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故事名人故事

陸游感人的故事

本文已影響 4.9K人 

陸游感人的故事

陸游感人的故事

陸游出身於官宦。父親陸宰是一個具有愛國思想和民族氣節的官員。同他交往的也都是憂國憂民的志士仁人。這些人經常在陸家談論國家興衰,民族滅亡的大事。當他們談到悲憤之處,有的拍案大罵,怒髮衝冠,有的義憤填膺,愴然涕下。少年陸游看到這景象,深深地被父輩們的愛國激情所感動。陸游自小勤奮好學,特別注意攻讀兵書,學練劍術。每當父親同那些友人學者秉燭夜談時,正是小陸游增長見識的好機會。他總是不聲不響地坐在一旁,凝神傾聽,銘記心坎。這種家庭親友間的愛國思想和高尚情操,對他耳濡目染,薰陶默化。因此,陸游很早就立了“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報國壯志。

陸游成年後即以恩蔭補授登仕朗。紹興二十四年(1154)他應試禮部,並列第一,因爲“喜論恢復”,“語觸秦檜”,被主和官吏罷免。乾道六年(1170),詩人去四川任通判,閱二年,調任四川宣撫司於辦公事兼檢法官。陸游入幕後,積極贊助活動。這個時期的戰鬥生活,是他一生中最爲奮發的時期。這個時期的戰鬥生活,也成爲了陸游許多愛國詩篇的現實基礎。

陸游感人的故事

此時的南宋戰火紛飛,女真統治集團大肆進攻南宋領土。女真統治集團佔據了江淮以北的大片土地,可南宋統治集團昏庸無能,推行屈辱其和的政策,向金朝搖尾乞憐,屈膝投降,從而使原來就沒有開國氣象的南宋更加顯得人心消沉,國勢更加萎靡不振。此時滿懷愛國激情的青年詩人陸游用其豪邊悲壯的筆調唱出了激昂雄壯的戰歌,抒發出了國土分裂的悲怯,他那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顯露無遺[]。

我們在他的愛國詩篇中首先看到的便是詩人渴望故土能夠早日恢復,祖國能夠早日統一的強烈的願望。“四海一家天曆數,兩河百郡宋山川”“要挽天河洗耳恭聽洛嵩”“何日王師從天下,雷雨項洞收槍”詩人常常藉助他自己豐富的想象把他時刻不忘恢復神州的愛國壯志與理想抒寫出來。“晝飛羽檄下列城,夜脫貂裘撫降將”這是詩人想象王師出征北伐,勢如破竹、盡復失地的情景;“黃河與函谷,四海通舟車。士馬發燕趙,布帛來青徐。先當營七廟,次第畫九衢”、“涼州女兒滿高樓,梳頭已學京都一樣。”這是對勝利後人民重建家園,四海之內皆和平景象的美好憧憬。爲了早日實現這種理想,詩人在夢裏也念念不忘收回淪陷區的計劃。“夢裏都忘困晚途,縱橫草疏論遷都”詩人把自己報國,壯國的熱忱統統從詩歌中表現出來,強烈地表達了自己的愛國壯志。

南宋統治集團內主和派禍國殃民的罪行及貪生怕死的行徑令詩人無比憤慨,他以詩代槍深刻、銳利地揭露了主和派人物所推行的屈辱投降的政策。“公卿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岳飛”“諸公可嘆善謀身,誤國當時豈一秦(檜)”這種揭露是很深刻的。同時,詩人還刻劃了這些人沉湎聲色,苟且偷生,置國家安危於不顧的醜惡嘴臉:“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絃”,“東家喚客宴畫堂,兩行玉指調絲簧,錦繡四合如垣牆,微風不動金猊香。”

南宋的黑暗統治,女真族的非法入侵使陸游抱定了愛國復仇的強烈願望,但是,擺在詩人眼前的卻是南宋小朝廷的屈膝偷安,主和派地不斷排斥、迫害愛國人物的殘酷現實。因此詩人常常感嘆:“塞山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得天獨厚斑”“胡未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這不僅僅是詩人憤慨心情的表露,也是詩人對南宋暗黑統治的強烈控訴。然而詩人不畏難艱,不怕高壓,紿終堅持愛國立場,絲毫也沒有改變北定中原的理想,他把自己的歡樂、痛苦、理想和現實都寫進了作品,形成鮮明的對照,充分表現了自己不復國土心不平的志向。

公元1207年,陸游82歲時,得知朝廷下詔伐金,興奮之中寫下了《老馬》一詩。“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爲國平燕趙”,表示了“老馬”也要奔赴疆的豪情。

陸游感人的故事 第2張

公元1210年,85歲的陸游懷着“死前恨不見中原”的遺恨,和無極憂國憂民的悲憤,與世長辭了。在他瞑目之前,那頑強的生命火花,作了激情洋溢的爆發,直抒胸臆的呤唱,這就是傳誦千古的名詩《示兒》:“死去原知忘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激昂慷慨,雄渾豪放的短短28個字,直接表述了廣大人民恢復國土的願望,洋溢着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陸游的一生,是爲國家統一而努力奮鬥,努力歌唱的一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