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故事禪理故事

勵志故事演講稿集錦五篇

本文已影響 3.13K人 

勵志故事演講稿 篇1

小矮人們的力量

勵志故事演講稿集錦五篇

在古希臘時期的塞浦路斯,有一座城堡裏曾經關着一羣小矮人,傳說他們是因爲受到了可怕咒語的詛咒而被關到了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他們找不到任何人可以求助,沒有糧食,沒有水,七個小矮人越來越絕望。小矮人們沒有想到,這是神靈對他們的考驗,關於團結、智慧、知識、合作的考驗。小矮人中,阿基米德是第一個收到守護神雅典娜託夢的。雅典娜告訴他,在這個城堡裏,除了他們呆的那間陰溼的儲藏室以外,其他的25個房間裏,有1個房間裏有一些蜂蜜和水,夠他們維持一段時間;而在另外的24個房間裏有石頭,其中有240塊玫瑰的靈石,收集到這240塊靈石,並把它們排成一個圈的形狀,可怕的咒語就會解除,他們就能逃離厄運,重歸自己的家園。第二天,阿基米德迫不及待地把這個夢告訴了其他的六個夥伴,其中四個人都不願意相信,只有愛麗絲和蘇格拉底願意和他一起去努力。

開始的幾天裏,愛麗絲想先去找些木柴生火,這樣既能取暖又能讓房間裏有些光線;點把240塊靈石找齊,好快點讓咒語解除;三個人無法統一意見,於是決定各找各的,但幾天下來,三個人都沒有成果,倒是耗得精疲力盡了,更讓其他的四個人取笑不已。但是三個人沒有放棄,失敗讓他們意識到應該團結起來。他們決定。先找火種,再找吃的,最後大家一起找靈石。這是個靈驗的方法,三個人很快在左邊第二個房間裏找到了大量的蜂蜜和水。

顯而易見,一個共同而明確的目標,對於任何團隊來說都非常重要。在實踐過程中,可能會有不同的因素妨礙團隊合作。比如說,生產部門生產的產品,銷售部門發現銷售不暢;設計人員可能不考慮生產部門的難處或市場需要,要求開發出一種全新設備;組織內部的等級製造成老闆和下屬之間的磨擦和誤解,下屬抱怨老闆根本不想理解他們的問題,而老闆對下屬的漠然和無動於衷也頗有微詞,由此可見,企業只有具備了明確的目標,並且在組織內部形成緊密合作的團隊才能取得成功。

勵志故事演講稿 篇2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爲命,爲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爲大嫂所不容,爲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着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爲美談。終有一老着,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勵志故事演講稿 篇3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目標是前進的動力

美國西點軍校的教材裏,編入了這樣一個故事:

在一支雪域遠征軍中,戰士們的眼睛不知疲倦地搜索世界,卻找不到任何一個可使目光停留的落點而使眼睛因過度緊張而失明,這支軍隊也喪失了戰鬥力。這是一個讓人難過的故事,但他至少告訴我們:盲目地前進,沒有目標其實和不前進沒有太大的差別。

人生何嘗不是這樣?沒有目標的人只能閉上雙眼,捂住耳朵,企圖忽略別人的進步,然後現自我安慰的說,自己也在前進。這豈不是又一個現代版的套中人--別里科夫? 在自然界,溫暖如春的面方水澤是遷徙的候鳥心中的勝地,氣爽怡人落盡鉛華的秋則是酷熱的夏隱忍餘熱的期望。

在故事裏,遠渡重洋的哥倫布懷着涉足東方神土的心願發現了美洲新大陸;神話小說《西遊記》中的師徒四人則是爲了獲取真經而經歷九九八十一難。

然而事物都是兩面性的,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目標未必能稱職地引領你的前進。

有一位哲學博士在田邊沉思,發現水田當中新插的秧苗竟排列的無比整齊,好像用尺丈量過一般,他不禁好奇地問田中工作的老農是如何辦到的,老農忙着插秧,頭也不擡地回答,要他自己取一把秧苗插插看。博士捲起褲角,很快的插完了一排秧苗,結果竟是參差不齊,他再次請教老農,老農告訴他,在彎腰插秧的同時,眼光要盯住一樣東西,朝那個目標前進,即可插出一列漂亮的秧苗,博士依言而行。不料這次竟插出了一道彎曲的弧線,劃過了半個水田,他又虛心地請教老農,老農不耐煩地問他:"您的眼光是否盯着一個東西?"博士答道:"有啊,我盯住那正吃草的水牛啊,那可是一個目標呀!老農說:"水牛那麼大,而且邊走過吃草,你把他當作目標,合適嗎?博士恍然大悟。

成功的果實,如同田裏的秧苗,年輕的朋友們,你願意擁有一個縱橫整齊的漂亮的結果,還是一個參差不齊的結果呢?名人勵志演講稿青春的目標沒有貴賤。早自習背一課單詞可以是我們的目標,一節課聽懂例題,能夠處理作業可以是我們的目標;一次比賽中由預賽進入複賽可以是我們暫時的目標;一次考試比上次進步五名可以是我們的目標;考入清華、北大是目標,考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哪怕不是名校也可以是我們的目標。做名人、名家、名家、名流是目標,做一個敬業的老師、警察、醫生又何嘗不可? 目標是茫茫戈壁的一片綠洲,是遠行者手中的羅盤,是黑夜裏若隱若現的明燈,是冰天雪地裏令你怦然心動的溫暖與勇氣。

目標,是最遠又是最近的一個夢,他時刻們隨着你,同你分享歡樂,共擔憂愁;人因爲有了目標,生活纔有了意義。同學們,在你迷茫的時候,請記住目標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勵志故事演講稿 篇4

“龜兔賽跑”的故事,我們還在讀小學時就耳熟能詳,它說明比賽的結果與起點高低無關。但人們很少自問:我們在生活中是正扮演着擁有先天優勢的“兔子”,還是用努力和堅持最終贏得勝利的“烏龜”呢?

很多成功人士的起點都不高,日本松下電器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只上過四年學,當年他到電器工廠找工作時多次被拒絕,但他憑着毅力加強學習最終走進工廠,再憑着毅力與努力創造了一個商業帝國。李嘉誠從小被迫輟學,從茶樓跑堂做起,最終成爲了華人首富。創建大漢帝國的劉邦,起先只是個街頭混混;創立大明王朝的朱元璋,開始僅是個破廟小沙彌。他們的成功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起點不高沒有關係,只要不放棄夢想、勤奮學習、善於捕捉機會,就能獲得成功。

另一個故事大家也很熟悉,《傷仲永》裏寫到:仲永在六七歲時就能寫出很好的詩詞,然後其父覺得有利可圖,就帶着他到處給人寫詩,而不讓他繼續學習,等到仲永十二三歲時,他的詩詞已經不如兒時,等到二十來歲時,仲永的情況已經與常人無異了。仲永的先天聰慧可以稱得上起點高,但沒了後天的努力,那先天優勢也就慢慢失去了。因此,雖然起點很重要,但後天努力更重要。

其實,人生不只有一個起點,可以有第二、第三、第四甚至更多的起點。一兩次的.失敗並不算什麼,只要不灰心喪氣,爬起來總結一番、觀察一番,以此處爲新起點,又可以繼續新的征程。曾國藩在領軍方面可謂起點頗低,一方面,他只是丁憂時倉促帶兵上陣,另一方面他的湘軍只是民團,與太平軍交戰初期可謂屢戰屢敗,但是,曾國藩不氣餒,一次次總結得失,屢敗屢戰,最終戰勝了太平軍。

古人云:“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富貴人家的子女,起點不可謂不高,但往往是一代不如一代,三代以後,大多將祖輩辛辛苦苦掙來的家業揮霍殆盡。究其原因,一是不懂得創業的艱辛,二是沒有良好的教育,三是沒有道德氛圍。但凡傳承百年以上的家族,都是有着良好的教育、嚴格的規範,例如美國的洛克菲勒、肯尼迪家族等。當然,也並不是起點高的都不能贏,起點高本身就是優勢,這個優勢運用得好,會取得更大的成功。李嘉誠的兒子李澤楷,背靠富豪老爹,自己又很勤奮,十年時間便成爲香港第二大富商,他的成功是高起點與後天努力的共同結果。

一個人的輸贏不是在起點,而是在終點。起點的高低往往無法選擇,或者難以改變,而後天的努力則是我們能夠實現的,只要你堅定不移地朝着自己的目標邁進,不抱怨,不懶惰,不懈怠,就會成爲最終的贏家。人生不是百米跨欄,起跑差之毫釐就會影響比賽的輸贏。人生是馬拉松,最初的領跑者不一定就是最終的冠軍!

勵志故事演講稿 篇5

老師們,同學們:

在美國幾乎每一所大學,畢業典禮都是一場“重頭戲”。它們講究排場,大多還蘊含着歷史與傳統。這在哈佛這所美國最古老的大學裏更是展露無遺。

我們的畢業典禮總是定點在“三百年劇場”,它位於哈佛紀念堂與懷德納圖書館之間那片無邊綠茵中。通常,哈佛每年會有兩個演講:一是畢業紀念日演講,一是畢業典禮演講。前者先於後者,並且專屬於哈佛學院應屆畢業生,演講嘉賓由大四學生委員會物色。這種演講一般被稱作“搞笑演講”,一些着名諧星和幽默作家在演講中所講的那些很有味道的笑話,讓我們笑破了肚皮,也令家長臉紅。

而使全體畢業生如沐春風的畢業典禮演講,則幾乎永遠都是“嚴肅”的,它由哈佛校友會敲定演講人選。校方行政管理人員做不了主,誰來演講還得看學生、校友的意願,得體現出他們的興趣與價值取向。有人爲此會說畢業典禮演講是觀測哈佛社羣的“精神指標”。

你腦海中浮現的演講可能是一場勸誡畢業生去做未來領袖、主宰世界的說教,可是,哈佛畢業典禮演講者最不可能鼓勵我們去憧憬、去實現做人目標。

我20xx年畢業時,畢業紀念日演講嘉賓是前總統比爾·克林頓,畢業典禮演講嘉賓是比爾·蓋茨。一個曾是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另一個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此二人如果不講權和錢,會講什麼呢?

克林頓提到一個概念:“ubuntu”。意爲“我因你而成”。即人在世界上不是孤立的,而是社會的一分子。他亦談及我們不應將自身視爲個體去追逐個人的成功,而應爲全世界兄弟姐妹的福祉奮鬥。非洲的艾滋病不是隻屬於“非洲”,印度尼西亞的海嘯不是隻屬於“印度尼西亞”——我們思考時不應將其看作“他們”,而應視爲“我們”。他敦促我們“花盡可能多的時間、愛心與精力去考慮那99。9%的人”。

比爾·蓋茨講了自己與妻子梅琳達如何捫心自問“以我們所擁有的資源,怎樣能最大化地造福最多的人”這一歷程。他致力於推進創新型資本主義。在其中,市場力量可以更好地服務於貧困者,極具說服力的闡釋:如何利用紛繁複雜、讓企業與政府獲益的現代科技與創新,在發展中國家拯救生命、改善生活。

他向我們發出挑戰:以你們過硬的文憑、才智和天賦,能否應對重大的全球問題,爲更多人的幸福貢獻力量。他也爲我們送上離別的祝願:“我希望,你們將來評價自己的標準,不單單是以職業上取得的成就,也包括你們爲改變這個世界所作出的努力……以及你們如何善待那些遠隔千山萬水,除了同爲人類之外與你們毫無共同之處的人們。”

兩個截然不同的人,兩場如出一轍的演講。

你可能會問:爲什麼?但我會問:爲什麼不是這樣?我們,作爲穩拿“好工作”的頂尖大學畢業生,有年輕的活力,有社會的認可——我們沒什麼輸不起的。我們也許以爲自己所向披靡、高人一等,從而面臨迷失自己謙遜與對全人類同理心的危險。但也恰恰由於這種優勢,我們隨時能以最佳準備狀態服務於最富挑戰性的願景,投身於最具挫折性的目標。這不是要我們犧牲健康、財富或快樂去爲其他人做牛做馬,事實上,我們應該並且必須爲了全人類的共同利益有所行動, 這不只是藉由個體層面的同情與憐憫,還包括在夢想和卓越層面上進行革新與創造。我們不必放棄自己的生活,恰恰相反,我們可以通過爲更多人幸福的奮戰來改善自己的生活。

我認爲,像名校的畢業生,身處一個獨特而資源豐富的位置,就該爲我們現在身處的世界、爲未來一代又一代人賴以生存的世界全力以赴。我盼望全世界畢業生們,同樣接受這一挑戰,放低身段併爲此努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