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文案勵志文章

勵志文章:教師請學會解讀文本

本文已影響 6.02K人 

有人說,現在的語文教改是在爬坡,是行進在很可能發生重大變化的拐點上。我想,這是一個再貼切不過的比喻了。所謂拐點,就是說可能向左走,也可能向右走;可能向上升,也可能向下墜,拐點上的人和事,面臨着無數選擇。

勵志文章:教師請學會解讀文本

但是,語文教學無論將作出何種選擇,做爲一線教師,始終不能放棄的信念是:先學會解讀文本。

學會解讀文本,是因爲要使學生有感悟,教師首先要有感悟;要使學生能體驗,教師首先要能體驗;要使學生受感動,教師首先要受感動。只有當教師對文本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的時候,學生才能受到真正的薰陶和感染。

學會解讀文本,是因爲學生對於文本的理解與感悟,需要我們老師去響應、去對話、去引領。以其昏昏怎能使其昭昭?沒有高屋建瓴談何指導引領?

學會解讀文本,更是因爲只有深入解讀了文本,我們纔有可能想出辦法在語文教學中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和諧統一起來。

然而,審視當下的語文教學,重學習方式變革而輕文本解讀的現象愈演愈烈,有的老師甚至將“形式”作爲決勝課堂的砝碼,畫一畫、唱一唱、演一演……先確定形式,再找相應的文本來套用,明顯帶有形式主義傾向。

啊,從搖擺走向平衡,讓我們一起在下面的教學故事中感悟,夯實自身解讀文本的功底,回覆語文教學的真相和應有品位。

一、發現《悲壯的一幕》裏的彌天大謊——呼喚解讀文本的應有意識。

《悲壯的一幕》(蘇教版第十冊)一文記錄的是前蘇聯宇航員科馬洛夫在他所駕駛的宇宙飛船失事前的言行,這是一篇極爲煽情的文章。網絡上充滿了這篇文章的教學設計和實錄,幾乎所有的老師都津津樂道於通過自己的教學,學生被科馬洛夫的愛國和科學精神所感動了,課堂上盡情地讀啊,動情地說啊,有的學生甚至淚溼衣衫。

然而,殊不知,這是一篇三流地攤文人所編造的文章,這是一篇徹頭徹尾憑空捏造的文章,這是一篇毫無科學根據的大謊言!

要知道,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解體,經過六個月緊張調查,才得出失事原因。而前蘇聯竟然在幾十分鐘甚至幾分鐘內就搞清了“聯盟一號”故障的原因,而且公佈於衆,真是“神”啊!不過真正“神”的應該是文章的作者。像這樣的謊言,文章中比比皆是。

一篇文章連起碼的“真”都沒有了,我們老師還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去讀、去想象、去表演,這是對“善”與“美”的怎樣一種玷污,哪怕這種玷污並不是故意的。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爲我們很多語文老師對具體的文本總是無條件認同,缺乏對文本的解讀意識。

其實,只要我們語文老師具有文本解讀的意識,設計之前,查找資料、研讀課文、理性分析,不難發現其中的虛假。一位老師發現這是一個彌天大謊後,課堂上提供相關背景資料,讓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經歷發現謊言的過程。這位老師的做法無疑維護了一個語文老師和他的語文教學應有的尊嚴。

二、《落花生》裏話人生——提高解讀文本的應有能力。

有了解讀文本的意識,但是如果沒有深入解讀文本的能力,那麼在張揚個性的語文課堂中,學生獨特體驗了,教師卻無法成爲“平等中的首席”。教師解讀文本的能力高低,決定着課堂達到怎樣一種狀態。

教學《落花生》一文,幾位上課教師同樣問:“從落花生身上,你得到了什麼啓示?”學生暢所欲言,有的說“做人要像像落花生那樣,雖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有的說:“我覺得做人要做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的人。不但外表好看,而且實用。”

一位教師果斷下了結論:“做人要做像落花生一樣的人,雖然不起眼,但是有很大的實用價值。”

一位教師理性總結:“向誰學習沒有對錯之分,希望在今後的生活中,大家要麼做像落花生一樣默默無聞的'人,要麼做像桃子、石榴、蘋果一樣的人。”

一位教師則不斷地引導點撥學生深入思考:“落花生無私奉獻的精神很可貴,但她一味等待別人來發現的思想不可取,因爲如果沒有人發現,不就埋沒一生了?因此,該要表現自我、展示才華的時候,就得有蘋果、桃子、石榴那樣的勇氣。該要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時候,就要踏實工作,不炫耀,不張揚,像落花生一樣。”最後教師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張揚也好,內斂也罷,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那就是做人要做有用的人。”

聽這三位不同水準的教師上課,他們自己解讀文本的能力恰似佛家入境的三個境界: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還是山,水還是水。文本原始的價值取向是要像落花生那樣默默無聞、無私奉獻,可人們的價值觀是隨着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當時的觀念已很難被現代人所接受,但“做有用的人”這一點卻是永恆的,如果教師不能體會到這個層次,面對學生的精彩就會捉襟見肘。教學中如果不能恰當及時地進行引導、點撥、指正,那麼有時“無知成了有趣”,“獨特體驗”不知不覺中成了荒唐和膚淺的保護傘。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