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短語經典的句子

《雞毛飛上天》劇評:義烏三代生意人的創業故事

本文已影響 1.21W人 

2017年3月3日在浙江衛視、江蘇衛視首播的都市商業劇《雞毛飛上天》由張譯、殷桃、陶澤如、張佳寧、高姝瑤、花昆、林伊婷等主演,以陳江河和妻子駱玉珠的感情和創業故事爲線索,講述了義烏改革發展30多年曲折而又輝煌的歷程。

來看公衆號大V六神磊磊寫的《雞毛飛上天》劇評文章:要是主旋律都這麼雞毛,那我也愛看主旋律。

《雞毛飛上天》劇評:義烏三代生意人的創業故事

要是主旋律都這麼雞毛,那我也愛看主旋律

作者:六神磊磊

摘自公衆號:六神磊磊讀金庸

今天要還一個債。

拼着在家吃兩頓外賣,也要把這一篇字碼完。

去年,我欠了一部電影一個好評,就是《羅曼蒂克消亡史》。

從影院回來就憋着要寫,可是拖拖拉拉一直沒動筆,直拖到人家片子下線。

我很愧疚,後來每次擼串都罰自己少吃一個板筋。

今年,我又覺得自己欠《雞毛飛上天》一個好評。

眼看都放到48集了,再不寫,人家又要播完了。

這部劇,本來第一集我就棄了。

因爲只幾眼,就看出來這是一個主旋律劇。

這個劇沒有片頭曲,取而代之的是背景音——比如“讓老百姓真真正正富起來”……搞得我差點就想掏出小本本記。

這是多年來的職業病,一聽領導人講話,就想掏小本本。

等故事開場,一看發生的地方——義烏,再一看出來的人物,是過去雞毛換糖的貨郎。

我頓時明白了:

這是一部講述浙江義烏人民敢想敢幹篳路藍縷由小到大艱苦創業勇闖天下做大做強的正能量故事。

頓時就打算棄了。主旋律的東西我實在是太熟了,不想看了。當時心裏就一個念頭:

我信了你毒舌電影的邪!

你說這劇好的,結果浪費我時間。我祝何君打麻將放炮喝涼水長肉每逢佳節胖三斤。

但是,想必你們都猜到了,接下來是一個轉折:

第二次,這個劇被我撿了起來,一口氣看到了46集。我發現它好看、良心。

要是主旋律都這樣雞毛,那我也愛看主旋律。

簡單講講爲什麼覺得這個劇不錯。

比如男主角找的是他:

有他,不一定就好到哪裏去,但多半壞不到哪裏去。

在雞毛這個戲裏,他演一個民營企業家陳江河,小名雞毛,也是劇名“雞毛飛上天”的由來。

別的不多說了,張譯從陳江河青年演到中年,在不同年齡段的臺詞聲線都有細微差別,還有爲角色定製的義烏口音普通話(雖然不知道標不標準)等,專業和敬業都不在話下。

看了小鮮肉表情包劇,再回頭來看張譯,你會發現原來演技是個好東西啊。

再說女一號殷桃。她演女主角駱玉珠。

剛出場時,她是個搶窩頭的男扮女裝的盲流,一副黃蓉在張家口的即視感。但我覺得這一段還不是最好的。

最出彩的,是她後來擺地攤、辦企業的時候,那個潑辣爽利的狠勁兒,有些俗氣但又接地氣的漂亮。

陳江河他叔有句詞,特別到位:

“她你都敢娶啊?她是個能把人販子都賣掉的啊!”

她坐在門口洗衣服,洗得特別有勁,一看就像是常這麼洗衣服的。

吵架,往那裏一坐,二郎腿翹起來,也特有勁,像是天天這麼坐的。

每到劇情焦灼的時候,終結的方式,往往是她撲上去,抽那些不講理的男人的臉,燒人家攤,然後雙腳亂踢着,被丈夫抱開。

這個角色,突破了傳統商戰劇裏的男性一元中心,和男主分庭抗禮,從來沒有成爲陪襯。

兩個人的愛情戲也不弱。女主喪偶後和男主重逢,在火車上的一段戲堪稱經典。

張譯激動地失聲,想喊出愛人的名字,但驚喜、苦澀交織之下,如鯁在喉,一句話也講不出,只得拿出磚畫比劃。

殷桃從最初的冷淡不屑到看到磚畫後的釋然,沒有一句臺詞,一個眼神到底,所有誤會瞬間煙消雲散。

狗血也撒了些,和男主繼父的矛盾、鬥小三之類,但誤會幾乎很快消除,女主又與男主角攜手並肩應對創業路上的難題,撒狗血始終沒有成爲故事主線。

自從有了蒼老師,叫女演員“老師”都怪怪的了。但是這個戲裏,我很想叫殷桃一句老師。

還有些不錯的配角,比如老戲骨陶澤如演的村長兼養父。

這個人,曾經是雞毛換糖的先行者,卻因一次次被割“資本主義尾巴”而變得執拗封閉。

他棒打鴛鴦,阻撓孩子們的姻緣。他不認同兒子的很多新做法,成爲頑固的守舊勢力代表。

而劇情後期,他似乎又因爲兒子的引導而開明起來。總之,是個一時讓人厭惡,一時又讓人覺得可以理解的人物。

還有,這劇的野心很大,講了義烏的三代生意人

你可能會問:講三代人就說明牛逼嗎?

還真是的。

拿小說來打比方,敢下筆寫幾代人的小說家,如果不是自大成狂,就是真有點能耐。

你看《倚天屠龍記》,也不過就是三代人,張三丰、張翠山和張無忌。而且金庸講的這三代人,都是古代,張三丰和張無忌雖然差了九十歲,但他們的生活方式基本沒什麼變化。

可是建國後的三代人,那是多大的區別。每十年都完全不一樣。

《雞毛》裏,殷桃擺攤賣早點的時候,大家都扒在有電視的人家窗戶上看《紅樓夢》,看陳曉旭。幾年後她做了老闆,車上放的是張雨生的《大海》。

而等到她孩子王旭和女朋友吵架,都已經改在夜店裏吵了,聲音小了對方都聽不見。

裂變一樣的三代人,本事小了還真駕馭不來的。


最後想說,這個劇,讓我真的佩服生意人。

我本人是個天生不會做生意的。數學不壞,但是不會算賬。性格也不適合做生意,心軟,優柔寡斷。

看了《雞毛》,對生意人又多佩服了一點。

駱玉珠擺攤的時候,發現《紅樓夢》裏有生意,她就靠一張林黛玉的背影照,真的是背影啊,沒有臉的,就賣了105塊錢鉅款。

她的第二個孩子陳路,出生在一個裝滿了尿不溼的大貨車上。

到了三十多集之後,夫妻倆去歐洲賣貨。以前他們要搞掂的只是中國人、中國市場,知根知底。現在的對手變成了五花八門的各國人,規矩套路都不一樣(何況歐洲的黑社會劇裏可以怎麼兇怎麼寫)。

陳江河爲了避免在歐洲價格戰,異想天開搞了一個視頻會議,四家老闆一起吃着盒飯,對着攝像頭來談。

好多梗,是要找義烏當地的商人採來的,純靠編是編不來的。

還有劇裏那些有趣的人情世故。比如襪子廠的進口機器壞了,國內修不了,只有請日本專家來修。

大家看這個敲鑼打鼓迎接洋專家的場面:

日本專家的欣喜和不好意思,還有中國民營企業家的癲狂表演,到位,過癮。

你真是佩服這樣的生意人,他們的野心,他們的大膽敢想,他們的豁得出、做得出。

說句遠一點的話,它會讓你感嘆:商業文明真的是一種了不起的文明。商業精神真是一種有獨特審美價值的精神。

就好像我說,義烏以前的名片是駱賓王,後來的名片成了小商品市場。

一個極雅、極文藝,一個極喧囂、極接地氣。但是後者的魅力、嚼勁和回味,不比前者低的。

末了,說說毛病。

和很多報道認爲這個劇好在“土”不同,我恰恰覺得它還不夠土。

時代感的營造還不夠細緻,後期的造型顯得時尚了些,有一點時尚劇的違和感。但它已經算足夠難得了,無需去和流量IP與小鮮肉比。

想起前些時候,和一個做電視劇的朋友聊天,說到國產劇。我說她家做的劇不好看。

她說:呸,那是因爲我們的製作時間短,平均兩天拍一集,拍不好。

我說人家《潛伏》的製作時間也短,拍的也糙,怎麼就好。

她說:呸,《潛伏》要放現在根本就賣不出去,沒有明星。(我理解她指的應該是小鮮肉)

我說新版《射鵰》也沒有明星,怎麼也挺好。

她說:呸,那是人家射鵰有IP。

太會特麼找藉口了。

氣得我差點不想喝了,要不是天實在太晚,我當場就叫個車回家。

但是現在,我知道怎麼懟她了。

我看到了一部沒有小鮮肉,沒有 IP (別和我說義烏小商品市場也是 IP),還主旋律的劇,而且還挺好。

所以說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