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故事職場故事

被“996”困住的年輕人們:好老闆到底喜歡什麼樣的員工?

本文已影響 1.53W人 

被“996”困住的年輕人們:好老闆到底喜歡什麼樣的員工?

被“996”困住的年輕人們:好老闆到底喜歡什麼樣的員工?

文/張良計

1

態度比能力重要

很多人覺得作爲下屬員工,工作能力應該是擺在第一位的。

但其實不然。

一個明智的老闆,在選人時往往是把態度放在能力之前的。

能力再厲害的員工,如果難以被管理,成天出事情,即使他有經天緯地之才,也難以被重用。

因爲一個能力牛逼的員工,他心裏對老闆的要求肯定會高。

他會認爲能管住自己的人,起碼專業能力上不輸給自己,還要有大將胸懷,給自己足夠的成長空間,最後還得時不時收到嘉獎和表揚,個人榮譽感也不能少。

能做到以上這些的老闆鳳毛麟角。

因爲老闆也是人,也會有短板。

可能員工只需要一項能力特別突出,就能在公司站穩腳跟,但老闆爲了駕馭住有能力的人才,需要更多的能力來做支持。

我有一個在上市公司做部門總監的朋友,告訴我自己手下有一個剛來沒多久的新人特別厲害,接連幫公司搞定了幾個大訂單。

但時間一久這個新人漸漸有點恃才傲物,覺得其他同事都不如自己,和大家相處開始變得不那麼融洽。

比如和同事開會時,他會不等別人說完就打斷說應該怎麼怎麼做;

或者在一場團隊腦暴會議上,完全不給其他人發言的機會,滔滔不絕講個沒完。

當其他同事發表不同意見的時候,他往往會說:

“這都是來自我成功的經驗,你有嗎?”

對我朋友而言,這其實是個很頭疼的情況。

他既要平復好其他員工的情緒,也要小心翼翼“呵護”這個人才。

我能夠想象到的是,如果這個員工依然保持這樣的態度去工作,無論他多厲害,最後一定會離開。

任何一家公司都不是靠一個人做起來的。

最後,一定都是團隊的力量。

一個100分的人,比不上一羣80分的人。

爲了一個100分的人,得罪其他更多人,權衡利弊下來一定不值得。

職場是一個高度依靠團隊協作的地方。

如果說“能力”是讓自己站穩腳跟的硬實力,那麼“態度”就是讓自己的能力得以充分發揮,擴散甚至升級的軟實力。

能力只用通過短暫的摸索和實踐就能獲得,可態度卻需要一生的時間來修行。

說了這麼多,那什麼樣的態度老闆會喜歡呢?

三個基本點:做事情的態度,做人的態度,以及團隊合作的態度。

做事情的態度

用一句話概括:即使你不會,也會在最短的時間裏學會。

普通的員工具備現成的能力,厲害的員工具備未來的能力。這個未來,指的就是學習和掌握新技能的能力。

因爲公司是在不斷髮展中的,尤其是如今的互聯網時代,知識的更新替代是以月爲單位來計算的。

就拿我所在的廣告營銷行業來說,每隔半年就有新概念新技術新平臺出現。

去年還在流行的短視頻,今年全變成Vlog;

過去如火如荼的線下快閃店,如今演變成各種品牌體驗展;

雙微一抖已經不新鮮,新平臺還在源源不斷地涌現。。。。。。

這些東西都不難,但你會不會主動去了解,主動去研究,主動去掌握?

前百度的COO陸奇,談到如今的人才市場有一個很重要的宏觀趨勢:

整體的需求由原來的技能驅動型人才,越來越往知識和創新驅動型人才轉移。所以一個人能否快速學習,並將學到的知識應用於創造新的價值也變得愈發重要。

在一個連老闆都要不停學習不停前進的時代,作爲員工,這種態度就變得更加重要。所謂今天不會不要緊,但明天你一定要會。

做人的態度

用七個字概括:自信而不忘謙卑。

自信的人很多,但自信同時還保持謙卑的人很少。

自信久的人會有一種慣性,名副其實的自信容易變成一種盲目的自信,而謙卑就是把它拉回來的力量。

面對自己瞭解的東西,堅持立場,不做牆頭草;對於自己不甚瞭解的東西,懂得傾聽,不下妄斷,回去研究,回來探討。

做到這些,容易爲自己積攢良好的口碑,老闆也會欣賞你。

團隊合作的態度

用一個詞概括:善於激發。

前面我說過,作爲老闆,他一定看的是大盤面。

他會看一個員工,在團隊中是否能夠串聯起其他人一同高效協作。

比如在頭腦風暴的時候,會摘取其他成功的案例來給大家作爲參考;

比如會從過去的實踐中總結成功的經驗,幫助大家避免重複勞動;

又或者在衆人一籌莫展的時候,不斷用舉例子的形式來刺激大家思考。

有這樣的合作態度,在任何一個團隊都會受歡迎,自然老闆也會喜歡你。

2

溝通比抱怨重要

這個經驗,來自我好幾個做老闆的朋友們。

他們都管理着二十人以上的團隊,卻不約而同和我提起一類員工,是最難管理的,那就是不願溝通的員工。

什麼叫不願溝通呢?

就是如果老闆不去問,你根本不知道這個員工最近在做什麼,遇到了什麼困難,心裏有什麼委屈,未來的職業生涯希望怎麼發展。

我一個朋友就遇到過這種員工。

那個年輕人入職的時候一切都好,我朋友一開始還會花時間關照他,每週都和他做工作覆盤,瞭解他的近況。

可隨着團隊壯大,事情也多了,漸漸地我朋友就沒有時間去主動關注他,很多時候都是分配了任務就趕緊去做,最後出結果的時候再溝通。

沒想到過了三個月,這個年輕人直接一封辭職信交了上來,讓人沒有一點點防備。

我朋友還一臉懵逼,覺得自己對他挺不錯的,不知道哪裏出了問題。

問他嘛也不願意說,最後我朋友還是從其他同事那裏打聽到原委。

原來這個小夥子家裏出了點事情需要經常往家跑,正好這段時間公司趕一個項目上線,加班比較多。

他覺得受不了,又不敢直接和老闆去講,思來想去最後還是決定把家裏的事料理好再去工作。

可他這個崗位是個關鍵崗位,人不好招。

突然這麼一走,我朋友馬上就陷入了被動的局面,最後好說歹說留了他兩個月,還答應他每天六點半準時下班。

回頭來我朋友就說,這種員工以後是萬萬不敢再招了。

我總是說,老闆和員工不是處在對立面的兩個角色,而應該是將心比心地互相支持,互相成就。

而溝通,就是一種將心比心。

一個願意主動溝通的員工,真的能給老闆省不少事情,也能給自己節約大把時間。

和老闆的溝通並不複雜,無非就是幾點:彙報進度,尋求指導,以及成長答疑。

先說彙報進度。

我曾經帶過一個實習生,每週都會主動把他這周做了什麼,用一封郵件簡明扼要地寫下來,並且還附上每個事情的進度明細。

比如像下面這樣:

3月1日-3月5日的工作彙總

1、A項目的資料搜尋工作剛剛開始;

2、2月份的競品分析報告已完成了一大半,預計8日能夠出第一版;

3、B項目的供應商已經聯繫完成,這兩天會做一份總結表格出來;

我每週一早上9點半打開郵箱,第一封郵件雷打不動永遠是他的工作彙報。

我能說什麼呢?簡直是讓人又省心又放心。

而尋求指導就更司空見慣了。

一個好老闆,一定不會事必躬親,而是把工作合理分配給不同的下屬,從而實現工作效率的最大化。

一旦員工在工作上遇到了困難,老闆給予專業上的指導是必然的。

否則他就無法提升團隊的整體效能產出,這可是和他的KPI 深深掛鉤的東西。

因此遇到困難千萬不要一個人憋着想辦法,而是主動去敲老闆辦公室的門。他如果是個稱職的老闆,一定不會拒絕你的求助。

最後是成長答疑。這是和老闆溝通最有價值的地方。

老闆之所以能夠做老闆,就是因爲他擁有更豐富的經驗沉澱,對行業有着更深入的洞察和見解。

這些都是寶貴的成長財富,你要懂得去主動挖掘。

我在剛工作不久的時候,每次遇到和老闆一起出差和吃飯的機會,就會主動詢問關於職業成長的問題。

比如我這個職位以後可以朝哪些方向發展,未來適合做什麼類型的工作,我目前的工作還有哪些地方需要補足的等等。

選擇出差或吃飯的時候問,是因爲這時手上沒有馬上要去做的工作,可以有足夠的時間來聆聽系統的教導。

而這些東西后來都對我的職業生涯產生了非常大的幫助,讓我在面臨職業選擇的時候有了更多的底氣。

做到以上這些,你就會發現在工作中的抱怨會少很多,你從老闆身上反而學到了不少東西。

而這,就是溝通的意義。

3

大局比細節重要

我以前寫過一篇文章,專門談到職場裏細節的重要性。

但想要快速成長,只注意細節還不夠,更要看到大局。

因爲老闆就是看大局。

想要得到他的認可,你必須和他處在同一水平線上看待問題。

那什麼是大局呢?

大局就是細節的疊加,組合以及化學反應。它是所有細節的綜合結果。

說個我自己的親身經歷。

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有個壞習慣,每次經手過的資料,文件和方案從來都不歸檔。

我總是用過就隨手往電腦桌面上一扔,或者覺得用完了佔地方就趕緊丟進回收站清理掉。

後來有一次我老闆讓我找一個N久以前的方案資料,我忙活了一上午都沒找到。

這時她說道:

“這種情況不是第一次了,如果我是客戶早就不耐煩了。”

當時我嚇了一跳,還納悶這麼小的事情她怎麼會如此生氣。結果她告訴我,我這個不喜歡整理文件的習慣她觀察好久了。

一次兩次找不到,讓其他同事幫忙翻一下可以。

但如果一直這樣,耽誤別人的工作時間不說,讓客戶知道了,會覺得我們根本不重視對方。

“連一個簡單的方案文件都不願意花心思整理,以後更大的項目怎麼放心交給你?客戶怎麼知道你會不會把機密文件也這麼隨手一丟,哪一天不小心就泄露了出去?”

這樣的質問並非毫無道理,因爲以前公司就出過類似的事情。

那時有一個剛來不久的新人,一不小心把客戶的一份還未公佈的產品資料發錯到一個微信大羣裏,結果這個羣里正好有媒體的人,當天下午就有人在網上看到了產品圖。

幸好這份資料不是最終版本,客戶也出來及時進行闢謠。

但因爲這個事情,公司被罰了數目不小的違約金。

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就是因爲這個員工從來不給PPT文件標註名稱和做分類,往往拿到什麼就是什麼,導致錯把產品資料當做公關稿件發了出去。

看似很小的細節,最後都有可能影響大局。

而判斷一個員工有沒有成長的潛力,很重要的標準就是看他能否通過細節的變化來推導出大局的走勢。

當你單看一個細節的時候,也許什麼都發現不了。

可如果你把細節放在一個多維度的宏大背景下去思考,就會發現新的端倪。

這就叫細節的化學反應。

就拿剛纔的例子來說,不給文件歸檔或者不做名稱標註,在當下的情景中,最多就是浪費一點時間,每次都要自己重複尋找罷了。

但如果我們把時間線拉長(一直保持這個壞習慣),把經手這些文件的對象角色拓寬(比如同事,老闆,客戶,甚至客戶的老闆),就會意識到什麼叫量變引起質變。

不要把問題放在單一的點上就事論事,而是把問題放在多維的空間下看趨勢和變化。

找到單一事件的各個關聯方,並在未來可以預計的時間長度裏將它們組合起來,再通過合理的推理和聯想,最後勾勒出一個能自圓其說的圖景。

這就叫大局觀。

這段話聽上去有點不大好理解,大家可以在遇到一個具體細節問題的時候,再來回味,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感悟。

我平時經常做這種“細節-大局”的思維練習,遇到值得琢磨的事情,就不停反問自己:

這件小事有沒有可能造成大影響?

如果我改變了事件中的某一個因素,會不會有不同的結果?

如果事情完全朝着相反的方向走,會對大局產生根本性改變嗎?

這其實就是幫助我們進行思緒的整理和推導。

最後簡單總結一下,好老闆最喜歡什麼樣的員工?

三個角度去考量:

態度比能力重要;
  溝通比抱怨重要;
  大局比細節重要;

希望對大家有所啓示。

來源:張良計(ID:zhang_liangj)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