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圖片

冬至吃餃子圖片

本文已影響 2.92W人 

冬至不僅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而且在以前還當作一個很大的節日來慶祝,更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少不了吃餃子,以下是爲大家分享的冬至吃餃子的圖片,歡迎瀏覽!

冬至吃餃子圖片

冬至吃餃子圖片1

冬至吃餃子圖片2

冬至吃餃子圖片3

冬至吃餃子圖片4

冬至吃餃子圖片5

冬至吃餃子的習俗: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家裏貧富,都會將餃子作爲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語有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據考證,最權威的說法是:這種習俗,是爲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

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爲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爲良相,亦當爲良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爲鄉鄰治病。在其返鄉途中,正是冬季。他看到途中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已經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麪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並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着“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是中國感恩文化的傳承體現。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吃餃子的六項建議:

1、自己動手:現在市場上各種速凍餃子應有盡有,買起來很方便,也節省時間,但也就少了自己動手包子帶來的暖融融的氛圍和享受。省時省力啦,但餡的內容如何自己不能保證。建議迴歸傳統,自己選肉、剁餡,和家人朋友們一起擀皮、包餃子,雖然費時、費力,但無論從心情和口味上都是一種很好的.享受,而且安全營養。

2、肉類適量:好多人過分追求口感,喜歡吃“一兜肉丸”的餃子。以前,我們平常吃的肉不多,逢年過節吃點肉,可以改善生活。現今,我們平常吃的肉已經偏多了,所以,儘量少用肉,或者乾脆做成素餡餃子。做餡時用的肉不要太肥,原則是少放肉多放菜。

3、點到爲止:許多人調餃子餡時,覺得只放肉香味不夠,還要另加好多油。口味要講究,健康也要注意,我們吃的油已經過量了,油多容易影響健康,所以應該點到爲止。

4、莫丟營養:由於蔬菜中含的水分比較多,用蔬菜做餡時怕餡太稀,大家都習慣把蔬菜中的水分擠出去倒掉再拌餡,這樣等於把其中的營養素也給倒掉了。菜需要擠水的話,把擠出來的水分用來拌餡,防止營養的白白丟失和浪費。

5、用鹽要少:油多了,口味就有點膩了,多加鹽或醬油口味是好了,可吃進去的鹽自然而然也就多了;吃鹽多了,血壓就會升高。所以,油適量,鹽要少。

6、來點醋蒜:醋和蒜可以稱爲餃子“伴侶”,吃餃子離不開醋、少不了蒜。好多人怕吃蒜後的氣味不敢吃,可以把蒜搗成蒜泥,就解決這個問題啦。

總之,要牢記健康第一的原則,吃餃子也要吃出健康!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