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名人名言

關於孔子的名言集錦15篇

本文已影響 2.97W人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說到名言,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名言可以用來鞭策自己,幫助我們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樹立信心。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麼樣的名言纔是好的名言,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孔子的名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孔子的名言集錦15篇

關於孔子的名言1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論語》

2、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論語》

3、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論語》

5、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論語》

6、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論語》

7、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

8、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論語》

9、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10、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論語》

1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論語》

12、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論語》

13、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

14、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論語》

關於孔子的名言2

1、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2、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3、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4、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5、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6、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7、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8、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9、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0、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11、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2、君於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13、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14、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15、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16、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17、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1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9、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

2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22、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23、放於利而行,多怨。

24、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5、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26、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27、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爲貴。

28、(“撰”去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爲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9、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30、君子尊賢而容衆,嘉善而矜不能。

31、士而懷居,不足爲士矣!

關於孔子的名言3

·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 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孔子名言

· 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 放於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 孔子語錄

·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爲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爲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 君子尊賢而容衆,嘉善而矜不能。

· 不學禮,無以立。

·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 孔子名句

· 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爲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 君子義以爲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 過,則匆憚改。 —— 孔子名句

· 不遷怒,不二過。

·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爲有,焉能爲亡。

·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 孔子名句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 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 孔子語錄

·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 孔子語錄

· 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 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孔子

· 小不忍則亂大謀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孔子名言

·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 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孔子名言

· 巧言令色,鮮矣仁!

·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

·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孔子名句

·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 不遷怒,不貳過 —— 孔子名言

· 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損矣。

·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 孔子名句

·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 孔子名句

·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 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 君於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 孔子名句

· 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 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關於孔子的名言4

1)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2) 不學禮,無以立。

3)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5)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6)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逼好。

7)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8)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9) 小不忍則亂大謀。

10) 匹夫不可奪志也。

11) 道不同,不相爲謀。

12)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3)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14)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5)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6)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17)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8)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19)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0)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關於孔子的名言5

子曰:“習相近也,性相遠也。”

子曰:“有教無類”。

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爲下矣!”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子曰:學而時習之!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子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三思而後行!

子曰:敏於事而慎於言!

子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子曰: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子曰:聽其言而觀其行!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子曰:不學禮,無以立。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關於孔子的名言6

1“不遷怒,不二過。”

2“不學禮,無以立。”

3“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4“剛毅木訥近仁。”

5“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6“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7“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8“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9“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0“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11“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12“君子博學於文,約之於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1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4“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

15“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16“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17“君子義以爲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8“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爲有,焉能爲亡。”

19“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20“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1“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22“禮之用,和爲貴。”

23“克己復禮爲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爲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4“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6“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27“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拓展閱讀】

一、孔子勸學名言

1、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孔子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4、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5、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7、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8、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9、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10、不憤不啓,不悱不發。

11、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2、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13、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14、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15、有教無類。

16、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17、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18、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19、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20、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

21、不學詩,無以言。

22、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

23、衆惡之,必察焉;衆好之,必察焉。

24、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二、孔子做人名言

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2、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孔子

4、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7、道不同,不相爲謀。

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9、不學禮,無以立。

10、禮之用,和爲貴。

11、聽其言而觀其行。

12、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13、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14、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15、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16、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17、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18、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19、君子義以爲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0、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21、過,則匆憚改。

22、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23、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24、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25、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26、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27、不遷怒,不二過。

28、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2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30、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爲有,焉能爲亡。

31、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32、巧言亂德。

33、巧言令色,鮮矣仁。

34、剛、毅、木、訥近仁。

35、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6、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37、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

38、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39、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40、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41、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42、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43、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44、放於利而行,多怨。

45、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三、孔子人生名言

1、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2、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3、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6、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7、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8、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9、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10、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11、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1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4、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15、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6、君於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17、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18、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19、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20、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

21、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22、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爲貴。

23、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24、君子尊賢而容衆,嘉善而矜不能。

25、士而懷居,不足爲士矣!

26、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27、放於利而行,多怨。

28、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9、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30、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孔子

關於孔子的`名言7

1、子曰:不遷怒,不二過。

2、子曰:不學禮,無以立。

3、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4、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5、子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6、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7、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8、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9、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0、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11、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12、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於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1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4、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

15、子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16、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17、子曰:君子義以爲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8、子曰: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爲有,焉能爲亡。

19、子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20、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1、子曰: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22、子曰:禮之用,和爲貴。

關於孔子的名言8

1) 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2) 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3)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4)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5)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6)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7)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8)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9)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1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譯文孔子說:“知道學習不如喜歡學習,喜歡學習不如以學習爲快樂。”

11) 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譯文孔子說:“明智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明智的人快樂,仁慈的人長壽。”

12)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汝奚不曰:其爲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13)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5)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譯文孔子說:“君子胸懷寬廣,小人憂愁悲傷。”

16)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17) 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18)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9) 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20)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關於孔子的名言9

1.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2.爹孃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3.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裏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4.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5.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6.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麪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7.好飯先盡爹孃用,好衣先盡爹孃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8.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9.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10.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爲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爲子。” 意思是: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係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爲兒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1.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意思是: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2.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意思是: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13.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意思是: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4 .勞苦莫教爹孃受,憂愁莫教爹孃耽。 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出自《勸報親恩篇》。

15.親所好,力爲具;親所惡,謹爲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爲他們準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爲他們去掉。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6.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 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7.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爲賢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8.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出自(明)《增廣賢文》。

19.千萬經典,孝義爲先。 意思是: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出自(清)《增廣賢文》

20. 時時體貼爹孃意,莫教爹孃心掛牽。 意思是:要時刻體貼、理解父母,不要讓父母操心。出自《勸報親恩篇》。

21. 首孝弟,次謹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其次要謹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22.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意思是:身上受傷,父母憂慮;道德敗壞,父母蒙羞。出自(請)李毓秀《弟子規》。

23. 爲人子,止於孝;爲人父,止於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順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愛兒子。出自《大學》

24.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開始,敬愛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誠是道德的方向。曾參是恰恰具有這四種道德的人。’出自《家語·弟子行》。

25.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衆欽。 意思是:你對父母孝順,你的子女對你也孝順;你敬重別人,別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錄》。

26.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餵養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出自(明)《增廣賢文》。

27.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給他們吃飽穿暖;孝敬父母還不要叫父母生氣,熱愛、尊敬父母纔是全孝。出自《動報親恩篇》。

28.要知親恩,看你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孃。 意思是:養育子女才能瞭解父母的養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順你,你就必須首先孝順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29.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意思是: 曾子說:“孝有三點,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給父母帶來恥辱,再次是能養活父母。”出自(春秋)《禮記》。

30.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意思是: 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爲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爲他們衰老而擔憂。”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關於孔子的名言10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君於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放於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爲貴。

▲(“撰”去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爲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君子尊賢而容衆,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懷居,不足爲士矣!

關於孔子的名言11

1、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鞭撲之子,不從父之教。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6、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7、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8、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爲貴。

9、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10、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1、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2、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13、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14、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15、放於利而行,多怨。

1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爲先。

17、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18、君於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19、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20、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21、君子尊賢而容衆,嘉善而矜不能。

22、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23、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24、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2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6、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2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8、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29、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30、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31、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32、衛公孫朝問於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33、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34、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35、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36、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37、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38、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39、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40、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41、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4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3、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爲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44、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45、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之信。

46、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

47、孔子曰:弗學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48、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49、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50、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51、士而懷居,不足爲士矣!

5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關於孔子的名言12

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未知生,焉知死?

3、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4、敬鬼神而遠之。

5、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6、德不孤,必有鄰。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8、知其不可而爲之。

9、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10、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1、溫、良、恭、儉,讓。

1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息貧而患不安。

13、朋友切切思思,兄弟怡怡。

14、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15、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16、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

17、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8、道不同,不相爲謀。

19、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21、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22、苛政猛於虎。

23、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24、大德必得其壽。

25、無爲而治。

26、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27、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28、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29、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30、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關於孔子的名言13

1.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謂之“文”也。

3. 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4.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5.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6.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7.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爲有,焉能爲亡。

8.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9.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10. 里仁爲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11.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12. 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謂之學矣。

13.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14. 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15. 禮之用,和爲貴。

16.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17. 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18.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19.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20. 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爲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

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21. 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

22. 不學禮,無以立。

23. 有教無類。

24.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5.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6. 君子義以爲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7.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28.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9. 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30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關於孔子的名言14

1、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2、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3、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4、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5、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6、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7、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8、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9、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0、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11、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12、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14、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15、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16、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17、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18、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爲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19、君子義以爲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0、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21、過,則匆憚改。

22、不遷怒,不二過。

2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24、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5、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26、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27、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爲有,焉能爲亡。

28、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29、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30、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31、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32、巧言亂德。

33、巧言令色,鮮矣仁。

34、剛、毅、木、訥近仁。

35、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36、聽其言而觀其行。

37、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38、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39、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40、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41、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42、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

43、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44、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45、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46、禮之用,和爲貴。

47、放於利而行,多怨。

關於孔子的名言15

1) 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2)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爲有,焉能爲亡。

3) 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4)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5)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論語·憲問》

6)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7) 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8)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9) 聽其言而觀其行。

10) 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學而》

11)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12)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13)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14)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5)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