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故事名人故事

養蜂人的故事,58年來甜蜜的釀造者

本文已影響 1.18W人 

養蜂人的故事,58年來甜蜜的釀造者

執着的養蜂人,58年來甜蜜的釀造者

“傳承”是一份執着,是一份責任的堅守,是與無數個想要掙扎放棄後內心的堅定。在許多人看來,堅守是值得敬佩的,“傳承”也是翹首引領的。但對於堅守的孤獨與艱苦幾人能克服,這是一份艱鉅的任務。浙江省溫州泰順百丈的一位老人用一份匠人精神,歷經 58 年漫長的守候。在堅守中“傳承”,他叫鄭李賢。

老人家中世代爲醫,(“鄭久和”藥鋪,由老人的父親創立)從小他便常在藥鋪裏幫忙,因此在耳濡目染之中,學會了很多醫理,同時也學習到了做爲醫者的那一份耐心和堅持。在一次學習過程中,他發現“蜂蜜”的藥用價值極高,【蜂蜜被譽爲“大自然中最完美的營養食品”,含有與人體血清濃度相近的多種無機鹽和維生素、鐵、鈣、銅、錳、鉀、磷等多種有機酸和有益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經過這些瞭解這使他又驚奇又興奮,便萌生出了一個想法。那時的他覺得養蜂可以作爲一種愛好和生活的調劑品。然而白駒過隙,一晃 58 年過去,沒想到當初的一個小興趣卻讓他堅持到了今天。

早年,因百丈鎮建飛雲湖水庫,社區居民被移民後,當初的“鄭久和”藥鋪也隨着老房子一同沉睡在飛雲湖湖底,如同那深幽且寂靜的湖水一般,“鄭久和”也逐漸被人們所遺忘。只有他常常凝神看着家中從原來的藥鋪中搬來的藥櫃,也常拿着家中的舊藥書手記(“藥書手記”老人學醫時的參考文獻)拉着孫女講訴他過去的點滴。

如今佈滿灰塵的藥櫃在曾經有着怎樣的熱鬧場景他彷彿還記憶猶新,人多的時候,藥櫃開開合合的聲音彷彿還如昨日的光景般在耳邊迴響,藥書手記也常在人的手中發出急促的聲響,那一頁頁翻過的聲音就像昔日的歡聲笑語潛伏在他的腦海中。他常常覺得那是它們在說着屬於它們的語言,來抓藥的人聽不懂,但藥鋪裏的人卻聽得懂。

所幸,養蜂還能讓他感覺到他與“以前”的那一根“線”還連接着。也許,養蜂就是命中註定的,是冥冥之中“鄭久和”藥鋪替他選擇的。

在堅守的道路上,總是要經歷一些磨難後,才能成長,懂得珍惜。

記得在四十幾歲的時候他在東坑遇到過最嚴重的養蜂人最爲懼怕的“爛蟲病”(又稱“幼蟲病”,蜜蜂幼蟲病包括美洲幼蟲病、歐洲幼蟲病、囊狀幼蟲病等。另外,蜜蜂黃麴菌病、白堊病也危害幼蟲,亦屬於幼蟲病範疇。),從那以後他一直都很小心地對待他視如珍寶的蜜蜂。然而在 2012 年“爛蟲病”還是發生了,據老人回憶說最先是從廣東開始傳染,逐漸蔓延到了全國。一箱接一箱的蜂羣開始感染“爛蟲病”,老人無助又無奈。眼看着五十幾箱蜜蜂因“爛蟲病”而逐漸死亡,多少個不眠的夜晚老人焦頭爛額地想着對策,除了心疼就是以淚洗面。

那段時間,老人幾乎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去拜訪有經驗的養蜂人想要尋得對抗“爛蟲病”的良方,但都沒有十分顯著的效果。老人說:“比較有效根治“爛蟲病”方法,是將整箱被感染的蜂巢埋在地底下,而這一方法的時間跨度大致需要兩年。”

在處理了近 50 箱受感染的蜂巢後,僅剩一箱未受感染。最讓他心痛的是存活下來的唯一一箱蜜蜂也再不久後的一個夜裏被人搬走不知所蹤。老人還回憶說,此後的兩年多裏蜜蜂幾乎無法人工繁殖,只得讓它自然繁殖後再收回來,而這一等就是兩年。

從最初的自己製作養蜂的蜂箱、蜂架、蜂脾和蜂礎到後來逐漸摸索出自己的養蜂經驗,如蜂箱一定要放置稍微傾斜以便排出蜜蜂在採回花粉時帶回的水分,以及在割蜜時的講究

老人的孫女一邊播放老人割蜜的視頻一邊笑着對我們說:“我爺爺什麼事情都要自己親自動手,不肯讓別人幫忙,總嫌棄我和我奶奶笨手笨腳弄不好”。

老人也帶出過很多徒弟,他們大多來自附近鄉鎮居民,但他在收徒弟之前,必須要求他們能做到“堅持做最好的蜂蜜,不摻雜任何不屬於蜂蜜的物質”。如果認定了養蜂這一行的話就一定要堅持下去,一定要保持一顆單純的心去從事這一行業,養好蜂產好蜜。

蜂蜜的多少從來都憑靠氣候而定,由於今年的雨水充沛,蜂蜜盛產,相比去年產量增加近一倍,這也讓老人發了愁。因爲往年家中的蜂蜜大多是依靠來百丈遊玩的遊客,附近社區居民和兒子和孫女帶到城裏去賣。銷售渠道比較單一,況且今年產量又好。

“老”養蜂人,一個“老”字,傳達了老人 58 年的執着和守候,述說了 58 年來無數個日夜的勤勞,也包含着老人伴侶在他背後多年來無聲的支持。一個“老”字,也是我們對這位可愛且勤懇的養蜂老人所能致以的最高敬意。

人活一世,願尋得一業操守到老,尋得一伴相扶到老,從此琴瑟在御,歲月靜好。

如果,你認同老人的精神,希望像老人一樣的堅守,能夠在如今繁雜的社會中始終秉持着一顆“本心”堅持下去。那麼,請你用行動來表現你的支持。


推薦閱讀:

80後海歸川妹回鄉養蜂創業,年收入800多萬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