲觀後感800字,希望大家喜歡。

塔克拉瑪干的鼓聲觀後感800字

篇一:塔克拉瑪干的鼓聲觀後感800字

2017年4月17日,由我擔任編劇之一的電影《塔克拉瑪干的鼓聲》在北京舉行了首映式。當震撼的納格拉鼓聲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激盪的時候,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彷彿有千萬只鼓槌打在我心裏最柔軟的地方。

2015年10月,天山電影製片廠廠長高黃剛先生(也是本片的編劇之一)和我第一次談到“訪惠聚”駐村工作題材電影的創作時,我的心中一片茫然。“訪惠聚”駐村工作的體量實在是太龐大了——每年7萬名幹部,在新疆一萬多個鄉村、社區駐村工作,上千萬羣衆直接從中受益。要把這個在新疆近幾年來影響最大、涉及面最廣、牽扯層面最多的政治工作,用電影的方式來表達,我感到老虎吃天,一籌莫展。

沒有辦法的時候,就先用最笨的辦法。我開始大量瀏覽“訪惠聚”駐村工作的各類新聞報道,文件資料,採訪曾經駐過村的幹部,試圖從中採擷到哪怕一個觸碰心靈的瞬間。功夫不負有心人。有一天,我突然在海量的報道里發現了一篇“鼓聲響起的地方”,激動不已的我立即撥通了高廠長的電話。多年擔任製片人、策劃人、出品人的高黃剛在電話那頭興奮不已,藝術直覺告訴他,這是塊上好的“籽料”!

2016年初,在和田仲冬的暖陽下,我和導演西爾扎提·牙合甫(也是本片的編劇之一)在南疆大地上展開了一次收穫頗豐的行走。整個採風是在滿滿的感慨和感動中度過的,故事太多,感受更多,一些場景到今天還不時地出現在我的腦海裏,並在我的內心掀起波瀾。有好幾次,當我正在專注地採訪、認真地記錄時,接受採訪的駐村幹部早已淚流滿面了,毫無準備也根本沒有前兆。我的心靈被震撼了。究竟是什麼讓這些平日穩健內斂的幹部變得如此“脆弱”?

近一年的劇本創作過程是艱辛、痛苦與喜悅糅雜在一起的“胡辣湯”,現在每每回憶起來還是感慨萬分。編劇創作團隊之間的商榷、爭論、妥協,劇本人物重塑、結構大變、推倒重來,人物死而復生,生而復死,如今都歷歷在目。我們和劇中的人物談着戀愛,鬧着彆扭,時而天各一方,時而合二爲一,有時乾脆就是他們的“真身”。

在開機前的國慶節,我和高黃剛廠長36小時沒閤眼,對劇本進行最後一次打磨定型。

2016年10月8日,在美麗的和田秋光中,電影《塔克拉瑪干的鼓聲》終於開機了。作爲跟組編劇,我投入到了近兩個月的拍攝工作中。天山電影製片廠的美術工作者把和田縣、于田縣的鄉村民居,打造成了農村維吾爾建築文化的“大觀園”;新疆一線維吾爾族演員和來自內地的著名演員們精誠合作,打成一片;導演團隊和攝影團隊默契聯動(均爲影片《真愛》團隊),不斷創新鏡頭語言,不斷突破以往的光影敘事手法,亮點頻出;其他服化道、後勤安保部門,更是不分晝夜地辛勤勞作。

劇組克服南疆晝夜溫差大、轉場路途遙遠的困難,克服和田多日的沙塵,喀什突來的飛雪,在曙色未明的深秋黎明望着星星出發,在一身塵土滿身疲憊中再看着星星歸來……

現在,影片終於和觀衆見面了,我心裏的鼓也終於打響了。我愛這鼓聲,它給了我太多的美好回憶:在和田的一個清晨,我終於想出了劇本中一個一直沒有解決圓滿、影片開機後還在困擾我們的高潮處理方式,我立即和廠長、導演溝通,並達成共識——多日思想上的困擾和精神上的煎熬終於釋放了。中午,在距離喀拉喀什河渠首不遠的拍攝現場,一個沙土丘陵上,我倒在劇組服裝廂式貨車的車廂地板上,沉沉地睡去……

 

篇二:塔克拉瑪干的鼓聲觀後感800字

4月16日下午,新疆題材電影《塔克拉瑪干的鼓聲》觀摩研討會在北京市中國電影家協會舉行。來自中國電影家協會、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出版社等影視界的專家、學者們觀摩了該影片後,對影片的主題、風格、表現內容及思想藝術性等進行了廣泛深入地研討。大家一致認爲,該影片立意高遠,思想深邃,藝術感染力強,把主旋律與文藝片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是一部具有豐富精神內涵的優秀電影,應當得到更爲廣泛的關注和重視。

“我一直沉浸在劇情中,影片的藝術感染力很強。一個‘鼓’,一個‘舞’,用兩條線索講述故事,切入點非常好。如此重大的題材,通過小的切口,通過少數民族羣衆的生活表達出來,非常了不起。我們要抵制宗教極端思想,就需要用正能量去對衝,創作出更多優秀的藝術作品。影片裏的音樂非常打動人心,既宏大又細膩,既粗獷又婉約。下一步的重點工作應是加強各方的溝通、交流、安排,把這部優秀的作品宣傳好、推廣好、發行好。”中國電影出版社社長、《電影藝術》主編宋岱說。

“這部影片完美地將主旋律與文藝片、故事片結合起來,體現出很高的藝術性。影片讓觀衆感受到了維吾爾族人民的勤勞質樸、善良熱情;‘訪惠聚’駐村工作隊的奉獻與辛苦;宗教極端思想對少數民族優秀文化、正常生活的肆意踐踏與破壞;凸顯出民族團結的重要性。整部影片潤物細無聲,令人印象深刻。”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張宏說,“把這部影片推廣好,除了通過市場化運作外,也應該組織廣大內地幹部、羣衆都來觀看。通過這部影片去了解美麗的新疆,瞭解一線工作同志的辛苦、奉獻與情懷。”

《中國藝術報》社長向雲駒表示,該影片劇情特別感人,“觀影過程中,淚水一直在我眼眶裏打轉,這是很難得的觀影體驗。這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振奮士氣、鼓舞人心。這部作品對新疆的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貢獻不言而喻。很多人都非常關注新疆的發展,影片真實地反映了‘訪惠聚’駐村工作隊與宗教極端思想鬥爭的情況。工作隊保護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順應民意,這一點揭示得非常深刻。影片抓住關鍵環節,展現了工作隊扭轉局面取得的重要成果,讓我們看到了新疆民族團結的大好局面。”

“我看完影片的感受是:‘鼓’與‘舞’深入人心,影片鼓舞人心。這部影片整個的基調、效果都讓人眼前一亮。影片盡顯新疆之美,有新疆的自然風光之美、風土人情之美,能激發、喚起大家熱愛新疆的美好感情和去新疆看看的願望。其次,影片真實再現了新疆‘訪惠聚’駐村工作的效果,影片中駐村工作隊的工作作風,對老百姓的真情實感,都值得廣大黨員幹部學習。”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王一川說。

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教授鍾大豐認爲,看到這樣少數民族題材的主旋律影片很振奮、很鼓舞。影片令人深思的地方在於,一直被作爲文化象徵的打鼓、跳舞,怎麼就成了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的禁忌?我們怎麼能夠喚醒他們?這其實是一種探索。“通過影片可以看到,‘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帶給村民們的是新的思想觀念、新的生活方式。這部影片很有啓發性,我看到的是一個認認真真做出來的精品。”

 

篇三:塔克拉瑪干的.鼓聲觀後感800字

“這部影片拍得太好了!非常感人!影片還原了自治區‘訪惠聚’駐村工作隊的真實面貌,讓我們知道駐村工作給全疆老百姓帶來了美好、幸福的生活。”米沙·木拉提在觀看了《塔克拉瑪干的鼓聲》影片後激動地對記者說。

4月22日下午,電影《塔克拉瑪干的鼓聲》在新疆首映,新疆人民劇場座無虛席,在簡短的首映儀式之後,電影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正式放映。

觀影中,全場觀衆都沉浸在樸實而又飽含深情的劇情中,被主人公的精神深深感染和折服,很多觀衆隨着劇情的起伏歡笑、落淚……影片結束時,觀衆們報以熱烈的掌聲,這是觀衆對影片由衷的肯定和讚賞。

觀衆米沙·木拉提感觸頗多,她曾在新疆藝術學院上學,如今在烏魯木齊市的一家公司上班。她說,整部電影讓她最感動的一段是阿依古麗通過駐村工作隊的幫助,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在大舞臺上勇敢、自信地舞蹈。“她代表了典型的南疆農村女孩的形象,前些年,這些熱愛美麗、熱愛文藝的少女們受到宗教極端思想的毒害,不再唱歌、跳舞,也不再露出自己秀美的臉龐、不再穿豔麗的艾德萊斯綢服飾,生活在一片黑暗之中。近幾年,隨着自治區‘訪惠聚’駐村工作的深入推進,這種現象得到很大改善,電影中的女孩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我聯想到現實生活裏更多的南疆農村女性同樣獲得了自由,開始把握自己的命運,這讓我非常感動。”米沙說。

觀衆伊斯拉木江·艾爾肯說:“演員演得太好了,電影催人淚下,這部影片整體效果非常親民、樸實無華,也很接地氣,是一部集觀賞性、思想性、藝術性於一體的作品。它把駐村幹部們那種全心全意爲羣衆服務的感情都表現出來了,特別是幾十面鼓同時敲響的時候,那種激越的聲音直抵心靈。”

烏魯木齊市第十六中學的語文老師迪麗努爾·託合提是流着淚看完整部影片的。她用“非常震撼人心!”表達自己觀看影片後的心情。她說,駐村工作隊改變了村容村貌,更改變了人們的精神面貌。

“沒有駐村工作隊隊員這些默默奉獻的人們,就不會有很多人今天美好的生活。回去後,我要給學生們多講駐村工作隊隊員的故事,好好宣傳這部電影,讓更多學生知道駐村工作的重要意義。相信隨着駐村工作的深入開展,新疆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迪麗努爾說。

20歲的靳正陽是新疆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大二學生。在看了影片之後,他對自治區“訪惠聚”駐村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說:“‘訪惠聚’駐村工作隊給南疆許多村莊辦了很多民生實事,這些民生實事給村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便捷,提高了他們的生活質量,還從精神上拯救了一些人,這部電影就是一個很好的宣傳。影片還以全新視角展示了新疆人文、新疆情懷,相信影片能讓更多觀衆瞭解一個真實的新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