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故事哲理故事

現代勵志名人故事精選三篇

本文已影響 2.19W人 

現代勵志名人故事精選三篇

現代勵志名人故事精選三篇

導語:如果敵人讓你生氣,那說明你還沒有勝他的把握,如果朋友讓你生氣,那說明你仍然在意他的友情。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現代勵志名人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現代勵志名人故事精選三篇

篇一:

馮友蘭

哲學家馮友蘭與梁漱溟是好朋友。當年,梁漱溟給他講過《印度哲學》。梁漱溟出版《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後,在美留學的馮友蘭給梁漱溟寫了一封三千字的信,提出自己的意見。梁漱溟很感動,將此信收藏了60年,足見他們的諍友情深。

不過,兩人的友誼也有出現裂痕的時候。1973年,馮友蘭發表了一些“批孔”的文章。梁漱溟看到後很生氣,認爲馮友蘭違背了原則,沒有立場。1985年,馮友蘭九十大壽,他的女兒宗璞按照父親的意思,打電話請梁漱溟光臨,梁漱溟回信批評了馮友蘭當年“批孔”一事,果斷拒絕了。

對此,馮友蘭不僅沒有生氣,反倒覺得梁漱溟很直率,隨後還給他寄去了自己的《三公堂自序》一書,並附信道歉:“來書直率坦白,甚爲感動,以爲雖古之遺直不能過也,故亦不自隱其胸臆耳……”梁漱溟收到書信後,見老友意識到“應該實事求是,不應該譁衆取寵。寫文章只能寫實際見到的,說話只能說真想說的”後,他改變了態度,主動回信表示希望見面。1985年12月24日,馮友蘭來到梁漱溟家裏與他相聚。這次見面,氣氛友好,兩人相談甚歡。梁漱溟還特意將自己的著作《人心與人生》送給馮友蘭,並親題贈言。

面對好友的“絕情”和直言批評,馮友蘭沒有心存芥蒂,而是虛心接受,並作了深刻的自我批評。馮友蘭誠懇的態度,自然也贏得了梁漱溟的諒解。馮友蘭主動化干戈爲玉帛的這種行爲,折射出的是一種觀念,一種態度。這種交際方式和交際心態,既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精妙的處世哲學。

篇二:

胡彥斌,玩搖滾,不憤怒

作者:甘鵬

那一年,二十歲的胡彥斌在剛揭曉的第四屆全球華語歌曲排行榜上獲得了“上海地區最佳藝人獎”,並以一曲《你記得嗎》獲得“年度最受歡迎金曲獎”。雙十年華,好事成雙,春風得意。

但在弱肉強食的歌壇奮鬥了兩年多,曾放棄大學錄取通知書的胡彥斌在發行第三張唱片時,不期然竟也有些唏噓——二十歲,同齡孩子還在跌撞成長,他卻已沒有回頭的退路和再次選擇的自由。

壞孩子成功路

初秋下午細雨霏霏,我在百代公司的會議室裏等待遲到的胡彥斌,負責他的宣傳工作的女孩不斷拿出“百年百代”的系列老唱片給我看,中間夾着一張胡彥斌的最新專輯《音樂混合體》。一百年的百代,擁有無數傳奇的名字和旋律,二十一世紀的當下,百代內地頭牌卻是這個二十歲男孩。我們等他,他正在高架橋上開着自己賺錢買來的轎車飛馳趕來。一個多小時後,門外傳來一句夾着“Sorry”的上海話,胡彥斌到了。穿着一件鏤空的網狀外衣,一頭長髮混雜了幾種顏色,他看上去有一些PUNK(朋克)的感覺,又有一些PINK(略激進)的態度。

“叫我做音樂我可以連續幾天不眠不休,叫我做英語題目,一分鐘就要睡着。”他說出這番令許多中學老師都要暈厥的話,也向我們展示了這個時代給予年輕人的另外一種可能。從小胡彥斌就不是老師、家長眼裏的好學生、好孩子,一直沉迷音樂,熱衷擺弄電腦,“不務正業”地讀了許多藝術學校,後來考入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又不去讀,提前簽了公司進入社會。他走的是老一輩人看不入眼的歪路,卻獲得許多循規蹈矩的好孩子求之不得的成功。現在的胡彥斌,大部分時間依然對着家裏的六臺各司其職的電腦——“一臺用來和朋友聊天,一臺專門用來查詢資訊,一臺用來作曲……”他細數種種,眼神裏有種頑皮的神色。

近年上海藝人青黃不接,在全球華語歌曲排行榜上取得好成績的胡彥斌儼然是上海娛樂業的希望之光。與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城市的他,有錢時逛蓮卡弗,缺錢時逛常樂路小店。稍微有些不同的是說一口標準的臺灣普通話,問他,連連笑着解釋說是環境使然:“代言臺灣飲料,與臺灣音樂人合作,身邊都是臺灣人。說不定我去北京發展後,過段時間就是‘花兒’那樣的京片子了。”現在,他連形象都由自己一手設計、打理,包括那一頭需要花15個小時接駁的長髮。他不斷蛻變的形象,顯露着他的小聰明。

好兒子幾人知

胡彥斌的家庭有些不幸。胡爸爸曾是海員,母子倆與父親聚少離多。但胡彥斌的音樂啓蒙正是來自父親,當年胡爸爸借遠洋工作之便帶回的鄧麗君與卡本特的卡帶,自小薰陶着胡彥斌。後來父親轉業,居家做服裝設計,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好時光沒幾年,胡爸爸突然患病去世。胡彥斌作爲家中僅有的男人,突然挑起生活重擔[]。“我現在的目標,就是買一套新的住房,讓媽媽搬出現在的居所。”他把頭低垂,劉海遮掩住他一貫得意的眉目,“因爲,媽媽住在現在的環境裏,老是想我爸爸……”

說到這,便說及“北上發展”的計劃。去北京是唱片公司給他的建議,也是這些年來內地歌星的宿命,更是胡彥斌的心願。但幾年來未成行,就是因爲放心不下已退休的媽媽。“媽媽是普通工人,過着普通的生活,家裏可以講話的那個人突然沒了,她一個人會寂寞。我外出宣傳的時候,總是儘可能帶上她。但現在看來,去北京的話,就要分開一段時間了。畢竟媽媽年紀大,要在陌生的環境重新適應,很殘忍。”聽他講出這樣的話,怎會覺得他少不更事?所以如果你看着舞臺上活蹦亂跳、笑得見牙不見眼的胡彥斌,要知道背後絕不只是簡單的浮光掠影。所謂少年得志,需要承受的也比尋常少年多很多。

玩搖滾不憤怒

好在胡彥斌有顆健康積極的心。他說:“我並不覺得搖滾需要多麼憤怒激烈,我做搖滾,和那些地下音樂人不一樣。我的搖滾是代表我們年輕人——態度向上的那種。”原來他做的搖滾,與他目前喜歡的艾薇爾、林肯公園同類,流行又時尚。

“歌裏唱的就是我的生活啊,我的朋友們很年輕,我們一起玩,談年輕人感興趣的話題,這些是我創作的來源。我更在乎的是一種很年輕的感覺,如果你想從我的歌曲中得到什麼人生感悟、生活哲學,抱歉,我要令你失望了。”胡彥斌一邊說話,一邊手指彈琴般在桌上扣擊——習慣性動作。

多年以前二十歲的張雨生唱過《我的未來不是夢》:“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陽下低頭,流着汗水默默辛苦地工作;你是不是像我就算受了冷漠,也不放棄自己想要的生活。”同樣二十出頭的胡彥斌用時下最潮流的曲風,顛覆前輩賦予的形式,唱出了另外一種顏色。但年輕的夢,年輕的心,多少年來都是一模一樣的赤誠。

年輕,常是犯錯的最常見藉口,但對20歲的胡彥斌來說,年輕是成功的唯一理由。“目前的工作很好。”他說,“但若有可能,我還想去國外讀書、進修。”在繁華場上或順暢或坎坷地走過一些時日後,他收穫良多,也發現學識的增加對一個人的成長真的有重要影響。認識到這點對他來說,會不會是新的開始呢?

篇三:

耍賤、撒嬌,是他化解衝突的方式。在《奔跑吧兄弟》裏,一旦發現情況不妙,抱大腿、耍無賴都成了自保方式,這些方法被他形容爲智取,跟李晨“大黑牛”似的橫衝直撞截然不同。

但或許正是應了“撒嬌好命”的預言,陳赫無疑是幸運的。第一部戲《愛情公寓》一炮而紅,首次出演電影《微愛》就和顧長衛合作,客串《匆匆那年》票房輕鬆過五億,甚至他拍的每部電視劇都能很快播出,沒一部積壓。這種好運並不是每個演員都能擁有的,而他也很知足:“我現在已經很好了,沒有資格再去爭什麼了。”

錄製《奔跑吧兄弟》時,總會引來不少羣衆圍觀,挨個叫着明星的名字,“鄧超、李晨、王寶強……”到了陳赫,喊的卻全都是“ 曾小賢”,陳赫每次只能無奈地轉過身,把背後“陳赫”的名牌給他們看。

《愛情公寓》讓“曾小賢”成了陳赫的代名詞。他也不是沒有想過要擺脫,他曾接過一部正劇,扮演的人物甚至有點苦情,但反響一般,觀衆看慣了賤兮兮的曾小賢,實在不習慣他突然苦大仇深。就連客串《匆匆那年》,扮演的蘇凱是個會打籃球的人氣學長,但當大銀幕上梳着中分頭的蘇凱回眸,慢鏡頭掃過,影院裏的觀衆全在笑。在陳赫爲數不多的出場時間裏,爆笑始終是觀衆給予的最直接反應。

“我是真的很努力地去演帥哥,真的,但沒有辦法……”陳赫的辯白似乎沒有說服力。不管是《微愛》裏幻想女神的屌絲編劇沙果,還是《奔跑吧兄弟》裏的吐槽小能手,抑或《愛情公寓》裏被衆人嫌棄的“曾小賢”,“賤”都是他們身上最大的特點。在當今語境裏,賤代表樂於自嘲、幽默感,與吐槽和自黑的流行文化精神不謀而合,這正是陳赫深受大家喜愛的原因。

現在的他並不介意“賤男”的標籤:“賤已經不是貶義詞了,它可能代表善良、溫暖。” 他也並不急着擺脫諧星定位,“就像是周星馳,如果周星馳演苦情片,你們也好難接受吧?所以我沒有必要扔掉曾小賢,甚至可以嘗試在已有條件下去豐滿他。”

陳赫如今的工作滿滿當當的,宣傳完《微愛》之後,接着拍攝《醫館笑傳》,然後是戰線長達幾個月的《奔跑吧兄弟》。他坦言自己不工作的時候是個話很少的人,有時候更願意面對電腦玩遊戲。但開工又會不一樣,會讓自己保持雞血狀態,會說話逗大家笑。他的身上似乎有個開關,action!那個賤兮兮的“陳赫”就來了,貧嘴、賣萌、耍賤都是一把好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