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故事哲理故事

克服浮躁,你也可以像他

本文已影響 3.02W人 

克服浮躁,你也可以像他

11歲那年,李嘉誠來到香港。到了14歲,由於父親去世,他輟學打工。再後來,他舅父讓他到他的鐘表公司上班,但是他沒有答應,因爲他要自己找工作。

從他年紀輕輕就不肯接受幫助而要自己闖這點上,就表現出獨立和自信的性格。這種性格,將培養出他以後的穩健前進的工作作風、不浮躁的工作態度。

他先是想到銀行尋找機會,因爲他覺得銀行一定有錢,因爲銀行是同錢打交道,它也不可能倒閉。但是銀行的夢想沒有成功,他當了一名茶館裏的堂倌。

在當堂倌的時候,他就胸懷大志,從小事做起,一步步地邁向目標。這些小事是這樣的:他給自己安排課程,以自覺養成察顏觀色、見機行事的習慣。這些課程包括:時時處處揣測茶客的籍貫、年齡、職業、財富、性格,然後找機會驗證;揣摩顧客的消費心理,既真誠待人又投其所好,讓顧客既高興又付錢。

後來他又以收書的方式讀了很多書,並把看過的書再賣掉。

就是這樣,李嘉誠既掌握了知識,又沒有浪費錢。

克服浮躁,你也可以像他

一段時間後,他覺得在茶館裏沒有前途,就進了舅父的鐘表公司當學徒。他偷師學藝,很快學到了鐘錶的裝配及修理的有關技術。其後,他建議開鐘錶公司的舅父迅速佔領中低檔鐘錶市場。結果大獲成功,因爲香港對低檔表的需求確實很大。

1946年,他17歲,辭別舅父,開始自己的創業道路。結果他屢遭失敗,幾次陷入困境。但這個時候,他仍然不浮躁,而是踏踏實實地一步一步往前走。

1950年夏,才22歲的李嘉誠創立了長江塑膠廠。

他之所以要創立這個廠,也是他的穩健的思考觀察的結果。他通過分析,預計全世界將會掀起一場塑膠花革命,而當時的香港,塑膠花是一片空白。

這是一個機遇。

可以說,他有審時度勢的判斷力。而這審時度勢的判斷力,亦來自於他的穩健。

作爲一個不浮躁、穩健的人,李嘉誠是很會判斷機遇、抓住機遇的。

在工廠經營到第7個年頭的時候,李嘉誠開始放眼全球。

他大量尋求塑膠世界的動態信息[]。一天,他翻閱英文版《塑膠雜誌》,讀到一則簡短的消息:意大利一家公司已開發出利用塑膠原料製成的塑膠花,並即將投入生產,向歐美市場發動進攻。他立即想到另一個消息,那個消息說歐美人生活節奏加快,許多家庭主婦正逐漸成爲職業婦女,家務社會化的要求越來越強烈。他於是推想,歐美的家庭,都喜好在室內外裝飾花卉,但是快節奏使人們無暇種植嬌貴的植物花卉。塑料插花可以彌補這一不足。他由此判斷,塑膠花的市場將是很大的。因此,必須搶先佔領這個市場,不然就會失去這個機遇。

於是,李嘉誠以最快速度辦妥赴意大利的旅遊簽證,前去考察塑料花的生產技術和銷售前景。

正是由於他的這種穩健的工作作風,一條輝煌的道路,由此展開。

正當李嘉誠全力拓展歐美市場的時候,一個重大的機會出現了。一位歐洲的大批發商在看到了李嘉誠公司的產品樣品後,前來與李嘉誠聯繫。這位批發商是因爲李嘉誠公司的產品價格低於歐洲產品的價格而來找他的。但他通過一些渠道得知長江公司是資金私有制。爲保險起見,他表示願意同李嘉誠合作,但合作條件是他必須有實力雄厚的公司或個人進行擔保。李嘉誠知道這位批發商的銷售網遍及歐洲主要的市場——西歐和北歐,如果能與他取得聯繫,是十分有利的。可惜,他竭盡全力都沒有找到擔保人。但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全力爭取,這是他成功的一個法寶。他與設計師一道通宵連夜趕出9款樣品。批發商只准備訂一種,李嘉誠則每種設計了3款。第二日他來到批發商的酒店。批發商望着他因通宵未眠而紅的眼睛,欣賞地笑了,答應了談生意。在李嘉誠沒有擔保的情況下,簽了第一份購銷合同。按協議批發商提前交付貨款,從而解決了長江公司擴大再生產的資金不足問題。

長江公司很快佔領大量的歐美市場。僅1958年一年,長江公司的營業額就達1000多萬港元。純利100多萬港元。塑膠花使長江實業迅速崛起。李嘉誠也成爲世界“塑膠大王”。

【感悟】

成功之路,艱辛漫長而又曲折,只有穩步前進才能堅持到終點,贏得成功;如果一開始就浮躁,那麼,你最多隻能走到一半的路程,然後就會累倒在地。對於渴望成功的人,應該記住:你可以着急,切不可浮躁。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