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格言經典格言

格言解析

本文已影響 6.24K人 

惡莫大於縱己之慾;禍莫大於言人之非。

格言解析

“惡莫大於縱己之慾”,一切惡行,沒有比放縱自己慾望更大的。人一旦放縱自己的慾望,不加節制,就會為了滿足無止境的慾望,不擇手段,損人利己,不惜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一切的惡事都從自己一個私慾開始擴張。我們可以看到,歷史上多少王朝的覆滅,都是從末代帝王的縱慾貪求開始;唐玄宗雄才大略,勵精圖治時可以開創開元盛世;後期放縱私慾,卻帶來安史之亂,大唐王朝幾近傾覆,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無法估量,自己也落得晚景淒涼,悔恨不及。

“禍莫大於言人之非”,最大的災禍莫過於議論別人的是非。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包容,不願別人談論自己的過失,可是喜歡講別人的是非卻是一般人都容易犯的,尤其是背後的議論,傷人更深。無論談話內容是真是假,都會給對方造成傷害,甚至挑撥別人的關係,製造不和諧,多少悲劇就從這裏發生。

施之君子,則喪吾德;施之小人,則殺吾身。

談論別人的缺點,如果對方是有道德涵養的君子,就會喪失我們自己的德行;如果對方是陰險小人,則可能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所以古人教人,從小就要學習: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説;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不但是培養德行的根基,也是為他的人生減少障礙,消除災禍,全身遠害,這才是對後代子孫的真正關愛。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一般人都知道外道這個詞,誰也不願意被人稱作外道,可是究竟什麼是外道,怎樣才能不作外道?卻很少有人知道。外道的意思,就是想自己心裏以外去求方法,就叫外道。我們總結歷代哲人的教學發現,自古以來,成功的教育都是向人的'內心挖掘本具的潛能,完善人格,深化內涵,開發靈性;像孟子説: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就叫做內學。如果我們的眼光總是盯着外面虛幻的世界,心隨着外邊的人事物轉移、搖擺、攀求、追逐,忘記了自己的真心,就叫做外道,勢必被外境控制,身心疲憊。無盡的生命週期中,我們已經習慣於向外尋找依靠,現在想要擺脱外道的陰影,又要怎麼下手呢?

這一條就是教我們一個方便:靜坐常思己過,沒有事情的時候凝神靜坐,常常反省自己所思所想、一言一行,有沒有傷害別人和社會大眾,有沒有違背倫理道德,如果有犯過失,要吸取教訓,努力改正,這是向內求,是聖賢的學問。如果思前想後,念念不忘別人的過失,怨恨、委屈、憤怒;或者輕視、傲慢,心中充滿了別人的垃圾,讓自己的心變成一個垃圾桶。或許別人並沒有錯,自己卻先錯了,這就叫外道,所以常思己過就非常重要了。

閒談莫論人非,和人閒談中不要議論別人的是非。言語是人際交往重要的工具,適度的閒談可以溝通感情,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創造和諧的整體氣氛。可是如果道聽途説,議論別人的是非,就很容易犯妄語、兩舌、惡口的過失,反而會傷害他人,造成誤會和矛盾,破壞人羣的和諧融洽。所以,要講柔軟語、和合語、正直語,才能起到正面作用,積累德行福報。

這兩句話似乎是老生常談,卻是世出世間修行的要領。但習氣深重,雖然知道這個道理,還是很難改過來,又當如何!現在還有一個方便:議論他人是非時,要把他當作善知識,他的錯誤,就是提醒我們不要犯同樣的過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就會漸漸有轉機,減少過失,逐步提升,令心迴歸純善純淨。

弘一大師——《格言別錄》白話賞析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