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讀書名言

電視劇電影摩天大樓觀後感

本文已影響 1.5W人 

電視劇電影摩天大樓觀後感

電視劇電影摩天大樓觀後感

導讀:別忘了答應自己要做的事情,別忘了答應自己要去的地方,人生無論有多難,有多遠。請勿忘最初的夢想。下面是本站小編爲你精選的電視劇摩天大樓觀後感。

電視劇電影摩天大樓觀後感

電視劇摩天大樓觀後感1

多年不曾看電視劇了,今年一看就是倆。《隱祕的角落》和《摩天大樓》。《隱祕的角落》就不說了。今天熬夜看完《摩天大樓》,劇中的反轉和反應的社會現象讓人久久不能平靜。

獨立且健康的思想對人的一生來說真的太重要了。如今信息傳播迅速,網上的雞湯啊,八卦輿論啊層出不窮,令人目不暇接。我也時常看微博,說實話,報道和評論都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尤其是評論區,俗、亂、假。新聞的要素之一就是真實,微博不是新聞,我們也不能要求它真實,呵,新聞也不一定全是真實。我們看到的、聽到的都是別人想讓你看到、聽到的,也許雞湯是有毒的,也許真相會顛覆你的三觀。意志不堅定者很容易被牽着鼻子走,所以要有自己的判斷,如果可以的話,把自己置身事外,站在上帝視角。

不過人都是感情生物,絕對理智的人應該是不存在的吧?因爲我們來到世界就是感情的結晶,年齡越大,你會發現,自己身上纏滿了絲線,彷彿被蛛網裹住的食物,無法呼吸,線的一頭連着自己,另一頭連着家人、房貸、一切自己所渴望的。如果真有絕對理智的人,那也不能稱之爲“人”的吧。

我一直在想,鍾潔能夠主動退出嗎,我心裏有一個答案,但或許隨着年齡的增長答案會有所改變,這時我想起張東昇所說:“你可以選擇相信童話。”

《摩天大樓》和《竹林中》很像,都是通過不同人向我們展示"真相",真真假假誰能說得清呢,每個人心裏都有一杆秤。

劇中還有相互救贖,朋友之情,姐弟之情,社會對女性的偏見……每個人看到的都不一樣,就不說了,這週二剛好讀完一本書《厭女》,對此有點感觸。慶幸自己尚能思考,是“活着”的人。

今年看了太多關於殺妻分屍,猥褻兒童的報道,甚至還有……我不想再說了,我甚至極端的想,爲什麼作惡的人不消失。閉上眼睛,想想美好的事,它們的光芒永不消散。如果啊,能夠永遠不知道惡該有多好啊。有時候常常這樣催眠自己,千萬不要成爲那樣的人。不是說存在即合理嗎,萬物應該都有其價值,我們做好自己就好了,做到無愧於心,不必自尋煩惱,而且我們經常發現身邊的美,不是嗎?無論世間如何變化,我們仍然對世界保持一份永恆的愛不變。

電影摩天大樓觀後感2

High-rise是ard在1970’s年代寫的一部反烏托邦小說。關於什麼是反烏托邦,黃老師的評論裏已經解釋過了,在《龍蝦》那部電影中,有一位樓主的也有非常非常好的解釋。但是總的說來,這部摩天樓要拍得更加“不可描述”的多,裏面以刀客特Laine的視角來敘述三個月以來高樓裏發生的事,瘋狂而失控,但又不僅僅是瘋狂與失控那麼簡單。

1.底層,中層,高層的恩怨情仇(並沒有)

首先,這當然不僅是一部搞搞搞highhighhigh喝喝喝的讓大家觀賞這座高樓有多麼不堪的電影,Laine醫生所居住的高樓分爲三個層次,底層,中層和高層。這很自然的就會讓人對應起社會中的分層。從故事的開始來看,高樓裏有着看似平靜的狀態,能相處到一起的人們一起交談,一起開party,一起做一些沒羞沒臊的事情。外表上看起來倒是也挺像我們的和諧社會。而這種和諧與平靜下面總是讓人覺得哪兒有些不對。畢竟,有層級劃分就會有不平等,而這種層級差,在高樓裏,是非常苛刻的。這邊兒你看Laine醫生是個體面人,初來乍到,就有社交紅人Charlotte往上湊;接受了頂層Royal的邀請,一身西裝還特地帶了瓶雷司令赴宴,結果發現上層居民根本不理這一套。(這一處的設定還挺巧妙的,高層住戶穿得都跟drama queen一樣,倒顯得Laine更加格格不入,還被羞辱了一通。)連Laine在頂層那兒都是如此待遇,就更毋論底層居民了。這種不平等也是如片中所說,Wilder最痛恨的東西。但是Wilder對於這樣不平等的憎恨,並非是偉光正的。或者說,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對不平等的憎恨,都不是偉光正的[]。大家憎恨的是那種“你有我沒有”的狀態,心裏想的是“你有我憑什麼沒有 ”,於是在一次泳池被高層住戶開的小party封鎖之後,Wilder帶着一幫孩子越了界。開了個屬於他們的party,算是挑起了真正瘋狂的開端。

而有意思的是,上層對這個party的反應。他們有自己的應對措施。他們也有自己的party,但他們的手段更加高明。就是切斷了資源的供應。在底層party過後,頂層Simmons和Royal他老婆那幾個人在商量怎麼對底層住戶反擊的時候有這麼說過:“現代經濟繁榮的基礎是健康而良性的競爭,但你是對的,我們必須壓倒他們(底層住戶)。我們必須沒收一切必需的資源”。這一段感覺和片子結尾Charlotte她兒子在吹泡泡時的畫外音有所呼應:“自由的企業體制是必要而不充分的,世界上只有一種經濟體制,那就是資本主義。唯一的區別在於資本是掌握在國家手中,還是大部分掌握在國家控制之外的人手中。只要有國家資本主義存在,就永遠不會有政治自由”。二戰後的英國,一直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實行的基本是凱恩斯經濟政策,而到了70年代,出現了“滯脹”的狀態。原著的背景就是70年代,或許對於這樣國家實力干預經濟的現象,在當時來看是不滿的。

看過採訪有說到,由於Ballard自身的經歷,他對於人性在極端環境下會呈現出怎樣的狀態頗有興趣。於是問題就來了。人們沒有了水,電,和食物等生活必需品以後,會表現出怎樣的一面?高樓住戶沒有讓我們失望。大家陷入了徹底的瘋狂狀態中。上層的瘋狂狀態是sex,而下層就開始爭奪食物,囤積食物,或者如同牙醫steel說的那樣“有人用老婆換食物”。這也是對於未來社會能不能好的一種表現方式吧,人們對各種各樣資源和科技的依賴,在某種程度或某個特定環境下,就會轉化爲人性的瘋狂。大家開始爭鬥啦,打架啦,想要變革啦,想要改變啦,不光是自己層級之間的,也有層級和層級之間的。當然所有的這一切,怕的是,底層對於必要資源的要死要活的瘋狂爭奪,不過來自於上層開的那個party和他們故意製造出來的這個變革熔爐。

電影摩天大樓觀後感3

一棟現代化的高層公寓,分別居住着一羣小市民、中產精英、有錢人富二代,住戶之間亦敵亦友,關係曖昧,表面繁花似錦井然有序,實則勾心鬥角互看不慣,有錢人在大house開party,以戲弄中產和小市民爲樂,但關鍵時刻又總要找中產精英救場,精英表面與有錢人虛與委蛇,實際性格孤僻,內心充滿心理疾病,還有個下落不明的親人,小市民工作不錯,內心自卑,表面混蛋,個性耿直,善於打砸搶,請問以上描述的是新晉網紅大劇《歡樂頌》還是你森又一賣肉力作《摩天大樓》?

是啦就算我牽強附會吧,但歸根到底兩部片子的核心衝突都是階級,萬惡的階級,階級衝突放之四海而皆準,搞到最後,生出了烏托邦和反烏托邦。關於烏托邦這裏不多說,非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你背一遍就知道了,可能因爲畫面太美,至今也沒什麼導演染指。不過反烏托邦就不一樣了,拍的人那叫一個多,分分鐘折射出資本主義的腐朽和罪惡。

反烏托邦是什麼呢,是一種悲觀的社會預言,簡言之就是我們的老祖宗覺得我們的未來不能好了,別看你們丫挺的一個個穿的人模狗樣尊老愛幼擦完屁股要洗手,其實裏面早爛了,爛透了,有錢的嫌棄沒錢的,沒錢的嫉妒有錢的,你斜眼看我,我斜眼看你,搞到最後,不要了,什麼文明,什麼道德,統統不要了,丟茅廁裏了,來啊,互相傷害啊,正面肛啊,痛快的撕到宇宙盡頭啊。反烏托邦的代表作,隨便說說就有《黑客帝國》,《十二猴子》,《少數派報告》,還有這部《摩天大樓》。

不怕劇透,《摩天大樓》基本上就是以抖森視角把上面那一段實體化拍下來的全過程,當然我知道你們這些不要臉的都是衝着抖森老師的美好肉體點開的鏈接(啊當然我也是,這不廢話嗎),然而抖森老師在本片中的重要職能除了賣肉和接下來他們瘋狂的搞在了一起,還要撐起全片的價值取向。在老外的視角里,中產精英是社會(大樓)的中流砥柱,抖森老師扮演的醫生結實,性感,高知,冷漠,腹黑,承上啓下,永遠能在動盪中置身事外,用電影裏姑娘們打完炮評價他的話說:“amenity”,電影接近結束,該死的基本也死絕了,而你森還能白襯衫大長腿,淡定的烤了一條資本主義狗腿吃,這是一種惡毒,也是一種肯定,肯定了這個階層生存的能力、存在的價值,如果人與社會的存在本身就是惡,中產起碼是他們千百年來被證明最合適的倖存者。

不過這種惡毒,終究還是資本主義的惡毒,圖森破,要我看,反烏托邦程度不及《歡樂頌》百分之一。

《歡樂頌》,實話港,看不下去,倒不是拍得假,其實深究起來拍得演得都挺認真的,然並卵,掩蓋不了從根上爛掉的氣味。這部劇表面上看戲份是海歸劉濤女一,也就是說主視角其實選了個跟抖森定位差不多的努力奮鬥中產高知精英,妄想做出大都市女性獨立自主力爭上游活出精彩範兒。然而實際上呢,王子文演的曲筱綃存在感壓倒一切,按現在網友一邊倒的評論看來,這個人沒被打死已經是一個巨大的奇蹟了,有錢沒教養,不學無術,賣弄風騷,寬於律己嚴於待人,別的女人跟男人走得近一定是小三,我搶人家男朋友絕對是真愛。結果這樣一個人,就因爲富,半點苦頭沒吃,最後混得比誰都好。還記得《摩天大樓》裏同樣有個不學無術的富二代,抖森醫院裏的實習生,一樣是曲筱綃的人設,將將撐過電影一半就被抖森玩得跳了樓,這纔是畫風正確的不學無術富二代的下場好嗎?實話港我不是一個道德楷模,也從來不覺得影視作品裏非得三觀正,惡人可以笑到最後,殺人犯也能有真愛,反正是搞闖作,什麼都可以試一試的嘛。國外也有“有錢壞人”擔正的影視劇,比如漢尼拔,作爲富裕階層代表,你可以狠辣,傲慢,算無遺策,也可以狡猾、貪婪、貪圖享樂,甚至到最後還能有個善終,但你不能既狠辣又純潔,既傲慢又可愛,狡猾被人誇機智,貪婪被洗成真性情,大熊貓拉的屎也沒人給鍍金呢,怎麼到了我們這裏,僅僅是一個天生的有錢人就可以被寵愛到如此地步?古往今來也就咱們的電視劇裏獨一份:讓一個討人厭的有錢作逼笑到最後,不是因爲需要表達錢權的可怕社會的現實智商的差距屁民的無可奈何,而是因爲創作者發自內心的愛她認同她。

更何況《摩天大樓》演到最後,社會結構塌縮,窮富互毆互殺,看着挺慘,至少誰都不是好鳥,誰都罪有應得。而《歡樂頌》呢,電視劇不知道,書的結局查了下絕望一百倍:沒有對撕,沒有抗爭,沒有反殺,窮的更窮,富的更富,小職員活該悽悽慘慘一輩子,富二代真愛與錢兩手抓兩手都很硬。我知道你們看着覺得噁心,我也覺得噁心,這種噁心不是隻針對這個人的,而是我們都明白,童話裏都是騙人的,這特麼的纔是真的。

同樣是螺獅殼裏做道場,一棟樓裏折射人生百態,放到中國,是富二代坑完中產坑小資,仗着有錢有勢活出婊氣真我,最後還能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贏取高富帥,走上人生巔峯;放到外國,是中產精英浴血大逃殺,在秩序崩盤時堅挺到最後,爲有錢人送葬,爲小市民接生,在一羣神經病裏瘋都瘋得比較帥,高唱一曲 I Will Survive。如果《摩天大樓》是一個預言,想告訴我們建立在貧富分化的階級之上的社會終將倒塌,那《歡樂頌》就是一劑麻藥,她告訴我們:錢買不來歡樂,錢就是歡樂本身。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