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讀書名言

2020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3篇

本文已影響 4.01K人 

2020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3篇

2020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3篇

導語: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之際,中央宣傳部以雲發佈的方式,向全社會宣傳發布中國人民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徐振明的先進事蹟,授予他們“時代楷模”稱號。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2020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心得體會,大家快來看看吧。

2020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3篇

篇一:

“雄赳赳 氣昂昂 跨過鴨綠江。

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

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

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

作爲一名土生土長的丹東人,每次路過鴨綠江斷橋就會情不自禁哼唱起這首《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抗美援朝的故事更是從小聽到大。每次站在鴨綠江斷橋上,我都充滿自信的昂起頭,就覺得作爲一名中國人我很幸福!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國家領導人19日前往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參觀“銘記偉大勝利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主題展覽”。看到這篇報道讓我很激動,再次掀起我對這場戰役的無限敬畏之情。

70年前爲了保衛和平、反抗侵略,中國黨和政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高舉正義旗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捨生忘死、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爲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巨大貢獻。

這場戰役最激勵我的是國家無私的人道主義精神,超越地區與民族的狹隘性,齊心協力,共同維護人類和平與正義。我們中華民族向來是以和爲貴,在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中國從未以犧牲別國利益爲代價來發展自己,但也決不會放棄自己的正當權益。我們國家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在發展中不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合作共贏、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正是我們國家積極踐行的國際胸懷。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那一行那一列從丹東一步跨向朝鮮的中國志願軍們更是令我崇拜的對象。“雄赳赳氣昂昂”他們展示的是中國人的氣魄。黃繼光、邱少雲多少英烈在異國土地拋頭顱灑熱血。他們是我們今天幸福生活的締造者!寫到這裏內心已經萬分波瀾。感恩今天我可以安靜的坐在辦公室裏敲打着鍵盤。但我深知從來沒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過去是現在也是,我感謝我的偉大祖國母親將我們呵護的這麼好。我們能回報給祖國就是永懷愛國之心、報國之志,努力發揚抗美援朝的愛國主義精神,上下同心,不畏艱險,砥礪奮進,爲把我國建設成爲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懈奮鬥!

緬懷、感恩、繼承,我們會時刻學習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英雄事蹟和革命精神,牢記初心使命,堅定必勝信念,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偉大勝利、實現中國夢強軍夢不懈奮鬥,爲維護世界和平、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篇二:

遼寧省丹東鳳城市,鳳凰山腳下的丹東光榮院裏,有一間20多平的特護區房間,設施齊全佈置簡約。上午十點,陽光柔和地灑進屋中。孫景坤老人正躺在牀上休息,陪伴他的,是盡心侍奉的子女,和牆上一件掛滿獎章的舊軍裝。“父親每次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找軍裝。”老人的大女兒孫美麗說。

8月12日,孫景坤作爲特護養員來到這裏,光榮院爲他提供24小時的護理服務。在此之前,他與大女兒一家住在一起。年過耄耋,他的臉上寫滿了風霜,歲月仍在不斷侵蝕他的健康,卻始終無法奪走他眼中的神采。聽聞來人是部隊的記者,老人坐在牀上,敬了一個軍禮。

這隻右手,72年前第一次舉起敬禮。對孫景坤老人來說,這是一個動作,更是一份爲國家爲人民鞠躬盡瘁的莊嚴承諾,完成這個動作,只要一秒鐘,踐行這個承諾,卻要用一生的時間……

1948年,解放戰爭已轉入戰略進攻階段,硝煙瀰漫在東北大地。24歲的孫景坤告別了剛剛新婚5天的妻子,毅然參軍,隨40軍119師357團南征北戰,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四平戰役、遼瀋戰役、平津戰役、解放海南島戰役、抗美援朝戰爭。孫景坤從北打到南,又從南打回北,7年間,總行程上萬裏。遼瀋戰役中,榮立三等功;平津戰役中,榮立二等功;解放海南島戰役中,榮立二等功;抗美援朝戰爭中,榮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

這些榮譽和一身的傷疤,映射出他戰時的英勇與無畏,但對於戰場上的功績,他很少提起。大女兒孫美麗說:“當年那麼多戰友在他面前倒下,他不願回憶起那些經歷,那是他心裏永遠的痛。”孫美麗還清晰地記得:父親年輕時從不看戰爭題材的電影,他說真正的戰場遠比電影要殘酷得多……

如今,老人已經無法完整清晰地告訴我們真正的戰場究竟是什麼樣子,但翻看老人的立功證書和戰史,我們得以窺得老英雄當年在抗美援朝戰場上英勇的身姿。

1952年10月26日黃昏,孫景坤所在的357團在炮火支援下,經過兩個多小時激戰,佔領了161高地。

27日,不甘失敗的敵軍在飛機、坦克的配合下向161高地猛攻,官兵連續打垮敵人多次反撲,自身傷亡很大[]。中午時分,孫景坤剛剛帶隊從戰場上搶運下來8個傷員,已經一天一夜沒有吃東西,正打算休息一下時,前方卻傳來161高地上人員損失慘重、彈藥告急的消息。“孫景坤帶隊在20分鐘內送8箱手榴彈和2箱轉盤槍子彈到高地上去!”營長下了這樣的命令。

飢餓和疲憊,孫景坤已經顧不上了。一箱子彈藥重達90斤,所有的道路和交通溝都已被封鎖得毫無空隙,戰士們的腳步都有些踉蹌,這幾乎是一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孫景坤拍板了沒有辦法的辦法——從山崗上衝過去。冒着敵人密集的火力進攻,孫景坤帶隊通過了封鎖區,到達高地上後,他迅速進入戰鬥狀態,和戰友們一起,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完成了堅守的任務。也正是因爲這一戰,孫景坤榮立一等功。

篇三:

風雨流年洗故川,斷橋南望憶烽煙。

黃塵漫掩他鄉土,冷月孤懸子夜天。

苦痛祗教心底涌,榮光不與外人宣。

每思馬革沙場裹,青史丹書衛國篇。

秋日,雨後,微涼。

96歲的孫景坤躺在遼寧省丹東市光榮院一間乾淨整潔的房間裏,身上蓋着薄被,明亮的陽光透過牀前的窗戶照在他消瘦的面龐上。

歲月和疾病侵蝕着他的身體,他只能勉強聽清我們湊到耳邊的話語。對於六七十年前那些戰火硝煙的問詢,他幾乎不假思索就能給出答案,儘管只是些零星片語。

不經意間,孫景坤會轉頭看一眼掛在牀內側牆上的那身志願軍老軍裝,上面綴滿了各式各樣的勳章。細數其間,有1枚一等功獎章、2枚二等功獎章和2枚三等功獎章。

那是孫景坤一生中的高光時刻,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他埋進記憶深處。脫下這身胸前綴滿勳章的軍裝,孫景坤在人們眼中,是一個心繫集體的生產隊長,一個躬耕鄉野的莊稼漢,一個大公無私的老兵。

這些身份,似乎都和英雄二字無關。

這些身份,卻又是一個英雄的底色。

隊 長

和上世紀50年代許多中國軍人一樣,孫景坤的人生被時代洪流分成了上下半場——上半場征戰沙場保家衛國,下半場迴歸家鄉參加建設。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南征北戰的孫景坤復員返鄉,回到老家遼寧省安東市蛤蟆塘鎮山城村(現丹東市元寶區金山鎮山城村),成爲一名複員軍人。

當兵8年,孫景坤從農民到戰士,又從戰士迴歸農民。

孫景坤覺得,自己身體不好,從朝鮮回國後一直在養傷。況且他文化程度不高,認不得幾個字,還是回鄉繼續當農民,建設農村的同時也可以照顧年邁的父母。

“我是黨員,黨叫幹啥就幹啥,就在農村參加合作社了。”

當年和孫景坤一起參軍的同村鄉親有12人,活着回來的只有3人,另外兩人都有傷殘。安然歸家,已是萬幸,孫景坤把黨組織關係交給了村黨支部,退伍手續交給了地方民政部門,對自己的功績隻字未提。

從回到山城村的那一天起,一個戰鬥英雄便“消失”了。

回村第三天,孫景坤就拿起農具到生產隊參加勞動。村裏人只知道他參軍前當過農會副主席,在部隊打過仗、入了黨。孫景坤很快成爲村裏生產一隊的隊長,農忙時,促農事,爭取多產糧食;農閒時,抓收入,搞活集體經濟。

當年,村旁有條小河,常常引發水災,淹沒莊稼。孫景坤帶頭用籃子挑土,用肩膀扛石頭,領着鄉親修了一座簡易堤壩,護住了農田;並用幾年時間在家鄉滾兔嶺上栽種下13萬棵松樹和板栗樹。

在孫景坤大女兒孫美麗的記憶中,父親當了生產隊長後,每天都忙得不着家,吃完飯就帶上一把鋤頭或鐵鍬出門,走到哪,幹到哪,一心撲在集體事業上。

爲了讓村民們儘快脫貧致富,1984年孫景坤組織村民先後成立了共同致富小組、扶貧致富小組。

孫景坤一心牽掛的,還有困難村民的生活。80多歲的五保戶崔大爺老兩口身患疾病,在孫景坤的關心照顧下安度晚年……

上戰場保家衛國,回家鄉爲民解憂。孫景坤這位老兵、老黨員受到村民的敬重,生產隊長一干就是20多年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