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名人名言

讓青春繼續,莫讓青春染暮氣

本文已影響 1.45W人 
讓青春繼續,莫讓青春染暮氣
從“垮掉的一代”到“杯具的一代”,從“啃老族”到“蟻族”,從“拼爹”到“?絲”, 80後是擁有最多標籤的一代人。這一代人的成長伴隨着改革開放和互聯網興起,也因此提供了最多的話題。最近,人民日報刊文《莫讓青春染暮氣》,引發了新一輪的討論:爲什麼80後的青春會讓人感到暮氣沉沉?一個觀點認爲,80後太喜歡懷舊了。才30歲上下的年紀,就開始迷戀充滿懷舊情結的電影和音樂,沒事兒還喜歡慨嘆一下青春已逝年華不再,這些不都是暮氣沉沉的標誌嗎?這樣的說法實在有些牽強。懷舊是整個社會普遍存在的情感寄託,不單單是80後的特色,你看看這些天多少人關注香港維港的那隻充氣小黃鴨就知道了。當社會發展大於人的心靈適應速度的時候,每個人都在努力調試,試圖尋找到安放心靈的地方。80後加入了懷舊的大潮,無非是讓心靈歇歇腳,不應該苛責。還有觀點認爲,80後的精神狀態過早衰老。這個觀點很有迷惑性,但是別忘了,同樣是這羣人,也被批作是最焦慮的一代人。既然焦慮,就是對世界對社會對自己仍然很有欲求。這種欲求在與社會的初期對話中更多的表現成一種挫折。由於挫折教育的缺失,80後還沒有找到跟社會更有效的相處方式,於是形成了一種沮喪的保護色。但是,這種保護色並不是80後的青春底色。每一代人的青春裏都需要找尋,也都會挫敗,只是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不同而已。與前面幾代人相比,80後的成本無疑是最高的。他們要更早地面對過高的生活成本,還要面對社會稀缺的資源和機會。曾經有人打過這樣一個比方:所有人都按先來後到的順序排隊,突然增開了幾個窗口,排在隊伍最後的是80後,有的眼疾手快馬上搶到新窗口,有的因爲小小猶豫就失了大好的機會。所以,80後不可能還像其他人一樣面對機會、面對理想、面對未來,他們在霧霾一樣的生存壓力之下,早早就領悟到:社會不欣賞你的天真浪漫。在80後找尋與社會更好的相處方式的時候,我們別再說什麼暮氣沉沉,只做一個路邊鼓掌的人就好了。

這裏轉載人民日報評的青年觀的文章《莫讓青春染暮氣》全文:

 似乎在一夜之間,80後一代集體變“老”了。先是懷舊。他們唱着“老男孩”,感嘆消逝在記憶裏穿着海魂衫皮涼鞋的夏天,懷念看過的連環畫,還有那些年一起追過的女孩。再是嘆老。一羣在父母看來還是小孩的80後,在比自己更小的小孩面前大嘆“老了”“心好累,感覺不會再愛了”……  是什麼,讓本該朝氣蓬勃的年輕一代變得暮氣沉沉?  不可否認,那些看似“矯情”的吐槽,背後有着一言難盡的青春滋味。和父輩們相比,青年一代有着無可比擬的生活條件和成長環境,但時代也製造了新形式的磨練。成長於改革開放年代,他們的童年擁有動畫片和汽水,也有做不完的作業;他們比父輩擁有更加寬廣的人生選擇,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他們棲身上一代人從未經歷過的網絡時代和工業文明,也品嚐着城市化帶給個體的無助和壓力;他們踏入了一個有着空前流動性的社會,也遭遇着精神上的迷茫和認同感的缺失……  對身處這樣一個變革時代的年輕人而言,生活就像一部不斷加速的跑步機。它一方面代表了某種值得追求的生活品質,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不提速就要被甩下來。更令人擔心的是,你跑了半天,卻不知道目的地在何方,不斷地奔跑,換來的只是顯示屏上一連串的數字。在這樣的處境中,不管是懷舊還是嘆老,表達的都是一種面對壓力時,對記憶中美好過去的鄉愁。  如果說“嘆老”只是情緒的釋放和吐槽,那麼精神上的“早衰”就值得警惕了。“早衰”的年輕人,有時會顯得和“成熟”很像,舉手投足都無比正確,接人待物都恰如其分,說話談吐都深思熟慮。但總讓人覺得少了點什麼。  少了點什麼呢?想來想去,原來是少了年輕人的朝氣和銳氣。年輕人不應該是敢想敢幹嗎,不應該是直抒胸臆嗎,不應該是敢爲風氣先嗎,爲什麼眼前的這個年輕人像是從少年直接邁入了中年?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在回憶一戰前太平時代的歐洲時,曾經描寫過一個頗堪玩味的現象:剛從醫學院畢業的年輕醫生都已蓄起大鬍鬚戴上金絲邊眼鏡,而他們之所以這樣做,僅僅是爲了給患者留下“有經驗”的印象。年輕,成爲發展的障礙,年老卻成了有利條件。  對年輕人的不信任遍及了當時所有的社會階層,人們完全忘記了莫扎特和舒伯特都是在30多歲時就完成了奠定自己一生榮譽的作品。一股沉沉的暮氣,籠罩在當時的社會之上。年輕人的扮老和早衰,無非是這一社會活力漸趨遲暮的表現。  年輕人有朝氣,社會就有朝氣;年輕人有光明的前途可奔,社會的未來就一片大好。掃除籠罩在社會上、徘徊在青年人心頭的暮氣,需要社會對他們敞開更多的機會之門,提供更公平的競爭環境,更廣闊的上升空間。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說,“爲青年馳騁思想打開更浩瀚的天空,爲青年實踐創新搭建更廣闊的舞臺,爲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豐富的機會,爲青年建功立業創造更有利的條件。”讓年輕成爲資本而不是不足,讓銳意進取、活力四射的青年精神成爲社會風尚。  “少年心事當?雲,誰念幽寒坐嗚呃。”青年在時代的召喚前應當奮起,更有擔當和責任感。當代青年的父輩和兄長們,已經率先垂範,用枕戈待旦的奮鬥精神,換來了令世界驚歎的中國奇蹟。時代轉輪的指針已經落在當代青年人的身上,國家的命運也是青年的命運,擔負起這一使命,青年人責無旁貸。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