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故事創業故事

夫妻共同創業,“街邊攤”變自營品牌

本文已影響 1.75W人 


夫妻共同創業,“街邊攤”變自營品牌

夫妻共同創業,“街邊攤”變自營品牌

“夫妻店”是很多小本創業者的初始形式,樑素萍和耿俊傑就是這樣一對共同創業的夫妻。兩口子剛結婚就開始創業,先是男主外女主內,後是女主外男主內,經過一次次換項目、找商機,終於摸索出了適合自己的項目,也找到了創業成功的經驗:要成功,不能總換跑道。

老公創業虎頭蛇尾愛轉行

“其實我們的第一個項目如果堅持到現在,應該已經成功了。”剛開始創業時,大男人耿俊傑是家裏的“方向盤”,性子有點急的他雖然辦事效率高,但總愛換跑道,開始創業的十年,他帶着樑素萍換過了好幾次“飯碗”。

1993年,他投資30多萬元,開了一家壓縮板廠,在經營17個月後,耿俊傑沒有堅持把生意做下去。

1998年,鄭州的一處紡織廠倒閉,耿俊傑接收了廠裏的設備和材料,他發現,廠裏製作的產品封口線利潤空間很大,於是把廠子轉成了一家工業用線廠。不過,沒過多長時間,廠裏經營出現困難,耿俊傑選擇了放棄。

沒過幾年,接手耿俊傑的壓縮板廠和工業用線廠的親戚都幹得不錯,生意走上了正軌,看着他們都當了老闆,耿俊傑開始自我反思。

“看來我做事有點虎頭蛇尾,創業過程中一旦遇到些困難,便想着要放棄,堅持不下來。”耿俊傑決定,發揮自己實幹的優點,把“方向盤”交給妻子樑素萍。

老婆掌舵夫妻倆堅持開發“尾料”

2003年,曾在廣東服裝廠打工的樑素萍發現了一個商機:一些國際品牌的服裝生產廠商低價出售製作服裝用剩下的“尾料”,這些剩下的面料不僅質量好,有的還能做成童裝和家居服,能夠“變廢
爲寶”。

“我們與耐克、阿迪和一些家紡品牌簽訂合同,收購他們的剩餘面料進行加工,做成的服裝在市場上很受歡迎。”兩口子先是在開封擺地攤,幾塊錢一套的純棉衣很受工薪族的歡迎,不少顧客回家穿上舒服還變成回頭客,向親戚朋友推薦。

2008年,樑素萍掌握的創業“方向盤”又進行了一次提升,她和耿俊傑參加了鄭州市創業指導中心的SYB培訓,同年6月份,他們開始打造“康約服飾”品牌。

共同創業“街邊攤”變自營品牌

初期創業時,耿俊傑笑稱自己只是“馬路天使”,在鄭州、開封的一些馬路街道擺地攤兒,銷售“尾單面料服裝”。“成本4元錢的,銷售價才5元,成本8元的,賣10元。”不僅利潤低,而且還很累人。

“有一次,他抱怨說生意不好做。他給自己定下目標,如果一年盈利不夠5萬的話就不做了。結果那一個月我們就盈利了5萬,這成了我們創業的第一桶金,更加堅定了我們的創業信心。”樑素萍還在短信上鼓勵丈夫:“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我們永遠不能選擇放棄。”

2009年,創業的曙光初現,夫妻兩人在中牟有了自己的廠房,員工已達到30多人,耿俊傑負責服裝生產和運輸,樑素萍負責銷售環節,兩人分工明確,已經由小型的“夫妻店”打造成省內第一家專做尾單面料的平價服飾品牌。

創業經驗不換“跑道”才能達標

“我們現在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經營模式,今後的計劃是通過貸款擴大生產規模,同時打造我們自己的平價尾單服飾賣場。”樑素萍說,現在他們已經在國內幾個城市設置了代理,下一步的任務是增加生產能力,做自己的品牌。

“總結經驗,創業不能換跑道,看看以前我放棄的項目,現在都做得挺不錯的,如果我那時候堅持下去,應該成功得比現在早一些。”耿俊傑說,不過,自己總結出來的經驗最珍貴,“如果沒有這種對比和總結,這個項目也不一定能堅持下來。”樑素萍說,不要“換跑道”,是他們最珍貴的創業經驗。

推薦閱讀:

四川南充80後夫妻通宵粉創業,年入50萬探索連鎖之路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