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故事名人故事

老子經典故事幾則

本文已影響 2.31W人 

老子經典故事幾則

老子經典故事幾則

老聃居週日久,學問日深,聲名日響。春秋時稱學識淵博者爲“子”,以示尊敬,因此,人們皆稱老聃爲“老子”。下面是幾則老子經典故事。

故事一:老子降青牛的傳說

相傳,野牛是被老子李冉給降伏後才成爲人們耕種幫手的。

老子經典故事幾則

據說在老子少年時期,在太清宮南面的一座大山上,突然出現一羣野牛,這羣野牛都是體格龐大、雙角朝前的怪物,在一個頭牛的帶領下到處騷擾附近的村莊。由於這羣的野牛總是集體出動,所以附近的各種動物都很懼怕,不要說豬狗之類的,就連虎豹等猛獸都懼之三分。

一日,老子李冉和本村的同伴“二子”瞞過大人一起到南山下割草。不長時間,倆個小夥伴就把籃子都割滿了,看看天尚早便一起做起遊戲來。他們把鐮刀插在地上,兩人一起站在遠處用老子李冉手中的乾坤圈套鐮把玩。正玩得起勁時,突然聽到“哞”的一聲,山頭上出現了一頭巨大野牛。老子李冉看見這個從來沒見過的龐大東西,猜測這便是人們傳說能驚走虎豹的野牛,便想除掉這東西爲百姓除害。於是便鎮定地拿起鐮刀向牛走去,二子一看也拿着鐮刀隨老子一起往山上走。再說那從未見到過對手的野牛一見這陣式,也是用前蹄刨刨土振作起十二分的勇氣向山下奔來。快到近前時把頭一低,一個猛竄就想把倆人給抵死,只見老子李冉二人忙把身子一蹲,那牛正從他倆頭上竄了過去。老君見那牛氣勢,便想給他點厲害、殺 殺 它的威風,隨即猛地站起身來舉起鐮刀朝那牛屁股上狠狠砍去。只見這鐮刀只露出了鐮刀柄,把那牛痛得一蹦老高撒開蹄子就往山上跑。倆人一見那牛被打跑了,便喊叫着隨着那牛追上了山。

那傷牛一口氣跑到半山坡鑽進一個很大的洞裏,老子李冉和二子正準備到洞裏抓個瓷實的,猛聽到一聲吼叫震得整個大山直顫,隨着聲音一頭比剛纔的牛要大出一號來的巨大的青牛從洞裏竄了出來。它竄出洞口後,往半山坡一站,見是兩個小孩,氣得暴跳如雷,對着他倆先亮了個下馬威。真夠兇的!但見它把頭一低,伸出舌頭往滿荒草的地上舔,“嗤啦”一聲,舌頭過去的地方一片精光,連地皮都被它舔起有半尺多深。它心說:“自從佔山爲王以來,哪裏吃過半點虧,今天倒被你倆小孩子佔了便宜,真有失尊嚴,看我怎樣收拾你倆。它大叫一聲。老子李冉看着這個大頭大嘴大蹄盤、頭上那兩隻角向前伸着的大青牛,猜想這一定是傳說中的頭牛。只見這頭野牛一個餓虎撲食就撲向兩個孩子,兩個孩子都閃身一躲,卻見二子躲的稍慢一些,那大青牛已竄到二子身邊,朝着二子就是低頭一抵,二子也不急慌,閃身躲過後便勢抱住了大青牛的前腿。那大青牛見腿被人抱住,急得張口就要咬二子。老君一看猛竄上去,用手裏的乾坤圈對準大青牛的上牙就是一下,咔嚓一聲,大青牛的上排牙被砸掉了。這大青牛羞惱成怒,身子猛一橫,把老君撞倒地上,它低下頭去伸出舌頭“呼嗤”一下,就把二子捲進肚子。老君見二子被老牛捲進肚裏,急得他怒從心中起、勁從骨中生,在大青牛正低頭躬背衝到他眼前時,他猛地站起身,一把抓住牛角一個翻身就騎上了牛背,他用腿把牛背夾緊,兩手握住兩隻牛角使勁向後一搬,一下子把牛角搬了個方向,大青牛疼得亂蹦亂跳想把老君從背上甩下去。這老君摘下乾坤圈把牛鼻子牢牢穿住,這一下大青牛老實了,老君跳下牛背用鐮刀又把牛蹄子切成兩半,這一下大青牛徹底不動了。老君回身狠勁一託大青牛的肚子,把它胃裏的東西連同二子一起都給擠了出來,二子不一會就醒了過來。

於是,老君便和二子騎上大青牛,高高興興地往山下走,沒走多遠,老君發現後面跟了一羣大大小小的牛。原來,這些牛見頭牛被老君治服了,便都乖乖地跟了下來。老君把它們趕到村邊的一片草地裏專門馴養這羣牛,只許他們吃青草,還教它們拉犁拉車。

從此,由野牛馴養出的家牛,都是犄角朝後、蹄子兩半的樣子,不僅吃東西還要反芻而且只會拉車、耕地了。

故事二:聖人辭世

老聃長壽,一百六十餘歲仙逝,鄰里皆來弔唁。老人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念老子順民之性、隨民之情、與世無爭、柔慈待人的大德大恩,皆悲不自勝。老子好友秦佚來弔唁,至老子靈旁,不跪不拜,拱手致意哭號三聲即止。待其欲轉身回去時,鄰人攔住問道:“汝非老子好友乎?”秦佚答道;“當然。”鄰人道:“既爲老子好友,如此薄情少禮,可乎?”秦佚道;“有何不可?”鄰人聞言,由怒轉,大聲責問道:“其理何在?”秦佚笑道:“吾友老聃有言,生亦不喜,死亦不悲。汝可聞乎?昔日老聃之生也,由無至有,聚氣而成,順時而來,合自然之理,有何喜哉?今日老聃之死也,由有歸無,散氣而滅,順時而去,合自然之理也。有何悲哉?生而喜者,是以爲不當喜而喜也;死而悲者,是以爲不當悲而悲也,放生時貴生,死時怕死,皆是以己之意願而強求生來、強求死去也,皆背自然之理而任己之情也。如安時而處順,則哀樂不能入也。而背自然、違天理,合於道乎?不合於道,可爲老聃好友乎?老聃好友者,遵其言而動、順於道而行者也。吾既爲老聃之友,故能以理化情,故不悲。”

鄰人聞之,似有所悟,又問:“汝既不悲,何以哭號三聲?”秦佚笑道:“吾哭號三聲,非因悲也,是與老聃辭別也。一號,言其生而應時,合自然之理也二號,言其死而應時,合自然之理也;三號,言其在世傳自然無爲之道,合自然之理也。老聃舉足而應時,動止而合道,吾有何悲哉?”衆鄰聞之,皆言秦佚乃老聃真友,故推其爲主葬之人。合土之時,秦佚頌悼文道:“老聃大聖,替天行道,遊神大同,千古流芳。”

故事三:點化陽子居

一日,老聃騎牛行至樑(今河南開封)之郊外,正閉目養神,忽聞有人大呼“先生”。老聃聞聲,睜開雙目,發現是弟子陽子居。

陽子居,魏國人,入周太學,聞老子淵博,曾私拜老子爲師。沒想到在樑會與老子相遇,陽子居慌忙從高頭大馬上翻身而下,掀起錦綠長袍,跪拜於老聃所乘青牛前。老聃下來,扶起陽子居,與之相併同行[]。

老聃問道:“弟子近來忙於何事?”

陽子居施禮道:“來此訪先祖居,購置房產,修飾樑棟,招聘僕役,整治家規。”

老聃道:“有臥身之地、飲食之處則足矣,何需如此張揚?”

陽子居道:“先生修身,坐需寂靜,行需鬆弛,飲需素清,臥需安寧,非有深宅獨戶,何以能如此?置深宅獨戶,不招僕役,不備用具,何以能撐之?招聘僕役,置備用具,不立家規,何以能治之?”

老聃笑道:“大道自然,何須強自靜。行無求而自鬆,飲無奢而自清,臥無慾而自寧。修身何需深宅?腹飢而食,體乏而息,日出而作,日落而寢。居家何需衆役?順自然而無爲,則神安體健;背自然而營營,則神亂而體損。”

陽子居知己淺陋,慚愧道:“弟子鄙俗,多謝先生指教。”

老聃問。“安居何處?”

陽子居道:“沛(今江蘇沛縣)。”

老聃說:“正好相伴同行。”陽子居很高興。欣然與老師結伴向東而行。 行至難水,二人乘船而渡。老聃牽牛而先登,陽子居引馬而後上。老聃慈容笑貌。與同渡乘客談笑融融;陽子居昂首挺胸,客人見之施之以座,船主見之奉茶獻巾。難水過,二人騎牲繼續前行。老聃嘆道:“剛纔觀你神態,昂首挺胸傲視旁人,唯己獨尊,狂妄自大,不可教也。”陽子居面帶愧色,懇言道:“弟子習慣成自然,一定改之!”老聃道“君子與人處,若冰釋於水,與人共事,如童僕謙下;潔白無瑕而似含垢藏污,德性豐厚而似鄙俗平常”。陽子居聽後一改原來高傲,其貌不矜亦不恭,其言不驕亦不媚。老子贊曰:“小子稍有進!人者,生於父母之身,立於天地之間,自然之物也。貴己賤物則背自然,貴人賤己則違本性,等物齊觀,物我一體,順勢而行,借勢而止,言行不自然,則合於道矣!”

故事四:智言妙語

太子傅教學方式很特別,他不是光講課程,而是現場教學。太子傅每次接人待物時,就讓學生們事先坐在屏風之後,不能說話吵鬧,要安靜聆聽。而接待完各路諸侯,送走客人後,太子傅就把學生們叫出來,讓各自談談剛纔聽完對話後的心得收穫。學生們都很謙虛,說學生不敢妄言(因爲真不會)。輪到李耳回答時,李耳答道:學生知識和視野有限,只能表達學生看到的觀點,請先生指正。(說話之前已有退路)

先生:你說吧。

李耳:學生根據先生一直以來的教導,加上學生淺薄的理解,學生以爲……(話外音:有功勞是先生的,有問題了是學生的淺薄,和先生無關)

太子傅一聽覺得這個學生蠻有水平,就提一兩點李耳沒考慮到的。李耳剛說了兩點,先生又加了兩條,於是他又有了更多的思路。

李耳:先生之言是真言也,一句話醍醐灌頂,學生豁然開朗。先生指點對學生至關重要,借先生真言,學生一一道來……

太子傅:孺子可教也。

李耳:是先生教導有方。

故事五:第一次拜會周天子

公主發現自己說不動李耳,就出了一個狠招,公主說,我這一次是第一次鄭重其事的請你(李耳已經認出她了,她還不知道)。她很忐忑,第一次以女裝示現,而且見的是她的父王。李耳也忐忑,因爲認出了以爲只是見她,沒想到還要見一個大人物。李耳一見這個人就知道他是誰,這個人也知道李耳是誰,三個人彼此都知道卻假裝不知道。

周天子:你覺得當今天下如何?

李耳:我在的天下挺好。(他指的是太子府。你是天子來問我,我說天下不好,你肯定刁難我。外面戰爭不斷,我說天下好卻又違背良心。)

周天子:如何讓天下更好?(心裏還算滿意,你待的地方也是我的地盤,這也算是表揚我。)

李耳:有道就好。

周天子:怎麼有道?

李耳:好就是道。

周天子:那什麼是好?

李耳:你好我好大家好。

周天子發現這個傢伙說的簡單,內涵卻極深。大家好有多大呢?全天下都好就是有道,如果全天下不好就是沒道。其意鋒利不覺讓人出冷汗,繼續問道:你年齡如此小,何以談天下?!

李耳: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天下人自然可以談天下。

周天子:你覺得小女如何?(無法繼續只好轉移話鋒)

李耳:天子有道,所以她也很好。(心裏想我很喜歡她,她很好。還給天子一個甜點,是天子教育得好。公主臉紅)

周天子:你認爲她很好,你也論天下,我想好上加好。(周天子本想把公主嫁給晉國或楚國的太子,他也想看看這個人如何,如果真的很厲害可以留在這裏,其實是想讓他“嫁”給公主。)

李耳:像我們現在這樣,很好。(李耳很清晰,知道這是全天下必爭之地,是個漩渦。)

周天子:你不在其位,不懂其累。(你沒在她的位置,不知道她的累,她在其位,就要承擔她的責任。)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