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故事歷史典故

周平王東遷的故事及歷史影響

本文已影響 2.34W人 

周平王東遷的故事及歷史影響

歷史人物故事之周平王東遷

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19年),姬姓,名宜臼(一作宜咎),周幽王姬宮?之子,母王后申後(申國國君申侯之女),東周第一任君主,公元前769年―公元前19年在位。

周平王即位後,周王室已勢力衰微,周王名爲天子,實際上要看大諸侯的臉色行事,尤其爲了躲避強大的戎狄,將首都進行了東遷。

那麼,平王即位之後,爲什麼要東遷呢?

一、平王東遷是諸侯國分裂的標誌


史書所載平王東遷大都略而不詳,只說“平王立,東遷於洛邑”。至於爲什麼要遷都,也是語焉不詳。《史記》說是“闢戎寇”。這當然是事實,但堂堂一個大國,爲什麼對付不了犬戎呢?

我們不得不來看看犬戎。戎是周人對分佈在周人西方民族的稱呼,稱北方的民族則稱狄。有時又混稱西北方民族爲戎或狄。這些民族在殷商之時,就成爲勁敵,史載武丁徵北方的鬼方,歷三百多次征戰,三年才得以平定;到了周,其北方還有鬼方和嚴狁,一說嚴狁就是犬戎,經常騷擾邊境。

但周建立之前,周文王就是靠征伐西戎起家的,因而,穆王之時,“犬戎氏以其職來王”;但到了周穆王後期,犬戎就不再來朝,於是有了西征犬戎之戰,這一次戰爭以“獲其五王,又得四白鹿,四白狼”結束,犬戎被遷到太原(現在的甘肅平涼一帶);周宣王時又多次出擊嚴狁,並多次大敗他們。

但宣王后期,兵伐太原,竟然“不克”,此後多次以王師敗績結束。但王師失敗,並不表明犬戎不可戰勝,史載晉侯就曾大敗犬戎於汾水。這說明,只要周王朝團結起來,犬戎不過構成一種威脅,尚不至於那麼可怕。錢穆先生也指出:“《史記》不知其間曲折,謂‘平王避犬戎東遷’,犬戎助平王殺父,乃友非敵,不必避也。”

事實上,幽王被殺是申侯與犬戎合謀之作,周平王是申侯的外甥,所以申侯實爲外甥弒君奪位。許國與申國同姓,也參與立平王,也應是同謀。對申侯和周平王而言,犬戎是友非敵,平王東遷根本不是什麼“避犬戎”,而是申侯、犬戎、周平王之間分髒的結果。

所以說,如果一定要說等到王室爲避犬戎而“被迫”遷都之時,也就意味着周天子及其所轄諸侯國開始分裂,不能共同抗擊外敵侵略了。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秦襄公、晉文侯、鄭武公、衛武公的帶兵護送下東遷洛邑(現在的洛陽)。稍後,攜王在虢公的支持下也稱王,形成對立分裂之勢。

二、平王東遷並非不得己,極有可能還有這幾個諸侯國的要求


公元前771年說到底是一場內亂,戰爭隨着幽王之死和犬戎的西歸而告結束,雖然給首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破壞與損失,但犬戎的目的並不是要滅你周國,而是爲了掠財。

再說畢竟那是王室經營了數百年之久的基地,比起雒邑那塊新的處女地,誰更適合做都城,一眼便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