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說說空間說說

當年江西爲什麼沒把清華北大留住?

本文已影響 1.77W人 

其實也不能說沒有“留住”,只是當時的大環境特殊。

當年江西爲什麼沒把清華北大留住?

江西教育最高光的時刻就是清北開分校,1969年,上面下發了這樣一則通知《關於高等院校下放問題的通知》。

其中關於下放到江西的就有這麼三所高校: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注:不僅是沒有留住清北,人大也沒有“留住”)。

這個沒留住,需要打個引號,大家看時間點,就應該知道是怎麼回事,有些東西不能隨便講!

於是在1969年5月到11月,清華、北大相隔一個月陸續落戶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五星墾殖場,清華大學建在紅井村,北京大學建在梅池村;哦,11月份中國人民大學是在江西省鷹潭市的餘江縣落戶。

1969年,隨着清華、北大、人大的下放,清華大學就在鯉魚洲開創了實驗農場(也就是後來的清華大學江西分校)。

鯉魚洲靠近鄱陽湖(我國最大的淡水湖)。

清北分校建立起來之後,師生以及教師家屬4000餘人有千里迢迢的從北京趕到江西五星墾殖場,開始了學習!只不過說這個學習的內容有些許特殊“一邊參與勞動,另一邊開辦分校上課”。

這三所大學落戶到江西,其實真正的只有北京大學在1970年招收了418名工農兵學員。其他的兩所分校都沒有招生,學生都是之前跟着教師的一同過來的學子們。

開辦的分校就更有意思了,教室就是草棚搭建而成,遇上下雨天,教室裏面沒有一處乾的地方,教學環境極其簡陋,因此,這些分校有了一個別稱,名叫“草棚大學”。

鯉魚洲是靠近湖泊的,而且是有名的“血吸蟲病疫區”。堂堂大學的教授、教師及其他的教職工和學生們都得參加一些農田勞動。在這一方面來說,師生們就不得不忍受着血吸蟲病的威脅,心裏面自然是越來越抗拒。

表達過多次意見之後,江西省並沒有吐露出過多的意願,想要將這三所大學留下來。在這種情況下,分校剛建成的第二年,1971年,恰好國家的整體情況有了好轉,師生們就撤離,回到北京。

與此同時,先前北京大學在江西地區招收的400多名學生,也跟隨着去往了北京。

其實我們縱觀整個高校下放的過程來看,就能明白這些高校下放的根本原因,並不是爲了真正的辦學前去,文章剛開始的時候就說明了時代背景,可以細細體會一番!

所以對於江西省整體的教育環境也沒有產生多大的影響,但對於當時的清北、人大師生來說,的確是留下了一段難以忘卻的“艱苦奮鬥”回憶,因爲他們在那兩年的時間裏面,整天基本都在接受幹體力活,他們對於江西的回憶也只是停留在“出大力、流大汗”上,後來有的學生說“那是一段特別勞累的回憶……”

如今,這些分校已經被當地作爲文物保護了起來,感興趣的還可以去參觀看看。

爲什麼沒有留住?

總體就可以歸結爲三個原因,很簡單就能概括:“江西方面對這三所高校的重視度不夠、誠意不夠、再加上對方也不願意”,就是這麼簡單!

從歷史的角度來說,江西省的近代教育起點相對於其他省份而言,就落後的太多。

清末年代之後,各省市都在陸續的興辦新式學堂,可江西省卻還在原地踏步走,直到1905年,科舉制度被徹底的廢除之後,江西省纔開始按照其他省份新建新式學堂,差距就是這麼展開的。

以至於說現在很多人一想到江西的教育就直接的吐槽說:“這是一個專科院校比本科院校還多的省份……”

江西的環境再好,肯定也比不過北京吧!就算江西省當時能夠拿出更多的誠意,估計這些師生都不願意留下來。

就比如說北京大學,其實不僅僅是在江西辦了分校,在1969年10月份的時候,北京大學還在陝西漢中地區創辦了一所名叫“北京大學漢中分校”的學校,最後過了快十年之久,不也是遷回北京了嘛!

但陝西相對於江西來說還好一點,總算是沒有白忙活一場。現在的陝西理工大學,他建立的地址和教學資源,其實就在原先的北京大學漢中分校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悲慘”的就當屬江西了,啥高效都沒有落着,最後倒是收穫了不少文物……

一想到這個問題,我就想起另一所知名高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那個時候也是像皮球一樣,被好幾個省份踢來踢去,誰都不願意要?

(這是河南人心中的痛!)

最後被安徽接收,剛開始落到安徽這邊,是考慮落址在安慶,安慶林說要化工廠也不要中科大,後來落到了合肥。

事實證明,合肥的選擇真的沒有錯!中科大落戶到合肥與合肥的發展之間,有着相互成就的作用。

現如今合肥很多重要的大科學裝置都與科大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合肥能夠發展成國家綜合性的中心城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有着巨大的貢獻,正是因爲有着這樣一所實力強勁的高校“帶頭衝鋒”,城市科研成果也就越來越明顯。

合肥對於中科大的發展來講也是傾囊扶持、毫不吝嗇,正是因爲這兩者之間的相互配合,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對於合肥的發展而言,也是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沒有中科大,那安徽也將成爲“零985的省份”,所以說重視教育是沒錯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