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名人名言

沒有誰不可以被打敗

本文已影響 6.04K人 

  在比武或者是背靠背的對抗演習中,如果出現一邊倒的結果,可以說都是不正常的。特別是在訓練場上,一定要搞清楚我們需要的是什麼?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打仗需要什麼就苦練什麼。
  
  所有的實戰化訓練,如果不是以尋求制勝機理爲目的,都是在“盲人摸象”。
  
  生死關vs輸贏關狹路相逢勇者勝
  
  要想打敗對手,先要闖過輸贏關,還是先要闖過生死關?
  
  記者在採訪中問過好幾個空軍飛行員:“失速螺旋”等一些高風險動作,在自由空戰中能用上麼?回答是幾乎用不上。
  
  但爲什麼又要去飛呢?記者得到了這樣的回答:狹路相逢勇者勝!有過生死考驗的飛行員心理素質肯定要強一些,飛過高難險技術動作的飛行員在空戰對抗中表現得更爲從容。
  
  有這樣一個在“金頭盔”比武中廣爲流傳的故事。那年,飛行員郝井文與搭檔六戰全勝,奪得“金頭盔”。事後,對手虛心請教,問他是如何從眼皮子底下鑽出來的,有何祕密。郝井文一五一十道出當時情形:戰機連續大過載機動,均在對手導彈邊界,有的甚至被導彈猛追一陣,機艙內的指示燈持續告警……“你這是玩命!”對方大吃一驚。“我這是打仗!”郝井文斬釘截鐵。
  
  很多飛行員參加完“金頭盔”比武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被驚出了一身冷汗。“不參加自由空戰不知道,參加了才知道和別人差距咋這麼大啊!就以這個水平去參加實戰的話,被擊落是正常的,能活着回來是幸運。更可怕的是,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死的。”一位飛行員在採訪中這樣說。
  
  空軍某部原大隊長郭曉峯參加完自由空戰,在體會中寫道:說實話,對一個飛行了10年的戰鬥員來講,後怕之後是欣慰。後怕的是曾經的我們居然還敢高喊“首戰用我、用我必勝”;欣慰的是我們終於看到了差距,終於找到了實實在在提高部隊戰鬥力的敲門磚。
  
  近些年來,不僅僅是空軍,我軍的其它軍兵種與外軍聯演聯訓變得頻繁起來。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外軍對我軍評價用得最多的三個詞是:聰明、刻苦、勤奮。但有一個詞鮮有用來評價我軍官兵,這個詞就是“血性”。不管是交流溝通也好,組織指揮也罷,有的指揮員一上來就習慣於把“安全”擺在第一位。而對外軍來說,是否貼近實戰纔是他們考慮的第一個要素。
  
  對一支軍隊而言,過度地強調自身的安全,那麼國家就不會安全。某空軍強國曾經做過統計,戰鬥機飛行員前10次出動的戰損率最高,達85%以上。也就是說,新飛行員出動參戰的話,有近九成是回不來的。那麼,你是把這前10次的出戰機會交給實戰,還是交給貼近實戰的自由空戰。結論不辯自明。
  
  勇者無懼,智者無憂,仁者無敵。“金頭盔”比武已經舉辦了七屆。在空軍的精心組織下,這項高風險貼近實戰的比武,迄今沒有發生一起飛行事故。經過多年的比武實踐,廣大的參賽飛行員用實際行動證明:安全是打出來的,勝利是拼出來的。
  
  巧實力vs笨功夫把偶然練成必然
  
  蔣佳冀連續三次奪得“金頭盔”,無疑是一個很難逾越的紀錄。很多人想知道,蔣佳冀三奪“金頭盔”的訣竅在哪?對此,已是航空兵某旅旅長的蔣佳冀坦言,第一次奪冠,在對手對“電子干擾”技術還研究不多的情況下,他先人一步使用上了。第二次奪魁,他使用了精算和精練的招數,把技術動作都練到極致,把飛機性能飛到極限,做到每一個動作都快人一步。第三次奪魁,他又採用了一項不常見的新打法,令對手一時無所適從。
  
  被空軍授予“矢志打贏先鋒飛行員”榮譽稱號的王立,是一個奪得“金頭盔”和“金飛鏢”的雙料冠軍。比武之前,王立把能蒐集到的比武視頻反覆看了一遍又一遍,把許多比武場景固化到自己的腦海裏。針對電磁干擾條件下某型導彈命中率不高的難題,王立對海量視頻資料進行分析研究,一幀一幀看畫面、一秒一秒算數據,這麼看視頻不是看一兩天,而是一看就是連着好幾個月。所以,在空中格鬥時,王立的態勢感知非常好,對導彈的掌控非常精準。
  
  很多飛行員在接受記者的採訪時也深化了這一說法:苦練是一個飛行員成才的基礎,能不能蛻變成爲一名優秀的飛行員,則要看你會不會巧練了。聰明的飛行員都會下笨功夫,能在“金頭盔”比武中技壓羣雄的,都是既能苦練、又會巧練的飛行員。
  
  在能把心提到嗓子眼的自由空戰中,飛行員都羨慕別人什麼?大家談得最多的,是這麼兩個詞:“感覺”和“下意識”。而這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通過大量的苦練和巧練積累養成的。一個飛行員能把偶然練成了必然,那真是沒有誰是不可以戰勝的。
  
  利劍vs劍法所有的祕訣都是公開的
  
  很多“金頭盔”奪魁之後,都說最想感謝的人是他的領航員,是他的僚機,是他的機械師……沒有一個王牌的團隊,就不能產生王牌的飛行員。
  
  現任北部戰區空軍某旅旅長的許利強,一次不落參加了7次“金頭盔”比武,兩次奪得“金頭盔”。如此經歷和榮耀,全空軍少見。相比這些,7年的“金頭盔”征戰路上,許利強對另一些成果更爲看重:在空軍某師任職期間,他參與總結出了地面協同準備1小時、空中對抗1小時、檢討評估4小時的“114”空戰訓練法,在這一訓練法的牽引下,團隊裏年輕的“金頭盔”不斷涌現;擔任旅長後,他帶頭探索對抗空戰訓練推進路徑,在去年的“金頭盔”比武中,摘得象徵空軍三代機團體最高榮譽的“天鷹杯”。
  
  賽場上沒有常勝將軍。一個團隊保持的勝率應該會比一個飛行員保持得更長久。
  
  採訪了許多“金頭盔”獲得者,你會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腦子好使。所謂的王牌飛行員,都是深度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走在別人前面的人。
  
  陳鴻程是“金頭盔”獲得者中最年輕的飛行員,奪魁那年他才28歲,飛行時間也只有800個小時。陳鴻程總結自己的奪魁經驗:一是自己所處的團隊是一個優秀的團隊,有着較高的訓練水平作保障;二是自己的戰法理念突破了訓練固有的禁區。簡單地說,陳鴻程在“金頭盔”比武中一招制勝的,就是一個三代機很少用的打法。這個打法一直是一個被認爲不可突破的禁區。但陳鴻程偏偏不信邪,想到了,也練到了,最後在比武中也贏到了。
  
  7年,N場自由空戰,無不在坐實這麼一個制勝法則:創新是比武奪魁的祕訣,制勝機理則是未來戰場取勝的祕方。

沒有誰不可以被打敗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