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文案勵志書籍

10本關於我們人類自己的書

本文已影響 7.16K人 

人類學就像是一面鏡子,一面映射着整個人類世界的巨大鏡子。今天勵志網小編選出10本人類學相關優秀圖書,讓我們在這面鏡子裏瞭解自己、瞭解他人。

10本關於我們人類自己的書

1、火星上的人類學家

[美]奧利弗·薩克斯(Oliver Sacks) / 趙永芬

中信出版社 / 2016-7 / 48.00元

薩克斯是傑出的腦神經專家,也是譽滿全球的暢銷書作家。

《火星上的人類學家》講述了七名腦神經受傷者遭受的巨大生活變故。

車禍後患上色盲症、雙眼看不見色彩的畫家,反而迎來事業的高峯;從小失明的男孩,因愛情而手術,恢復視覺後,卻想再度變回盲人;對生活絕望的男人,因爲患上怪病,意外成爲才華橫溢的畫家;自己是無法治癒的病人,卻成爲最優秀的外科醫生……

這些常人眼中的異類,在自我與外部世界的相處中激發的巨大潛能,超越了我們現有的認知。薩克斯的作品兼具科學與浪漫的情懷,對人類心智的奇妙探索給我們帶來無限啓發。

2、禮物:古式社會中交換的形式與理由

[法]馬塞爾·莫斯 / 汲喆

商務印書館 / 2016-3 / 32.00元

馬塞爾·莫斯是現代人類學理論的重要奠基者之一,有“20世紀法國民族學之父”之稱,其以淵博的民族學知識和卓越的洞見能力,對人類學的交換、巫術、身體等研究領域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本書是莫斯的代表作,也是人類學領域的經典之作。

3、憂鬱的熱帶

[法]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 / 王志明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2009-09 / 45.00元

《憂鬱的熱帶》是結構人類學宗師列維-斯特勞斯的著名的思想自傳,更是人類學歷史上的經典著作之一。

青年時代,列維-斯特勞斯親訪亞馬遜河流域和巴西高地森林,在叢林深處尋找保持最原始形態的人類社會。

本書記述了他在卡都衛歐、波洛洛、南比克瓦拉等幾個最原始部落裏情趣盎然、寓意深遠的`思考歷程與生活體驗。

列維-斯特勞斯以全新的路徑、開放的眼光,根據敏銳的洞察力,輔以生動豐富的想象和細膩的筆觸,將這些部落放在了整個人類發展的脈絡之中,提出了引人入勝的相互印證和比較研究。

《憂鬱的熱帶》是一部對促進人類自我瞭解具有罕見貢獻的人類學、文學及人類思想的傑作。

4、金枝:巫術與宗教之研究

弗雷澤 / 汪培基、徐育新、張澤石

商務印書館 / 2012-10 / 88.00元

詹姆斯·喬治·弗雷澤,英國人,民族學家,宗教史學家, 享有世界聲譽的文化人類學家,認爲“巫術先於宗教”的第一人,早期進化學派人類學的代表人物之一。

本書着重研究原始人的宗教、巫術、儀式、心理與它們的教源,以及它們在人類思想方式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作用。

弗氏在這部作品中闡述的基本觀點是:“人類較高級的思想活動,大體是巫術發展到宗教,更進而到科學的這幾個階段。”

雖然隨着這個社會學領域研究範式的更新,弗氏的一部分觀點已經顯得陳舊,但正如他自己所說:“這部書作爲一部古代習俗和信仰的集錄,會依然保留其效益。”

5、文明與野蠻

羅伯特·路威 / 呂叔湘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2015-9 / 45.00元

路威教授專門研究北美平原區印第安人,一生寫過好幾本人類學專著,這本爲“非專業人士”寫的書,被譽爲其中“最可喜的一本”,他將人類文明文化史描繪、闡述得通俗易懂,深入淺出。

路威教授力求“正確而易解”,既不板起面孔,也不引經據典,只是羅列逸趣橫生卻確鑿無疑的事實給你看。

他“從吃飯穿衣說到彈琴寫字,從中亞土人一分鐘捉89個蝨子說到法國國王坐在馬桶上見客,從馬賽伊人拿太太敬客說到巴黎醫院裏活人和死人睡一牀,可說上下古今,無一不談,而又無談不妙”。

呂叔湘先生的精妙譯筆更是錦上添花。1984年,呂先生將《文明與野蠻》“通讀一遍,在詞語上稍微做了些修改”,由三聯書店再版,後多次重印。

6、天真的人類學家:小泥屋筆記&重返多瓦悠蘭

[英] 奈吉爾·巴利 / 何穎怡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2011-7 / 35.00元

本書誠實但又不失風趣地記錄了作爲人類學家的作者在非洲喀麥隆多瓦悠人村落兩次進行田野工作的經歷,將人類學家如何克服乏味、災難、生病與敵意的真實田野生活拍案叫絕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不同於一般的人類學研究報告,這是一部令人捧腹不止的人類學筆記。

透過幽默的筆調,讀者看到了人類學者如何與研究對象進行互動,在互動中如何調整他的學術成見,以及田野工作上的瑣事如何影響後來研究結果、研究的盲點與反思。

因此不管是嚴肅的讀者、無聊地只想打發時間或者是嚮往非洲原始部落的異國情調而蠢蠢欲動的旅人,巴利這本書絕對是一個有趣的選擇。

7、巫術科學宗教與神話

[英] 馬林諾夫斯基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 2016 / 25.00元

馬林諾夫斯基,英國著名的讓會人類學家,功能學派創始人之一。是我國著名社會人類學家費孝通的老師。本書是其重要代表作,爲人類學、社會學研究者及愛好者的必讀書目。

該著作着眼於作者自己的田野調查資料,從客位視角出發,重新闡釋了原始信仰,採用功能主義理論解構並重組了巫術、科學、宗教、神話,並聯系地看待幾者之間的辯證關係。

本書中,他請讀者離開理論家關起門來的書房,走到人類學實地研究的露天廣場, 跟着他在想象中回溯到新幾內亞的一個梅蘭內西亞族羣。

本著作譯者李安宅,是著名的社會字、人類學、民族學家,是與其師費孝通齊名的大師。本書於1936年第一次譯爲中文在國內出版,堪稱公認的權威譯本。

8、我的涼山兄弟:毒品、艾滋與流動青年

劉紹華

中央編譯出版社 / 2015-9-1 / 48.00元

“這是一個關於探險玩耍、爲非作歹、吸毒勒戒、艾滋茫然、世代差異、文化衝擊和兄弟情誼的故事。”

人類學者劉紹華詳細記錄了諾蘇人的生活經驗和個人口述歷史,呈現出現代化轉型時期一個邊緣羣體的遭遇、認知、思索、接受與挑戰。

作者更深層的關注,在於透過表面的社會問題,洞見當代中國捲入的全球化變遷中人的行爲與福祉,並試圖理解一個非主流羣體在社會、文化、歷史變遷中脆弱性形成的時代過程,以及未來何去何從。這正是醫療民族誌的精髓。

9、香港重慶大廈:世界中心的邊緣地帶

[美] 麥高登 / 楊暘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2015-11 / 42.00元

麥高登是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主任,本書寫的是位於香港尖沙咀的重慶大廈,看上去十分老舊,在寸土寸金的香港鬧市如同孤島一般,但它是世界各地揹包客的 廉價落腳點,是非洲、南亞商家的重要 交易場所。

據估計,從重慶大廈出貨的手機,大約佔撒哈拉以南手機交易的20%。這種與中環所代表的香港全球化樞紐角色反差極大 的角色,被作者麥高登 稱爲“低端全球化”。

本書通過引人入勝的故事,展現了大廈居民與國際商品、金錢、理念之間錯綜複雜的聯繫。

10、中國社會的個體化

閻雲翔、陸洋 等

上海譯文出版社 / 2016-1 / 58.00元

在本書中,閻雲翔記載了一場正在日常生活領域重塑中國人和中國社會的偉大變革,其中最深層的變化是,道德座標和道德體驗的轉型。

令人耳目一新的是,閻向我們展示了今天的中國文化正在見證並孕育着一種新的個體主義。

這種個體主義在過去是不可言說的、不成熟的,甚至在政治上是不被接受的,而如今卻公開地發揮着影響力。

中國人的自我與人格已經變得與以往不同了,就像他們的地方道德社會那樣正處在轉型之中。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