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故事歷史典故

不一樣的高考,1977年剛恢復高考時的高考勵志故事

本文已影響 2.07W人 

又是一年高考時,每年的6月都是收穫的季節。自恢復高考以來,每位學子都將高考視爲命運的轉折點和人生的分水嶺,用高考丈量人生的高度,將高考作爲夢想的階梯。

作爲一名高中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段高考故事,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能夠體味。

不一樣的高考,1977年剛恢復高考時的高考勵志故事

整理了幾個文革後1977年恢復高考時第一批考生們的高考勵志故事,聽他們不一樣的高考故事。

高考故事一:【鄧小平圓了我的高考夢】

考生簡介:

黃裕龍

1946年出生,68歲 3度失去高考機會 1978年參加高考 南通師專畢業

2015年高考在即,看到鄰居家的幾個適齡男女孩子,起早摸黑地準備迎戰高考的身影,黃裕龍的眼前就浮現出1978年他這個1966年畢業的老三屆高中生,與自己的學生同場參加高考的一幕幕。雖然已是36年前的事,但它總是深深地刻在腦海裏,揮之不去。

黃裕龍當時家住地處城郊的新民公社,父母養育了他和弟妹6人,家境並不寬裕。面對父母殷切的期望,自知必須刻苦學習,所以能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江蘇省如皋中學。他的成績中等偏上,因而,參加高考,錄取大學不但是他的夢想,也是他父母的夢想。

爲了圓這個夢想,父親和母親省吃儉用,保證他每月5塊錢的伙食費和理髮錢。父親到如中旁邊的中心菜市場採購蔬菜時,往往都等候在如中大飯堂的門前,忘不了給他吩咐幾句,塞給他捨不得吃的2分錢一個的燒餅。這對於總是飢腸轆轆的黃裕龍來說,是多麼大的支持和鼓舞啊!

1966年上半年,黃裕龍體格檢查過關了,政治審查過關了。於是,他便積極複習,一門心思等待高考的到來。但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突然爆發了,那個昏暗的年月裏,他和其他學子一樣,在彷徨與迷茫中被時代趕出了校園。幾年後,毛主席說了,“大學還是要辦的。”選拔工農兵學員就開始了,老三屆的首屆畢業生,大都超過了規定的年齡,黃裕龍與大學又一次無緣了,卻受組織委派,去幫助被推薦的人做材料,讓他們進入了大學。那種心情是多麼的心酸又苦澀。

1977年,鄧小平提出恢復高考,允許“老三屆”的學生參加高考。而城東區教育輔導片的領導,考慮到他們這批人年齡大了,多數在社直單位、學校,有了工作,又不曾有所準備,就將通知文件收進了檔案櫥。他和相關同志又一次失去了參加高考的機會。1978年,允許“老三屆”學生參加高考的通知刊登在《新華日報》上。這時的黃裕龍擔任一個民辦中學的負責人,教兩個高中畢業班的語文和一個班的政治。他只能一邊教學,一邊按照高考複習大綱,暗暗地做着參加高考的準備。

黃裕龍報名參加了1978年的高考,終於圓了他的高考之夢。這是遲到了12年的高考,“這是鄧小平老人家給我們‘老三屆’舉辦的恩科高考,這是改變成千上萬拖兒帶女、需要養家餬口的大齡青年命運的高考。“說起這段經歷,黃裕龍感慨萬千。

接到錄取通知書後,有人對他父親說:“你倒好!兒子上大專一年級,孫子上小學一年級。”父親聽了之後微笑無言,那微笑中既有喜悅,更有辛酸。畢業後,黃裕龍走上了新的工作崗位。當他還沒來得及對父親有所報答時,父親卻於1987年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了。那年,父親才66歲。想起這些,黃裕龍遺憾萬分。

高考故事二:【30年前我的高考】


考生簡介:

老滷 1957年出生,57歲 1977年第一次參加高考 1978年再次參加高考 南通師專畢業

剛剛恢復高考的1977年,那時的老滷正是二十?當歲的帥小夥兒。沒有雙下巴,沒有將軍肚,正灰頭土臉但卻快快樂樂地在廣闊天地練紅心、做知青。

老滷說,說是“知青”,其實也沒啥知識。該長點知識的時候,全遇上“文革”、“批林批孔”、“反擊右傾反案風”的舊時光。輕輕鬆鬆加腹中空空,高中畢業後,立即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不久就學會了幹農活兒、說粗話、“調戲”婦女、抽菸喝酒、小偷小摸……似乎都是些與知識不沾邊兒的“粗活兒”。

聽說恢復高考了,而且是個年輕人就能報名參加,省得生產隊、大隊、公社一路地去求爺爺拜奶奶的推薦。老滷也就抱了試它一捻子的心態報了名。“反正人已躺在地上,再摔也疼不到哪兒去”。還有一個好,那時參加高考沒有孃老子的事(他們自己的一大攤子事還忙不過來呢),沒有學校的事(早已從學校畢業了),也沒有社會的事(那會兒你就是在考場周圍敲鑼鼓、唱大戲也沒人問你),剩下的就全是自己的事。無“事”一身輕當然是好事,可搜腸刮肚盤點一下“知識”,這才發現存貨寥寥,心裏竟如塞了枕頭裝成的孕婦一下要進產房,有些慌了手腳。只得東借西找,好不容易收集到幾本殘破的課本胡亂複習起來。

老滷打趣道:“也就落得咱靈範,經過兩個多月的廢寢忘食、頭懸梁錐刺股的惡補,1977年參加高考。考得如何?沒數。”老滷只知道體檢了(那時是先考試,達到分數線纔有資格體檢),但體檢之後就沒了下文。唯一的收穫是:記住了語文試題裏陌生的一個詞——“披露”。當多年後1977年高考錄取內幕被“披露”後,老滷才知道自己那一年本該錄取的,只是被開後門的黑了一道兒,方纔名落孫山吃了二遍苦。

1978年再考。中了,老滷以333分被南通師專中文系錄取。雖說是一所剛剛東拼西湊起來的末流大專,但還是令老滷興奮了好一陣子。且不說由掙工分的農民一下子變成了公家的人,且不說由流裏流氣的知青一下子變成了人人羨慕的天之驕子,單說那“百裏挑一”的錄取率就讓老滷感覺良好得一塌糊塗!這一年高考讓他記住的是一條地理題。此題他本該是會的,只是把南北半球的方向搞反了,痛失15分!要不然取個本科那是眼睜眼閉的事。由此也引發了老鹵人生中許多的“要不然”……

高考故事三:【又是一年高考時】


考生簡介:

侯求學 1963年出生,51歲 連續5年參加高考,1979年第一次參加高考 1983年最後一次高考 江蘇省鎮江糧食學校畢業

每年的6月,都是考試季,套用現在流行的說法,可以算做“考試月”。而高考則是首當其衝,且最吸引人眼球,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國考。

侯求學說,與當今莘莘學子主要借高考升學,企求獲得更多知識,以期更好地服務社會不同,當初參加高考,其“跳出農門,改變命運”的功利追求則更加直接。他是1979年第一次參加高考,因爲自己小學、初中時沒有學到多少文化知識,剛剛恢復高考、改革開放,高中階段從兩年制改爲三年制,需要學習的知識不斷增加,教材不斷變化,加上當時高考錄取比例很小,當年能考上學校的人真正是鳳毛麟角。但是強烈的改變命運的慾望驅使着他選擇一年又一年地補習、一年又一年地走進高考考場。侯求學記得當年高考考場拉得最多的橫幅就是“一顆紅心,兩種準備”、“聽從黨和人民的挑選”。其實,在他們的內心只有一個夢想,就是屢敗屢戰,不達目的,決不罷休。作爲一個老“留學生”,侯求學1983年終於盼到了錄取通知書。雖然不是高等院校而只是中專,但是終於如願以償得以跳出農門,吃上了定量飯,變成了國家人口。

高考改變命運,在當年是一條鐵律。今天的學子們卻有了更多的選擇,這是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但侯求學卻從內心感懷人生的那段經歷,感恩父母的養育、老師的教導、弟兄的鼓勵支持,感奮奮戰高考的那些日日夜夜。一個高考,就是一個相對公平的人生競爭平臺,讓有志者可以藉此展示自己的風采,展望更加美好的未來,讓普通老百姓有通過自已的努力改變命運的希望。從內心說,侯求學全家都感謝高考,沒有高考,他們弟兄仨不可能從那片土地走出來,他們不可能有今天各自的人生舞臺。一個高考,讓他們備嘗人間冷暖,積澱人生經驗,磨礪人生品質;讓他們明白,唯有自強不息,唯有奮鬥,唯有吃常人難吃之苦,受常人難受之難,才能改變命運;讓他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推薦閱讀:

創業名人的高考故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