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故事禪理故事

名人勵志故事:一針一線縫出了23家直營店

本文已影響 4.75K人 

10年前,潘軍敏的改褲腳的小生意在一家百貨商場做了起來。商場生意穩定,潘軍敏人又活絡,一年下來,盤點盤點,收益還非常不錯。

名人勵志故事:一針一線縫出了23家直營店

這天,潘軍敏正在忙碌,一位年輕女顧客急匆匆走來,遞給他一件外套:“師傅,請問能不能將我這衣服改改?這衣服顏色、款式、風格我都十分滿意,但放了一個冬季,現在穿腰圍粗了點。”潘軍敏接過衣服看了看,改動不難,便接下了這單活。衣服改好後,女顧客一邊付錢一邊道謝:“以前還有私營小裁縫店給改改袖子修修腰身,現在呢,這樣的小店打着燈籠都難找。商場裏的修改部吧,又多隻給褲子扦扦邊什麼的,根本不接這種活。要是你們不嫌麻煩,擴大業務範圍,那可就好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潘軍敏一激靈,一個念頭閃出來:如果有目的增加些改衣項目,會不會發展空間更大?

在進行市場調查後,潘軍敏大膽地擴充了業務範圍,將業務分爲兩類:新衣修改和舊物翻新。由於以前有過服裝行業從業經驗,手中也握有一部分資源,在經營一段時間後,根據客戶需要,潘軍敏又增加了一項:皮具翻新。新業務不僅提高了潘軍敏的收益,更讓他的名氣一天比一天大,不久,另外幾家百貨公司主動找上門來,要和他合作。

註冊店名“一針一線”

不久,他便發現了更大的問題。潘軍敏一直只和傳統百貨商場打交道,在他看來,將店面開在這裏,一是租金相對便宜,二是各大服裝專櫃有現成的生意,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和商場合作會讓顧客覺得信譽有保障。因爲這三點,潘軍敏從沒動過抽離商場、獨自在外開店的念頭。可凡事有利也有弊,許多傳統百貨商場有自己修改衣服的櫃檯,即使願意和潘軍敏合作,也沒有把他太當回事——改改衣服嘛,又能賺多少錢呢?因爲這些想法,潘軍敏的鋪面經常被商場安排在安全通道里,逢到消防檢查,他就得關門歇業幾天。此外,因爲店面安全保障不到位,負責改衣服的'師傅常常不敢把貴重的衣服放在店裏,只能下班時抱回家。天長日久,潘軍敏覺察出問題了:這樣下去,絕不是長久之計。要想長足發展,還得打進注重品牌和形象的外資百貨商場,尋求與其合作。

有了主意後,潘軍敏首先找到了淮海路的百盛。在詳細瞭解他的情況後,百盛給他定下了基調:一旦我們定下來要合作,你這塊地方就必須像一個形象專櫃一樣做好,要規範化、制度化、品位化。一席話,讓潘軍敏第一次感受到了尊重,他立刻同意了對方的建議,一週後,具體的合作方案就擺在了百盛負責人的辦公桌上。

受百盛的鼓勵,潘軍敏決定按專業模式構建他的改衣店。他先以最快的速度註冊了店名“一針一線”,隨後對店鋪進行了規範化調整。每家店鋪,都由3名專業改衣師傅和一名前臺組成。師傅只負責改衣,不與顧客直接交談,溝通的事由前臺負責。前臺既是接待員,同時也擔任店長的角色,除了服務耐心,還必須熟知服裝修改的各種工藝,上崗之前,要跟不同的改衣師傅學習半年時間,一邊培訓一邊工作。每接待一位顧客,前臺都必須敲定每個細節,有時候還要簡單定型打樣,讓顧客試穿以後再正式修改。一切,全按專業化、標準化、品牌化的模式進行。

爲了進一步擴大知名度,拓展“一針一線”,在傍上百盛這棵“大樹”獲得穩定客源的同時,潘軍敏還將步伐踏進了其他外資商場,他不時去各大商場拜訪專櫃的負責人,發發傳單、送送小禮物,再介紹介紹“一針一線”。時間久了,關係網便通了,只要有客人需要修改衣物,專櫃的人就會介紹“一針一線”。漸漸地,潘軍敏有了更多回頭客,幾次修改下來,客人們發現這裏的手藝還不錯,於是更爲複雜的單子也接踵而來。

知名度和美譽度的一步步擴大,讓潘軍敏名氣大增,不久,衆多商場便慕名找到潘軍敏,邀請他去開分店。就這樣一家接着一家,3年後,潘軍敏的“一針一線”就發展到了10家直營店。2009年,在上海連續開出17家直營店後,潘軍敏將“一針一線”帶到了無錫,開出了無錫分店。隨後,2010年4月,他又進軍蘇州,“一針一線”火了,不僅利用23家直營店覆蓋了上海和周邊城市,還成了中高端收入人羣玩改衣時尚的必行之處。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