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故事名人故事

富蘭克林:自學同樣能成才

本文已影響 8.29K人 

富蘭克林:自學同樣能成才

富蘭克林:自學同樣能成才

富蘭克林:自學同樣能成才

1706年富蘭克林出生於美國波士頓,他在少年時代,由於家庭貧困,沒受過幾年教育,但他一直憑着自己頑強的毅力自學着各種知識。

1746年,一位英國學者在波士頓表演了電學實驗。富蘭克林懷着極大的興趣觀看了他的表演,並被電學這一剛剛興起的學科深深地吸引住了。從此,他便開始了電學的研究。

早在數年前,人們並不知道電爲何物,一些人認爲,雷電是上帝在發怒。一些人士不以爲然,他們曾試圖解釋雷電的起因,但都未成功,學術界比較流行的觀點是,雷電是“氣體的爆炸”。

在一次研究的意外事件中,他得到啓迪。有一次,他把幾隻萊頓瓶(一種可充放電的容器)連在一起,以加大電容量。不料,實驗的時候,守在一旁的妻子麗德不小心碰了一下萊頓瓶,只聽得“轟”的一聲,一團電火花閃過,麗德被擊中倒地,面色慘白。她因此休息了一個星期身體纔得到康復。

“萊頓瓶發出的轟鳴聲,放出的電火花,不是和雷電一樣嗎?”富蘭克林大膽地提出這個設想。經過反覆思考,他推測雷電就是普通的電,並找出它們兩者間的12條相同之處:都發亮光;光的顏色相同;閃電和電火花的路線都是曲折的;運動都極其迅速;都能被金屬傳導;都能發出爆炸聲或噪聲;都能在水或冰塊中存在;通過物體時都能使之破裂;都能殺死動物;都能熔化金屬;都能使易燃物燃燒;都放出硫磺氣味。同時,他把自己的想法寫成了一篇名叫《論天空閃電和我們的電氣相同》的論文,並送給了英國皇家學會,但遭到了許多人的嘲笑。有人恥笑他是“想把上帝和雷電分家的狂人”。

可富蘭克林並沒有灰心,他繼續實驗着,他決心用事實來證明一切。

1752年6月的一天,在北美洲的費城,富蘭克林做了一個轟動世界的實驗:這天下午,天色陰暗,烏雲滾滾。天空中不時閃爍着青白色的電光,傳來一陣陣沉悶的雷聲,眼看一場可怕的暴風雨就要來臨了。

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威廉帶着風箏和萊頓瓶,奔向郊外田野裏的一處空曠地帶。這可不是一隻普通的風箏:它是用絲綢做成的,在它的頂端綁了一根尖細的金屬絲,作爲吸引閃電的“接收器”;金屬絲連着放風箏用的細繩,這樣細繩被雨水打溼後,也就成了導線;細繩的另一端繫上綢帶,作爲絕緣體(要乾燥),避免實驗者觸電;在綢帶和繩子之間,掛有一把鑰匙,作爲電極。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連忙乘着風勢,將風箏放上了天。風箏,像一隻矯健的鳥兒,漸漸地飛到雲海中。父子倆躲在草棚的屋檐下,手中緊握着沒有被雨水淋溼的綢帶,目不轉睛地觀察着風箏的動靜。

突然,天空中掠過一道耀眼的閃電。富蘭克林發現,風箏引繩上的纖維絲一下子豎立起來。這說明,雷電已經通過風箏和引繩傳導下來了。富蘭克林高興極了,他禁不住伸出左手,觸碰一下引繩上的鑰匙。“哧”的一聲,一個小小的藍火花跳了出來。

“這果然是電!”富蘭克林興奮地叫了起來。

“把萊頓瓶拿過來。”富蘭克林對威廉喊道。他連忙把引繩上的鑰匙和萊頓瓶連接起來。萊頓瓶上電火花閃爍,這說明萊頓瓶充了電。

事後,富蘭克林用萊頓瓶收集的雷電,做了一系列的實驗,進一步證實了雷電與普通電完全相同。富蘭克林的這一風箏實驗,徹底地擊碎了閃電是“上帝之火”、“空氣爆炸”等流行的說法,使人們真正認識到雷電的本質。因此。人們說:“富蘭克林把上帝與閃電分了家。”

1763年,俄國著名電學家利赫曼爲了驗證富蘭克林的實驗,在操作時,不幸被一道電火花擊中身亡,這是做電實驗的第一個犧牲者。血的代價使許多的科學家都離開了雷電試驗,而富蘭克林的“風箏實驗”並沒結束,之後他又研製出了“避雷針”。

富蘭克林的一生都在爲科學而獻身,他不僅是探索電學的先驅者之一,更是一位卓越的科學家以及社會活動家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