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勵志經典語錄

經典佛語的語錄摘錄94條

本文已影響 2.12W人 

行於鬧市靈台洗,自有菩提念裏修。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佛語的語錄94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經典佛語的語錄摘錄94條

1、有智慧的人,人幫人,幫來幫去幫自己,互相成就了彼此。愚痴的人,人比人,比來比去氣不順,心生嫉妒恨。看似聰明實則愚痴的人,人整人,整來整去整自己,害人又害已。漫漫人生路,積極付出和奉獻才能有美好的回報,要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學會取長補短,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2、如果人人能節省、惜福,貧窮就不存在。

3、人生的高度,一半始於個人的努力,一半源自眾多的選擇。人生的敗筆,亦多是生於選擇當中:一是不會選擇,盲目攀高,肆意逐浪,心神分離,難修正果;二是不堅持選擇,目常斜視,心易旁顧,朝秦暮楚,難成其大。

4、與一切境,無依無住,無有分別,明見法界,廣大安立,了諸世間及一切法,平等無二。

5、有種風景叫花開花落,有種流年叫春去秋來,有種感悟叫歲月滄桑。伸出雙手,摟一縷清風,融一抹優雅文字,用生命的畫筆記下點滴的過往。儘管歲月無情,人生沉浮,但唯心獨醉……

6、你的心上有塵,我用力地擦拭。佛説:你錯了,塵是擦不掉的。我於是將心剝了下來。佛又説:你又錯了,塵非本塵,何來有塵?

7、擁有獨立的思想才會擁有獨立的人格,對道德的景仰、對天 地的敬畏、對眾生的悲憫、是獨立思想的源泉。

8、欲了世間塵勞,無須逃離世間,證悟一個動靜一如,自然於淤泥中生出 蓮花。今人難有靜中用功的因緣,那就在鬧中,時時提撕一句話頭,話 頭中無煩惱無菩提,好似手提一把金剛王寶劍,仗劍走天涯。

9、問:"人人若離開惡人,究竟惡人要望誰救度他去歸正路呢?"答:"此分菩薩非菩薩,有正知見無正知見而言,菩薩有大慈悲,一例普度,自於惡人而不遠離。有正知見者,縱不能化度惡人,亦不致被惡人轉變,離與不離,無益亦無害也。若非菩薩,又無正知見,試問親近惡人,果何取乎?"——牽炳南居士

10、因語是指因果的語言,我們只有瞭解了因果法則,才會明白命運是如何改變的。

11、助人的同時,也是淨化自己。

12、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正是超越是非、善惡、有無、好壞、枯榮等等相對的世界,不以生命的有限看待世界的無限。

13、譬如士夫持斧頭人山,見芭蕉樹,謂材堪用,斷根、截葉、斫枝、剝皮,求其堅實,剝止於盡,都無堅處。如是多聞聖弟子正觀眼識,耳、鼻、舌、身、意識,當正觀時,都無可取;無可取故,無所着;無所着故,自覺涅槃。《雜阿含經》卷十,第248經

14、明人能護戒,能得三種樂:名譽及利養,死則生天上。《四分律比丘戒本》

15、很多時候,人們嚮往取得,並且認為多多益善,然而,"取"的前提必定是先"舍",只有"舍",才能"得"。成功的人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們明白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什麼應該去堅持,而什麼又該捨棄。

16、每一次靈魂的梳理,都是一次痛苦的陣痛與掙扎。

17、每天要感謝父母與眾生,一生所作不要辜負父母與眾生。

18、佛從心生,而心未嘗生於佛。亦如魚生於水,水不生於魚。欲觀於魚,未見魚而先見水。欲觀佛者,未見佛而先見心。即知已見魚者忘於水,已見佛者忘於心。——《達摩大師血脈論》

19、臨風迴盪,夜在淺淺墨香裏撒落一紙惆悵。窗紗下有一張舒適的牀,那把吉他躺在牀上,牀頭還有一支紫竹長簫。一盞枱燈佛光裊裊,將我的世界照進禪境深處。我靜坐菩提書案,試着不染塵埃,彷彿這一刻看破紅塵,修成正果,靜侯晨鐘磐若,將我皈依如來。

20、稱法行,眾生要遵循戒、定、慧三學,按照佛法的指引修行。

21、學人用功,好比將一瓦片拋於深譚,直沉到底為止。

22、找找生命的答案,在於身體力行的體悟。

23、人生就如善變的天氣,有晴有雨,有風有霧。這既是莫測的苦,又是多彩的樂。從生到死,就像一場風吹過。走過春夏,捲過秋冬;走過悲歡,捲過聚散;走過紅塵遺恨,捲過世間恩情,人生如夢夢如人生。生命盡頭,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24、人前為惡,後止不犯,是照世間,如月雲消。

25、修行不是在最後一口氣才往生西方,而是當下活生生的往生極樂世界——只要把凡夫心換成慈悲清淨心。

26、左手太陽,右手月光,我喜 歡亮。愛夜晚的寂靜,因為有星星 做伴;戀塵世的皮囊,因為有蠟燭 可以點燃。如果心空是透明的,生 命就不會黑。為什麼不告訴自己, 其實,在孤獨的人生道上,有一盞 燈相隨就已足夠。

27、從一個表情、一句問候、一個眼神、一件小事開始學會付出,善意地看待這個世界,充實和喜悦便會時時與我們相伴。

28、問:"佛前供養之香、花、茶、餅、果,各項有何意義?"答:"此有事理之別。事者,依俗禮常用之品供養表示誠敬而已;理者,因諸供養巾,以法為最,故取物以代法也。香表精進,燭表智慧,花表忍辱,茶水錶佈施,餅果表禪定。尚有塗香一種,顯教多不用之,乃系持戒之意,合此為六波羅密也。"

29、真正知"道"的人,往往會比開悟前更加謙卑謹慎。

30、佛祖而來原無僧俗,但人人有諦當,親證真得處,名入佛心宗。——《宏智禪師廣錄》

31、在你真正愛上你自己之前,不要説你愛任何人。那是假的,那只是你的需要,你需要人陪伴你,哄你,寵你,或者你依賴一種關係,但那都不是愛,因為,當你還沒有愛上你自己,你就無法給予對方愛,你無法分享你的生命。

32、在修行的過程中,翻來覆去的拉鋸戰就是精進與懈怠在戰鬥,就是道心與偷心在戰鬥。什麼叫偷心呢?苟懶偷安之心就是偷心,一切貪圖便宜之心就是偷心。

33、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頭腦思考,這是我們有限的自 由之一,你珍惜了這種自由嗎?你充分享用了這種自由嗎?看看我們 的身邊,有多少人真正進行着自己的觀察,有多少人真正在獨立思 考,又有多少人在人云亦云?殊不知,人云亦云是思想的被綁架,是 人世間最大的不自由。

34、要做心地農夫,自我耕心田,也在人人心中耕福田。

35、學佛時間越久,修行功夫越高,越應該將煩惱、執著、習氣徹底降伏與斷除,同時,愛心與智慧得到無限提升。然而,有些人往往是背道而馳,煩惱比沒有學佛人更熾盛,內心的執著與習氣比沒有一開始修行時更嚴重。原因是,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缺乏了正知正見,於是所學所修的一切,反而成為增長邪知邪見的助緣。

36、我們能不能擁有一顆慈悲的心,臉上能不能經常帶有一絲笑容,口中能不能經常説一些温柔的話語,關鍵是每天要做心的訓練,在心中建立起正知正見,要用正面、樂觀的心態來培養自己的清靜之心。

37、以是正法因緣,以慈心、悲心、哀愍心、欲令正法久住心,而為人説,是名清淨説法。

38、"不圓滿"是需要我們去面對和承認的事實,但我們也可以換一個角度進行分析,其實缺陷和不圓滿也是一種美,太過一帆風順、太過於完美,反而可能令我們感到膩煩、心生厭倦而不懂珍惜。

39、在生活中體悟禪意,有了煩惱才有了覺醒,去承擔命運的解脱清涼自在。心安,才是故鄉,那麼就需要我們去觀察我們的每一個起心動念,去照亮心地那些還不夠光明的地方,向佛靠近,遠去雜染,就是清淨。

40、丈夫運用無礙.不為戒律所制,持犯本自無生,愚人被他禁系。

41、從無始輪迴以來到現在,由於我們被我執束縛,被煩惱折磨,被雜念干擾,同時被當今的種種壓力和繁忙煎熬着,所以我們的心一直未曾放過假,也從來未曾休息過。大家應該讓煩惱歇息,讓憂慮放假,以一顆平靜、安寧、舒暢、祥和的心,與家人一起度過幸福美滿的日子。

42、於他得自在,忍彼觸惱難;貧窮能佈施,危厄持戒難;盛年處榮貴,舍欲出家難。

43、常保自我警惕的心,懂得如何做對的事,人生就不會後悔。

44、恪守本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有感情的抑揚起伏,也有理智的冷靜思索,它是低沉的`、舒緩的,又是適度的、堅定的。

45、真正聰明的女人懂得如何扮演她的各個社會角色——妻子、母親、女兒、上司、下屬。

46、既決定付出,就別圖回報,這樣,在你付出的同時就已獲得 了回報。這種回報叫愉悦。

47、當你下定決心從事某項事業時,一定要對自己的信仰充滿熱情。這樣才會對自己的工作有自豪感,對自己的工作負責,並且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保持這樣的態度,怎會不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呢?

48、行善的果報是幸福和快樂,作惡的果報是憂慮和痛苦,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些果報是不可以用來相互交換的。

49、如今,漫步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一些復古的元素,漸漸吸引着人的眼球,一抹懷舊的情愫油然而生,或許這就是佛語所道的輪迴吧。時尚的東西,總是轉瞬即逝,而那些堅守在心中根深蒂固的情愫,始終不會迷離,一如人性的善,世間的真。

50、人的一生,是不斷學習的一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莫要只注重文字的表述,文字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而已,重要的是靠心去理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學有所成——掌握所學知識的實質。

51、世間絕沒有無付出的回報,也沒有無回報的付出。你付出了多少,才會收穫多少。既然是自己得到了又不願再失去的東西,就必須對自己所擁有的負有責任。對它們負責任就是在儘自己的使命。只有這樣,人生會因我們的負責而充實和美好。

52、設身有苦,念惡趣眾生,起大悲心;我既調伏,亦當調伏一切眾生,但除其病,而不除法。《維摩經》卷中,問疾品

53、人得到應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雲谷禪師對了凡先生所説的擁千金者值千金,應餓死者必餓死,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命運修造者,必須要提高自我價值,自我價值提高則人應得的不管質與量都會提高。

54、明浮躁源,戒浮躁心,無論外界怎樣,我們都應該隨時提醒自己不要有絲毫的浮躁,認認真真、踏踏實實才是處世之道。

55、性不妄語。菩薩常作實語、真語、時語,乃至夢中亦不忍作覆藏之語,無心欲作,何況故犯。《華嚴經》卷三十五,十地品

56、若自有縛,能解彼縛,無有是處。《維摩經》卷中,問疾品自治心病,即可治眾生病。若自有病,能治彼病,無一是處。

57、佛陀曾經説:"諸佛無法用水洗掉眾生的罪業,無法用手取掉眾生的痛苦,也無法把自己的覺悟移植給別人,只是指明正確的真理,才能令人獲得解脱。"如果我們想要清淨罪業、遠離痛苦、證得覺悟以及獲得解脱的話,唯一的方法,就是依靠佛教的真理。

58、沒有缺憾,生活往往會變得單調乏味。世界上沒有絕對完美的事物,完美的本身就意味着缺憾,最輝煌的生命之旅也需要陰影陪襯。我們的生活劇本不可能完美,但是可以完整。當你感到缺憾,就意味着你體驗到了人生五味,擁有了完整的生活體驗。

59、有一種分享叫早晨。早晨是音樂大師,她創造的旋律屬於所 有的耳朵;早晨是丹青高手,她潑出的色彩不拒絕任何眼睛;早晨是 行吟詩人,她營造的意境向每個心靈開放。這種分享可以開啟你的智 慧,可以開闊你的胸襟,可以開發你的潛能。學會分享,盡情分享, 讓分享飽滿靈魂、充實生活、豐富人生。

60、有毅力、勇敢,坎坷的道路也能走到平坦。

61、分別不相應,依他即清淨,所住離分別,轉依即真如。《大乘入楞伽經》卷六

62、以德報怨是美德,以直報怨也是美德。以德報怨日仁,以直報怨日智,仁者愛人,智者渡人。

63、上天不願給你的,任你怎樣伸手祈求,終不得求;上天願意給你的,任你如何錯過,也會繞過幾個彎送到你手裏。命裏有時終會有,命裏無時莫強求。不強求,指的是不執著,並不是指不努力;努力並不等於偏執性進取。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64、別為小小的委屈難過,人生在世,註定要受許多委屈。而一個人越是成功,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要使自己的生命獲得極值和炫彩,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讓它們揪緊你的心靈、擾亂你的生活。

65、累與不累,取決於自己的心態,心靈的房間,不打掃就會落滿灰塵。蒙塵的心,會變得灰色和迷茫。我們每天都要經歷很多事情,開心的,不開心的,都在心裏安家落户。有些痛苦的情緒和不愉快的記憶,如果充斥在心裏,就會使人委靡不振。所以,掃地除塵,能夠使黯然的心變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別煩亂。

66、俗話説:"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因此,你們必須要自己從勤勞奮鬥中去創造光明。我們也可以把一切工作,當作磨練自己身心的機會,讓我們的生命能作最有意義的發揮,讓我們的生命能有最充實的內容,雖然人生命的時間才幾十年,但是我們可以利用短暫的生命,來完成具有無限價值的事業。

67、放開執念,隨緣是最好的生活。

68、微笑像一杯熱茶,滋潤着我們乾涸的心田。微笑似一縷陽光,温暖着我們的生命。生命是高貴的,讓我們給他加上一個有力的標誌,向生命的每一個方向微笑。

69、為了得到身心的淨化和靈魂的寧靜,請走進禪的世界,方能安住清靜無為的本心。萬緣放下,自識本源。真正主宰自己的命運,達到自己與世界萬物的和諧,完美的統一,自己也就認識了自己,識得了自家面目,尋得了自家家門。

70、如果有足夠的修養,那麼我們的生命是文雅的;如果有足夠的經歷,那麼我們的生命是多彩的;如果有足夠的包容,那麼我們的生命是寬廣的;如果有足夠的從容,那麼我們的生命是美麗的;如果有足夠的善良,那麼,我們的生命就會擁有璀璨的光環。

71、因為我們在大船上時就已經勞累不堪了。於是,我們只好聽從風浪的擺佈了。

72、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民族傳統和宗教信仰,雖然我們有信仰者不同的宗教,但我們必須要知道,敬仰自己的宗教信仰和尊重別人的民族傳統是最基本的須知!尊重別人是在尊重自己,尤其尊重別人的信仰是在提高自己的素養。

73、沒有財富的裝扮,沒有美麗的外表,沒人會去在意你美好的內心和虔誠的靈魂,這就是當今的現實。

74、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應是增長自己的善心和善行,斷除惡心和壞習慣。

75、你的一句不在意的惡語,往往是你日後被人記恨陷害你的一種因,到了果報成熟時給你帶來的卻是致命的傷害…所以遠離惡語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負責。

76、當我們覺得明白了一點的時候,實際回頭一看,可能已經走了大半生,甚至一輩子就要過去了。因此,珍惜年輕的時候,不要去煩惱,沒有時間煩惱。聽聽過來人的,默默地堅持去做應該做的。也許我們渴望人生的輝煌,但輝煌真的是從默默無聞中堅持出來的。

77、慢慢的會懂得,一切,都在來的路上;一切,都在去的路上。智者選擇的是欣然面對與接受。你所擁有的恰好是你所需要的,你所沒有的恰好是你不需要的。沒有偶然,一切皆因緣。每一個此刻,都是前世不同業力的顯現,以明瞭的心活在當下,隨緣,努力,未來就在前面。

78、煩惱都是自找的,只有放得下才能獲得解脱,才能活得快樂、幸福。

79、我們要保持淡泊的心態,只有超然於五欲塵勞之外,煩惱才沒有可乘之機,沒有立足之地,我們的精神世界才能因此而獲得免疫力。

80、前清庚子年間,八國聯軍入京,我那時跟光緒帝、慈禧太后們一起走。中間有一段,徒步向陝西方面跑,每日跑幾十里路,幾天沒有飯吃。路上有一個老百姓,進貢了一點番薯藤給光緒帝,他吃了還問那人是什麼東西,這麼好吃?

81、人人渴望墮落,比渴望愛情更渴望,墮落是一個人的事情,先快意了,先自娛了,我愛墮落——關你何事?

82、忌妒是很荒謬的,它除了在我們內心製造出新的痛苦,並不能讓我們所忌妒的那些人少賺一點或變得比較不好。忌妒心還可能強烈到促使我們去摧毀別人的成功或財富,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卑鄙的呢?這樣遲早一定會自食其果。

83、心中自有菩提意,窗外秋山始入簾。

84、盛喜勿許人物,盛怒勿答人書。

85、當有人迷途時,我們為其指條路;當有人遇到困難時,我們伸出援助之手;當有人失意時,我們送去鼓勵的話。這種慈悲之舉在幫助、温暖他人的同時,也是對我們自己內心的一種慰藉,這才是真正的自利利他。當我們的內心充滿慈悲,在踐行佛教的慈悲精神時,我們就與佛菩薩是一樣的。

86、喜歡一個人,喜歡他的以後——他的以後,發已如雪,身已老,時光贈他以嗆人的金粉,不再風華正茂,紅底金字的愛變成老綠,一切都生了綠鏽。但你更愛,愛這個人的滄桑,愛這個人的清涼、愛他沙啞的聲音、恰好的老去……喜歡他的以後,愛他大象無言,小安若素。

87、沙門行道,無如磨牛,身雖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88、一佛名為"大無畏",其渡人也,曰"施無畏"。無畏有五,曰:無死畏,無惡名畏,無不活畏,無惡道畏,乃至無大眾威德畏。

89、由有無始本起無明,為己主宰,一切眾生生無慧目,身心等性,皆是無明。

90、外離一切相,名為無相。於諸境上,心不染,曰無念。自性本無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説禍福,即是塵勞邪見。——惠能大師

91、捨棄於忿怒,除滅於我慢,解脱一切縛,不執着名色,彼無一物者,苦不能相隨。以不忿勝忿。以善勝不善。以施勝慳吝。以實勝虛妄。

92、心與空、不空相應,則愛見都忘,慈悲普救;身與空、不空相應,則內同枯木,外現威儀;依報與空、不空相應,則永絕貪求,資財給濟。

93、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沙門問:此福盡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數千百人各以炬來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94、法界無界,唯是一心,一心現六凡,一心現四聖。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