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故事哲理故事

孫中山關於確定目標的勵志故事:人生世上,首先應立大志

本文已影響 4.69K人 

孫中山關於確定目標的勵志故事:人生世上,首先應立大志

孫中山關於確定目標的勵志故事:人生世上,首先應立大志

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1866~1925),幼名帝象,讀書時取名文,號日新,字德明,辛亥革命後,常以中山爲名。他改變了中國,成爲了一代偉人。

他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政府,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開創了中華民族歷史的新篇章。

孫中山出生在廣東一個農民家庭。在他12歲的時候就隨母親投靠了遠在夏威夷的舅舅。來到夏威夷後,孫中山就進了一所由英國基督教監理會創辦的學校。由於他天資聰穎,學習刻苦,3年後,他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授獎那天,是夏威夷的國王親自把獎品交給了他,這對於當地的華人來說是難得的殊榮。後來孫中山又以優異的成績,獲得醫科學士學位。

醫科畢業後孫中山回到廣州行醫。有一天,孫中山爲清政府一個提督的家人治病。他看見一批衣衫襤褸的犯人正要被處決,他們的身上拴着鐵鏈,都在悽慘地喊冤,拼命地掙扎,幾個劊子手揮着刀就站在一邊準備行刑。

孫中山着急地走到跟前問一個官員:“這些人都審問了沒有?爲什麼要喊冤?”

這個官員生氣地說:“這些人還用得着審問,再殺幾個也不多!”孫中山實在不忍再看下去,因爲他是個醫生,眼看着這些人就要被殺死,卻不能救他們。醫生只能治人的病,卻不能治國家的病,國家如果沒有一個清廉的政府,那就還會有許多無辜的人被屠殺,醫生再有本領又有什麼用!想到這裏,孫中山感到,要救人先救國,不能放棄救國的責任。

1894年,孫中山離開廣州回到家中。他把自己關在書房裏奮筆疾書,他要上書李鴻章,提出興利除弊、改良政治的方法。他想,如果清政府能夠接受這種改良的方法,是再好不過的了。然而,孫中山失望了。這年夏天,他和陸皓東一同北上給李鴻章上書,但竟然被置之不理。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日本帝國主義敲開了有着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國的大門。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日馬關條約”,中國不僅要付出鉅額賠款,還要割讓大片領土。

這一切都深深地刺痛了孫中山。他下定決心,放棄行醫,投筆從戎,開始走上了革命道路,並把自己的一生都貢獻給了救國救民的大業。

【感悟】

一個人首先要有大志,因爲志向是一個人的奮鬥方向和不竭動力。只有先定下了志向,然後才能擺脫庸俗,不渾渾噩噩地虛度一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