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故事哲理故事

含有人生啓示的文章

本文已影響 1.89W人 

含有人生啓示的文章

含有人生啓示的文章

導語:就像你一樣,世界就是這樣。這句話的真正理解是:您必須足夠堅強,以至於其他人都不敢對待您。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三篇含有人生啓示的文章,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含有人生啓示的文章

一、《保持專注,世界纔會爲你讓路》

1

小敏在年初給自己買了10本書,定的目標是讀完這些書,並輸出10篇讀書心得。

可到現在,大半年過去了,第一本才翻了一小半,其它九本連包裝都沒扯開。

半年看一本書的速度,也確實是很讓人鬱悶了。

小敏說,她每次捧起書,看一會兒,手機聲音一響,就不由自主地打開了。

有時候也就是看個時間,就忍不住要打開手機刷個朋友圈,看到朋友圈裏閨蜜發的漂亮照片,就還想去網購一件一模一樣的衣服……

打開電腦,一邊網購,一邊點着右下角的八卦彈窗……

或者是想起還有電費沒繳,陽臺上的花沒澆,書就被放在一邊了。

所以,她從來沒有哪一次認真閱讀超過十分鐘。

看似一些不花時間,動動手指的小事,其實是消耗專注力的“黑洞”。

在閱讀時,我們需要高度專注,才能進入深度思考的狀態,久而久之,注意力集中了,看書的效率才能上來。

如果我們總是惦記着雜事,結果一定是時間花了不少,卻收穫甚微。

有段時間,我也很 “貪心”,每天總想着完成儘可能多的事情。

寫完1個小時的稿件,又想着讀會書,讀了半小時,又想着英語單詞還沒背,一天下來的我,不但被“多任務狀態”弄得身心疲憊不說,且毫無充實感,感覺什麼都做了,但什麼也沒完成。

想做很多,但每件事情都是蜻蜓點水,缺乏專注完成小事的能力,是我們很多人的通病。

一旦你習慣了把時間切成碎片,就很難對一件事情專注了。

所以,即使有時候你在做事的時候放在一邊的手機沒響,你也會忍不住要開鎖。

2

前幾天看了一部紀錄片,很有感觸。

紀錄片講的是一位古鐘錶修復師的故事。

王師傅的專長是修復文物鐘錶,他曾遇到過一件非常棘手的任務:修復“變魔術人鍾”。

這不是一件普通的文物,它的內部結構有如迷宮一般複雜;而且僅此一件,許多零件只能修不能換;甚至有的微小的部件只有一毫米長。

這項不可思議的工作在王師傅的專注下,順利完成了,整整耗時一年。

王師傅十六歲入行,從事鐘錶文物修復事業四十多年。

記者問如何才能四十年如一日地專注一件事,王師傅是這樣回答的:

乾的時間長了,慢慢就磨出來了;

要是真坐不住那你就得改行了,其中最重要的還是得喜歡它,喜歡才能長久專注。

實在覺得煩躁,出去走幾圈再回來幹。

簡單的事重複做,你就是行家;重複的事用心做,你就是專家。

他用自己的專注,成爲了時間的修復師。

你有多專注,就有多專業。

有時候並不是你水平太業餘,而是你太貪心,精力太過分散,耗掉了你通往專業的潛力。

李小龍曾說:我不怕練一萬種招式的人,只怕一種招式練一萬遍的人。專業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往往這就需要枯燥地重複,和漫長地等待。

工匠精神就是專注一件事,並做到極致。

3

一件事無論你覺得多枯燥,一旦投入,立刻會變得生動起來,愉悅也就隨之而來。

心無旁騖能加快你前行的速度,只要你敢專注,再遙遠的目標都能實現。

網上一位家庭主婦,每天花上8小時刺繡,堅持了5年。她專注於出品美食刺繡,現在的作品幾乎可以以假亂真,一針一線都十分精美。

她也爲此收穫了大家的喜愛,甚至還被某世界品牌挑中,以藝術家的身份受邀參加展覽。

這個時代讓專注能力越來越稀缺,所以掌握它的人就越容易脫穎而出。

之前被大家盛讚的名牌大學保安也是如此。

他中專畢業,爲了成爲一名大學老師,便一路過關斬將,考大專,攻本科,考研,花了將近10年時間。

如今成爲了一名大學法學副教授,同時還出版了2本法學教材,深受學生的喜愛。

我還記得他在採訪中說的那句話:專注很重要,因爲它我才能不斷堅持。

什麼是最難的事情?大概是沉下心做一件事,並且一做就是一輩子。

保持專注,這個世界纔會爲你讓路。

二、《生活的樣子,說到底是你自己決定的》

1

有天,我和小A約飯,小A不開心地說,她的室友開始跟她冷戰模式了。之前,她們都是四五千的工資,一樣的單身。不久前,小A跳槽了,月薪8000,並且有了男朋友。於是,室友看她不爽了。

爲緩和關係,小A請室友吃大餐。吃飯時,室友忍不住說:“你運氣多好啊!能力不咋的,卻能找到月薪8000的工作;長得也一般,還能找到帥氣多金的男朋友。”

小A很鬱悶地迴應:“你別看我現在這樣,我以前剛來北京住隔斷間的時候,隔壁男生說個夢話我都能聽見。剛工作的時候,我每天上班要工作,下班還要學習怎麼做好工作,我也不是那麼容易就拿到這8000月薪的。再說,我現在不是也常常加班嗎?”

聽完這些,室友沒再說話。

我想,當朋友之間開始用比慘才能繼續交往下去的時候,大概這段關係也到盡頭了。

雙方都在谷底的時候,可以愉快地玩耍,當小A逆襲了,室友卻心理不平衡了,覺得小A運氣太好了。她只是沒看到,同樣9點上班,當小A7點起牀收拾、打扮精緻出門的時候,她8點半才起牀匆匆忙忙洗把臉;下班後,當小A忙着學習專業知識、開拓新業務的時候,她已經沉迷於偶像言情劇了。

你把時間花在哪裏,你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吐槽別人運氣好的時候,請先看看自己每天在忙什麼。

2

學妹小暖前一段時間來找我,讓我教她寫文章。我給她推薦了幾個公號和一些經典書籍,告訴她寫作要注意什麼。我也將自己寫作上的小夥伴的聯繫方式給了她,告訴她有任何不懂的都可以去問。

學妹感激地說:“謝謝你,我一定好好寫。”

過了一週多,她興高采烈地發給我一個文檔,“我寫的第一個故事,快來看看啊。”

我想,新人寫文的質量估計不會太高,但也說不定很有天賦呢。我抱着鼓勵的心態打開了文檔,雖然有些許失望,但覺得第一次寫,不太理想也屬正常。寫文也是要有天賦的,如果沒有,那就要非常努力以彌補自己的不足[]。

我問她:“你最近看了什麼書啊?有沒有開始爲下一篇積累素材?”

她說:“我看了幾個公號的文,覺得他們寫得挺好的。素材我還沒有開始積累呢,感覺這是一個很麻煩的工程。”

我說:“積累素材確實需要過程。”

學妹說:“我以後再弄哈。”

我嘆口氣,說:“那你加油,慢慢來,總會好的。”

過了一個月,我又去問她:“你的文寫得怎麼樣了?”

學妹說:“哦,不寫了。好不容易寫一篇,都沒有人轉發。我覺得我根本不適合做才女,還是好好學化妝,做個美女吧。”

後來在朋友圈,我看到她買了一系列彩妝用品,卻沒見過她化妝後的照片。再後來才知道,她覺得自己是油性皮膚,化妝後容易暈染,已經轉戰去學手繪插圖了。

我很想告訴她,你連素描的基礎都沒有,怎麼能畫好手繪插圖呢?做什麼事都只有三分鐘熱度,又如何能做好呢?如果連堅持都不懂,還談什麼想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3

很多人迷茫的時候都會自我懷疑:我是不是不適合這份工作?我是不是不適合這個城市?爲什麼我這麼努力,還是得不到回報?

但凡能成功的人,依靠的主要就是堅持和勤奮。也許你看別人雲淡風輕,但那都是他們披荊斬棘、努力奮鬥之後的結果。沒有什麼毫不費力的成功,也沒有橫空出世的黑馬。在這個等價交換的過程中,不管多努力都不爲過。

當你羨慕別人的時候,當你吐槽別人運氣好的時候,當你決定開始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要去想別人多麼光鮮,先想想自己付出了多少,你能爲此做些什麼,你還能爲此堅持多久。

我們都要對自己的決定負責。

這樣的道理推而廣之,你的付出與努力也是對自己負責,而不是隻爲了得到別人的肯定。你走過的每一步、灑下的每一滴汗,都會融進你的能力中,點亮你未來的路。

天道酬勤,功不唐捐。你付出了,總會有回報。

三、《你就毀在凡事差不多》

1

表姐結婚的時候,全程都在哭。

她的媽媽說,有個差不多的人嫁了得了,哪那麼多要求?再說,你一沒學歷,二沒本事,人家男孩配你綽綽有餘了,別挑三揀四的,不知好歹。

你沒看錯,這的確就是表姐親媽說的。好些年前,在我們那個重男輕女的窮鄉僻壤,女兒嫁出去了,就是外人了。

我那時小學還沒畢業,並不是很懂,可不知爲何,竟覺得又害怕又難過。

婚後的她一點都不幸福。她媽媽口中那個“差不多”的人,其實差了很多,不僅喝酒賭博,還時不時就家暴。表姐很多次想離婚,都被她媽勸回去了。

她媽說:“過日子不都這樣嗎?誰家不是吵吵鬧鬧的,有個差不多就行了,別沒事找事。”

可是,差不多真的就行了嗎?一次兩次可以差不多,一生呢?有太多太多的人,一生就毀在“差不多”上。

2

我曾經有位同事,也特別喜歡差不多。他是廣州本地人,對廣州的一切特別熟悉,所以當北京客戶來公司考察的時候,一般都由他負責接送和陪同。

廣州是個格外多雨的城市,特別是夏天。當時,經理說,一定要把天氣情況標註在行程表上。可他覺得差不多就行了,下不下雨還不一定呢,一來二去的,就忙忘了。

天公不作美,誰料客戶到達的那天突降大雨,大家毫無防備,即使手忙腳亂買了傘,還是被淋溼了。溼的不只是衣服,還有心情。後來一連幾天都是陰雨,客戶嘴上沒說什麼,但回去以後,便把合同取消了。因爲另一家公司的服務,遠比我們周到得多。

沒有提前查好天氣,雖看上去不算什麼大事,但是卻反映了整個公司工作的嚴謹性和對於合作的重視程度。細節決定成敗,這話不無道理。

送走客戶以後,那位同事也被辭退了。走的時候他還一直在抱怨:“多大個事兒啊,有個差不多就得了,第一次遇見這麼吹毛求疵的客戶,簡直就是有病。”

我在心裏嘆了口氣,沮喪地想,他這樣一個凡事只求“差不多”的人,也就只配過一個“差不多”的人生。

而一個追求精益求精、一往無前的企業,永遠不會允許“差不多”的出現,因爲那是一種無能、一種應付和湊合、一種態度的不端正。

3

縱觀我們這一生,其實無論在人生的哪一個階段,這種“差不多”的思維都會常常閃現。它給了我們一種暫時性的心安理得,時間久了,便會將我們慢慢“殺掉”。

因爲這種“差不多”,其實就是一種溫柔的慢性自殺。

小時候貪玩,每次考試總也考不好,每逢期中或者期末,家長總要來問:“這次考試考得怎麼樣?”我們眼神躲閃,抓耳撓腮,不好意思地說:“嗯,差不多。”

可是,差不多是多少呢?他們並不知道。可我們知道,但始終不敢說,因爲差不多實際上就是差了很多,我們考砸了,很怕,於是選擇了搪塞。

然後,慢慢地,便養成了“差不多”的習慣。讀個差不多的高中,找個差不多的女朋友,畢業以後再做一份差不多的工作,差不多結個婚,生個差不多的孩子。再然後,這一生,就差不多過完了。沒有波瀾壯闊,只是風平浪靜走進死亡,明明碌碌無爲,還跟自己說平凡可貴。

可是,問題出在哪呢?是我們不配擁有更好的人生嗎?

當然不是!只是我們習慣了將就,纔會變得沒有追求。我們因爲害怕失敗和傷害,就一味地選擇妥協。問題的根源,出在我們凡事只求差不多,卻錯過了無數次變得更好的可能性。

殺死我們的不是“差不多”,而是心底的懦弱。

4

自古成功只有一個理由,而失敗卻可以有一千種藉口。或許正是因爲藉口足夠多,所以成功才永遠不會輕易獲得。

如果小事但求差不多,等大事到來,“差不多”就成了慣性。它固定了你的思維,也限制了你追求更好的積極性,久而久之,你就會變成一個“差不多先生”,過着一個“差不多”的人生。

這樣的人生一定是可悲的嗎?不一定,如果這是你真正想要的生活,怎樣平凡都不過分。但如果不是,如果“差不多”只是你退而求其次的湊合,那纔是可悲的。

所以,如果你不能心安理得枯守“差不多”的人生,如果你還想創造更好的生活,那就勇敢地突破牢籠、遠離“差不多”吧,因爲“差不多先生”真的一點都不酷。

你我共勉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