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勵志正能量語錄

2020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徵文素材大全

本文已影響 1.5W人 

2020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徵文素材大全

2020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徵文素材大全

導語:聚力扶貧攻堅,推進民生工程。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2020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徵文素材,歡迎閱讀。

2020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徵文素材大全

篇一:

今年是脫貧攻堅要全面收官之年,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現在還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響,必須再加把勁,狠抓攻堅工作落實。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提出了明確要求,作出了有力部署,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增強了信心。緊緊圍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各項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強化監督、全程監督,切實把監督抓到底、抓到位,確保脫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紮實、脫貧結果真實,爲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爲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黨全國全社會共同努力下,我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紀檢監察機關堅守以人民爲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場,充分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聚焦貫徹黨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強化政治監督,深入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開展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和“回頭看”,抓好巡視整改落實,爲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有力保障。

加強對脫貧攻堅幹部隊伍作風建設監督,強化幹部脫貧攻堅思想建設。幹部的工作作風並非小事,相反,是事關黨和國家大局發展的事、是關乎整個幹部隊伍建設的事、是關乎人心向背的大事,脫貧攻堅的工作需要人來完成。從思想上重視作風建設,明確優良作風對於打贏脫貧攻堅戰具有的積極作用,才能夠把作風建設貫穿整個脫貧攻堅的過程中,越是接近脫貧攻堅的最終目標,越是不鬆懈,越是要在思想上提高認識。強化作風保證要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現在距離最後全面完成脫貧攻堅目標的時間越來越近,越是在這樣的時刻,越需要壓實作風,避免思想上的鬆勁和懈怠,避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滋生蔓延,避免急功近利和虛假政績的心理,堅決抵制“數字脫貧”“算賬脫貧”等虛假脫貧,把“嚴實”的工作要求融入到脫貧攻堅的具體工作中去,才能夠增強貧困羣衆的信心,用作風建設的成果保障脫貧攻堅的各項舉措落到實處。

爲此,我們一定要切實狠抓監督,在具體的脫貧工作上因地制宜,對貧困戶的貧困問題“量體裁衣”,增強扶貧措施的針對性,才能夠讓脫貧攻堅的成效更好,才能全力保障脫貧攻堅決戰決勝。

篇二:

眼下,正是三鄉大蒜上市的時節,蒜農們忙碌在田間地頭,收穫豐收的喜悅。有這樣一支團隊,他們奔走在蒜田、街市,舉起手機,現場直播帶貨,讓屏幕對面千千萬萬的消費者直觀感受新鮮大蒜從採收到篩選、包裝的全過程。

直播結束,他們還要把一包包大蒜裝車,運回倉庫,進一步分揀、包裝、快遞發貨,運往各地。這幫年輕人,就是錦屏鎮河下淘寶村電商創業運營團隊。

這些80後、90後年輕人,以前都在外務工。之前,苗雷在洛陽創業、劉飛燕在江蘇務工、劉晶晶在上海務工、任飛在洛陽一家企業任職,布亞楠在新疆務工,得知宜陽大力發展農村電商,他們毅然辭職回鄉創業,走上了淘寶村創建之路。

在機遇、挑戰面前,他們在淘寶村建設運營企業的指導、輔導下,開設了淘寶、拼多多店鋪,將家鄉的紅薯面、紅薯粉條、山野菜、花生等土特產在店鋪上銷售。他們還利用微信朋友圈、閒魚等社羣電商平臺銷售,經過近6個月的努力,他們的網絡店鋪都有了良好的運營基礎。苗雷雷的淘寶和拼多多店鋪月銷售額10餘萬元;徐壯壯4個店鋪每月2000單;喬晶晶4個店鋪每月1000餘單;劉晶晶的淘寶店鋪每月近1000單;布亞楠從事豆製品加工、網銷,每月毛利近1萬元。目前在鎮黨委、政府及縣商務局的支持、協調下,他們正在籌劃建設“河下淘寶村食品加工園”。

今年夏天,他們把目光對準了宜陽名產——三鄉大蒜。“九都大蒜”瓣大、皮白、味濃、產量高,在豫西馳名。在三鄉大蒜收穫的季節,他們沒有忘記“我是農村人,我爲家鄉爲人民”,他們進村收大蒜,店鋪上鍊接,網上開直播。5月13日直播第一天,大蒜銷售30餘單。5月14日,他們總結經驗,直播三鄉大蒜醃製糖蒜的過程,馬上“火”起來,當天下單9385單,單日銷售大蒜16萬元[]。截止5月15日,共銷售大蒜10000餘單。

劉晶晶說:“直播帶貨讓我看到了電商未來的發展前景,我們會繼續努力,服務羣衆,助力脫貧攻堅。”

篇三: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脫貧攻堅、精準扶貧,是這幾年談的最多的話題之一。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年,也是脫貧攻堅戰的決戰年。

面對貧困地區、貧困人民,黨和國家想方設法,發展生產脫貧、易地搬遷脫貧、生態補償脫貧、發展教育脫貧、社會保障兜底、就業扶貧、健康扶貧、資產收益扶貧等方式,在現行脫貧標準“不愁吃、不愁穿,即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不降低、不拔高的前提下,在扶貧幹部們的努力下,確實有大批貧困人口脫貧,實現了一大批貧困縣摘帽的目標。

脫貧攻堅,我們最初的關注點放在物質脫貧上,溫飽問題的確是人最本能的需求。我們對“三農”的刻板印象,往往是“雞犬之聲相聞”的農村、“看天吃飯”的農業、“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因此說起扶貧,很長一段時間都保持了“捐款捐物”的雛形,“扶貧”莫名地帶上了一點“此高彼低”的姿態。其實,在物質脫貧的基礎上,精神脫貧也相當重要,扶貧亦要扶起貧困羣衆的“尊嚴”。“民以食爲天”,誰敢說“三農”不重要?

貧困羣衆有尊嚴,才能讓他們產生更多內生動力,自然而然地檢視地區自身的陳規陋習,主動邁開脫貧的步伐。精準扶貧、深度扶貧,更多關注貧困羣衆的心理訴求。他們盼望“富裕”,更盼望“有尊嚴”地富裕;他們“窮則思變”,更希望“挺直腰桿”思變;不是外人覺得他們需要什麼,他們就需要什麼;別人給什麼,他們就必須要什麼;扶貧不是“高高在上”的,是一種並肩共進、促膝共商的關係,還得因時因地因人因事制宜。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有些貧困村大膽啓用“先富起來”的致富能手做村支書,共商致富良方,讓全村人都富起來。“貧”是窮困,也是精神上的貧乏。貧困羣衆需要黨和國家選配的“主心骨”,讓他們生活富裕,精神生活豐富,引導出他們對美好生活“獨特”的嚮往,再以這個“需求”爲導向,扶貧。扶的是“貧”,也是他們的“尊嚴”。

近年來,富裕發達地區對口支援貧困地區,已經從簡單的資金對接到不吝輸送人才、提供致富良策。隨着抖音、快手、梨視頻等短視頻的興起,很多地方的縣委書記、縣長、村支書也帶頭開直播,親自“帶貨”,叫賣農產品,爲自己工作、生活的地方“代言”。“以購代捐”無疑是一種給予貧困羣衆“尊重”的扶貧方式,通過推廣特色產品、特色旅遊,摘掉的是貧困的帽子,帶來的是情感的滿足,田間地頭的“苦味”,變成了文化輸出的“洋味”,這也從心理上很好地保護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農民種的是糧食,需要的是知識。“希望工程”堪稱精神扶貧的起點。那張“我要上學”的標誌性照片,大眼睛女孩滿臉都寫着“渴望”。20多年過去了,助學助困有了更爲平等、自立的“作業本公益計劃”,這個民間公益項目,面向中西部貧困中小學生,以學生個人的寫作本換取愛心認助,改變了單向的經濟和物資資助模式,鼓勵孩子用寫作、畫畫等方式,完成一學期的日記,來換取每學期的愛心認助款。這種交換的形式,最大程度地給予了孩子尊重、尊嚴和平等,這些被“尊重”澆灌長大的孩子,內心一定不會自卑、怯懦。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脫貧攻堅,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讓貧困大山裏孕育的產品有產量有銷量,讓“農村”用筆直的腰桿與“城市”對話;脫貧攻堅,是讓貧困地區的孩子,走得出去、更願意迴歸,拿同等的知識回饋建設家鄉;脫貧攻堅,是讓貧困地區的綠水青山,挖掘出更多的“金山銀山”,非但“人誇顏色好”,更有生態環保的“清氣滿乾坤”。脫貧攻堅,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