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讀書名言

20篇名著讀書心得

本文已影響 2.17W人 

20篇名著讀書心得

20篇名著讀書心得

導語:"讀書使人進步",這句話是培根說的,簡潔而智慧,富含哲理。走過多年的人生路之後,越來越明白一個道理,大智慧用簡潔的語言表達,更容易深入人心,傳達久遠。讀世界名著,感慨收穫,豐滿而不可限量。以下是本站的小編給大家整理的20篇名著讀書心得,希望大家能從中有所領悟。

篇1

我讀的這本書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作者是身殘志堅的海倫·凱勒,我被她的故事深深感動。

這個故事寫的是一個又聾又啞的小女孩,當她的父母都絕望的時候,他們請來家庭教師莎莉文來幫助小海倫一步一步地走出困境。剛開始,小海倫在家裏屬於一個小暴君,爲了讓她不再任性,莎莉文老師可是費了不少的勁呢!起初,海倫的爸爸也不看好這個年輕又沒有經驗的小教師,但後來他開始信任莎莉文,配合她幫助小海倫。小海倫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走出黑暗的內心世界,不停地學習,吸收更多的知識,讓大家感到欣慰,讓老師覺得感動,讓同學們覺得驚訝!最後,小海倫竟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哈佛大學!就這樣,她還不停下自己的腳步,向全世界呼籲更多的人,讓他們關心自己身邊的殘疾人和需要幫助的人。然後寫下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告訴大家要珍惜自己的眼睛、嘴巴、耳朵等器官。

我跟大家討論了一下,大家都說海倫·凱勒真是身殘志堅啊!即使雙目失明,雙耳失聰,但她還是不屈不撓、無私奉獻,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這種身殘志堅的人還有許多,他們都值得我們去學習,比如霍金、愛迪生、帕爾曼……

篇2

《魯濱遜漂流記》是我整個暑假讀的書裏印象最深刻的一本書了。書中的主人公———魯濱遜很值得讓人敬佩。

書中的故事大概是這樣的,主人公魯濱遜不屑守成,堅持自己要去航海的夢想,三番五次地拋開他爸爸給他創造的良好生活出海。但是在航海的過程中,遭遇了海難,一整船人中只有他一個人活了下來,他逃到了一個荒島上,開始一無所有,但是他沒有悲觀,沒有放棄,而是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修建住所及防禦工事,種植糧食、馴養家畜、製造器具、縫紉衣服,把荒島改造成“世外桃源”。最後他和被他救的一些夥伴一起逃出荒島,在英格蘭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佩服魯濱遜的毅力和創造力,他可以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活下來,還把那兒改造成了世外桃源。雖然書中主人公因爲堅持自己的夢想,吃了很多的苦頭,可是我還是覺得他是自己的英雄。在無人荒島獨自生活23年(救了其他人後又生活了5年),他一直沒有放棄自己、一直在爲再回故鄉想方法。他這種堅持的精神是最可貴的,我們在學習中也最應該向他學習,堅持不懈、追求理想,最終理想一定會實現!

篇3

《安徒生童話》這本書,令我十分着迷,童話故事十分有趣,十分精彩。從書中我明白了許多道理。這本書的作者是——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先生。

《安徒生童話》中有一個《白雪公主》的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國王,她的妻子生下了一個白白嫩嫩的公主,隨後妻子就死了,於是國王又娶了一個妻子,這個妻子有2個女兒,她的心腸惡毒,對白雪公主充滿了嫉妒,常常針對她。妻子把白雪公主趕到森林,白雪公主溫柔的性格使她在森林裏結實了許多的朋友。她們快快樂樂的在一起生活,然而,有一天,妻子知道白雪公主並沒有死,就變成爲老奶奶,把藏有毒的蘋果拿給白雪公主吃,白雪公主吃了,隨後就暈倒在地。這時,王子趕來,親了白雪公主,白雪公主就醒過來了。最後,她們開開心心的生活在一起了。

《安徒生童話》中每一個有趣的故事,都讓我們明白了道理。還有一個更加有趣的故事——“皇帝的新裝”這個故事講的是有一個傻皇帝被人騙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因爲別人說什麼聰明的人能看見這類騙人的話,就硬是說自己能看見,別自己騙自己,有看到就說有看到,沒看到就說沒看到。《安徒生童話》裏不接有這些,還有《海的女兒》、《白雪皇后》、《紅舞鞋》、《冰雪公主》、《鳳凰》、《拇指姑娘》等更加有趣的故事等着我們去專心致志的閱讀。同學們,請你們去閱讀這些有趣的故事吧,我相信你們一定會愛上這本書的。你們一定會愛上這本書的。

《安徒生童話》真是一本很好的書呀,裏面不僅有精彩的故事內容,還有種種道理呢!

篇4

暑假裏,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不愧是中國古典文學一座難以逾越的藝術高峯。同時它也代表了古典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

《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的家史和《紅樓夢》中所寫的賈家一樣,是個“鐘鳴鼎食”之家,曹雪芹身經榮華富貴到貧困潦倒的大悲歡,使他對社會和人生有着清醒透徹的理解!

書中講述了從小體弱多病的林黛玉來到了賈府,與公子賈寶玉相戀,本來是一段完美的姻緣,卻又因爲王熙鳳從中使用調包計,讓賈寶玉娶了薛寶釵,以至林黛玉吐血身亡,賈寶玉心灰意冷,看破紅塵,看到此處,我爲他們感到痛心!

曹雪芹通過《紅樓夢》賈家在政治上的衰落,道德上的腐敗,經濟上的崩潰,預示着舊制度必將走向沒落的趨勢。

曹雪芹從真實出發,寫出人物的真實性,複雜性,他書中刻畫的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等形象,每個人都有着鮮明的個性。

篇5

《西遊記》是一部神話小說,人物有師徒四人和各路妖魔,師徒四人爲取得真經奔赴十萬八千里,西行路上坎坷不斷,他們歷經艱險,終於取得真經,修成正果。

《西遊記》裏故事紛呈,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打白骨精》的片段了,據說吃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白骨精就打起了唐僧的主意,怎麼樣纔可以吃掉唐僧呢?唐僧作爲一個凡人不足爲懼,可是他的身邊還有三大高手呢!特別是“齊天大聖”孫悟空,曾經大鬧天宮,幾十萬天兵天將都拿他無可奈何,武功甚是了得。“只有趁着悟空給唐僧化緣的時機了,我到時候再變成凡人的模樣,他們定然認不出我的,一旦騙過他們,就可以逮住唐僧,吃到唐僧肉啦!”白骨精暗暗地計劃着。

白骨精搖身一變,化成一個芳華正茂的二八少女,扭了扭腰肢,仔細端詳了自己的模樣,陰惻惻地笑了起來。果然,悟空一走,白骨精就來到了唐僧、八戒、沙僧的面前,八戒一看,眼睛都瞪直了,腦子裏全都是美女,絲毫沒有懷疑她的身份。白骨精還沒來得及下手,悟空就回來了,他的火眼金睛可不是吃素的,一下子便認出了妖精,劈頭就打,白骨精拋下假屍,化成青煙落荒而逃。

唐僧三人還矇在鼓裏,還責怪悟空,冤枉他打死了平民百姓,讓悟空心裏好生委屈。我讀到這裏,不禁想到了悟空平日裏爲唐僧斬妖除魔,可是唐僧卻常常誤會他,動不動就念緊箍咒,讓悟空疼痛到翻滾在地上。但是儘管這樣,悟空還是堅持保護唐僧,識破妖精的奸計,將妖精打得現出原形,真的是了不起的英雄啊!

在《西遊記》中,我最佩服孫悟空,我要學習他高強的本領,學習他堅持不懈、堅守正義的精神。

篇6

早就知道《駱駝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然而,當我坐在桌面前翻閱時,才感到這部不朽之作的巨大力量。它以典雅的文辭,細膩的描寫,美妙的意境,講述了一個上等車伕墮落爲社會垃圾的過程。書中一個個字如一顆顆珍珠,成功塑造了各色人物。其中,主人公祥子最能引起我的注意。

文中寫到:“拉到了終點,祥子的衣褲都擰出得出汗,嘩嘩的,像剛從水中撈出來的。他感到疲憊,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驕傲的。”我從這句話感受到了祥子是一名辛勤的勞動者。爲了掙錢,他頂着毒辣辣的太陽的折磨,忍着汗水的層層洗禮,全心全意地爲客人拉車,即使汗如雨下,也絲毫不減祥子的工作鬥志。他,是一個經歷辛酸而不衰,備經磨難而更強的真真正正的龍的傳人,在他的身上,處處散發出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熔鑄而成的可貴品質——吃苦耐勞。

當我讀到“他吃,他喝,他嫖,他賭,他懶,他狡猾,因爲他沒有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這句時,我憤怒。“舊社會!可恨的舊社會!”這幾個字猛地敲打着我的心靈深處——我憤恨——它腐蝕了祥子的可貴品質,摧殘了祥子的美好人生。此時,我不禁要問;“爲什麼?爲什麼舊社會不讓好人有好出路?爲什麼舊社會要像陣陣狂風般吹倒祥子心中的意志之船?爲什麼要像一盆冷水般徹底澆滅祥子的理想之火?爲什麼?”頓時,憤怒和惋惜之情溢滿心間,我不由地仰天長嘯……

讀了《駱駝祥子》這本書,我更加懂得了今天的光明社會是來之不易的。我一定會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將祥子吃苦耐勞的精神注入到我的學習中,好好學習,爲不被社會淘汰而向上,爲完全消滅舊社會而奮鬥,爲創造美好的未來而努力!

篇7

《水滸傳》講述了一百零八位好漢聚義水泊梁山,後接受朝廷招安,併爲朝廷掃除內憂外患,最後卻被奸臣陷害,魂聚蓼兒窪的故事。書中人物一個個有血有肉,呼之欲出。然而,在這羣好漢中,我卻最喜歡“黑旋風”李逵。

李逵,綽號“黑旋風”,又稱鐵牛。得此綽號,大概由於他的長相和脾氣。書中說他:“家住沂州翠嶺東,殺人放火恣行兇。不搽煤墨渾身黑,似着硃砂兩眼紅。閒向溪邊磨巨斧,悶來巖畔斫喬松。力如牛猛堅如鐵,撼天搖地黑旋風。”從這首詩裏,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個皮膚黝黑、力大無窮、身堅似鐵、脾氣急躁、行事魯莽的李逵。但是,在這個莽漢的身上,我卻看到了他的率真、孝順、忠義。這也正是我喜歡他的原因。

我喜歡李逵的率真。

在初遇宋江時,戴宗叫他拜見宋江,李逵道:“若真個是宋公明,我便下拜;若是閒人,我卻拜甚鳥。”口無遮攔,毫不掩飾,全不顧及這些人們很講究的“體面”。及至宋江道明身份,李逵“拍手叫道”,“撲翻身便拜”,欣喜之情溢於言表,言談舉止像個孩子。如此純真,毫無心機,讓我很是歡喜。

在“元夜鬧東京”之後,他誤以爲宋江和李師師做了苟且之事,是“氣作一團,拔出大斧,先砍了杏黃旗,把替天行道四個字扯得粉碎”,還“拿了雙斧搶上堂來,徑奔宋江”。他連自己最親近的義兄都毫不顧忌,認爲做錯了事就是要罰,就更別說面對那些貪官污吏時,胸中的無明業火了。他吃魚用手撈,連魚骨頭也嚼碎吃下,更是不摻半點假的實在。李逵就是李逵,從頭至尾,他所表現出的純真渾厚的個性,是我最喜歡的。

我喜歡李逵的孝順。

他在梁山泊待着,時刻牽掛家中老孃。想着自己在梁山享福,老孃卻在家裏受苦,終於回家把老孃接往梁山。不想上梁山途中,老孃被老虎吃了。李逵爲給老孃報仇,毫不畏懼老虎兇猛,把老虎一家大小全部殺死方纔罷休。還給老孃立了墳冢,大哭幾場方歇。那時的李逵在我眼裏,是天下最可愛的兒子。

李逵在遇到李鬼時,正要殺他,卻聽他說到“家有九十幾歲的老母,無人贍養”時,便沒了殺心,還給了他銀子,讓他去做小買賣。這時的李逵,不正是孔子所倡導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踐行者嗎?

我喜歡他的忠義。

他從落草梁山開始,便一心一意追隨宋江;後來宋江一心想接受招安,一向憎恨朝廷、不願招安的李逵,仍然歸順了朝廷,追隨宋江南征北戰。即便是在他喝了宋江給的毒酒,知道真相後,還痛哭說:“罷,罷,罷!生時服侍哥哥,死了也是哥哥的小鬼。”當我看到這裏時,心裏也止不住地抽動,但我卻沒有眼淚。我不清楚當時李逵心中是何等的悲苦!他的心裏是不是有一絲絲後悔?我所能感受到的忠義,就是李逵違背自己的意願,去忠於宋江,與他共進退。生生死死忠於一人,寧可違背自己的本心,也不違揹他人的意願,還有比這更大的犧牲嗎?這又豈是一個忠義能概括的呢!

我讀《水滸傳》,感受他的率真,體會他的孝順,品味他的忠義。雖然他其貌不揚,脾氣急躁,行事魯莽,但我依然喜歡他。

篇8

暑假我有許多時間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我又一次品讀了《三國演義》這部中國古典名著。我被書中精彩的故事深深吸引,更對“嫉妒”這個詞有了深刻的理解。

周瑜因嫉妒諸葛孔明的才幹而吐血身亡,使吳蜀聯盟險遭不測……周瑜可算是難得的人才,因嫉妒而英年早逝,這是莫大的悲哀。

常聽人說:嫉妒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表現,對人的成長有百害而無一利。嫉妒別人就是自尋煩惱,更是無能的表現。

然而,我認爲,從某種意義上說,有一點嫉妒是不可避免的。一個人會嫉妒別人,首先說明他看到了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其次說明他不甘落後於別人,或者還有奮進之心。就憑這點,我們就不能說會嫉妒的人完全無能。那些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的人肯定不會去嫉妒別人,但這樣的人未必招人喜歡。

我希望自己不是個小心眼。但是當老師表揚同學而沒有我的份時,我會很不高興,甚至會向老師打小報告,揭同學的短,讓同學也不開心。我想這一定是嫉妒心在作怪。

在去年的校運動會上,我的“好姐妹”小琳獲得跳高冠軍時,我真心祝福她。當聽到同學們和老師對她的讚美、表揚,看着小琳那般高興和得意的樣子,我暗暗下決心:“明年我就報這個項目並一定要得冠軍。”比賽後的體育課,我經常請求老師指導跳高。原來我只能跳過85 釐米,經過堅持不懈地刻苦訓練,我已經能輕鬆越過1.05 米的高度。今年秋季運動會,五年級女子跳高的冠軍爭奪賽一定會更加激烈,同時也會更加精彩。

寫到這裏我又想起周瑜,他若不是嫉妒諸葛亮的才幹,而是和諸葛亮成爲好朋友,那三國的命運和結局會完全不一樣,吳蜀聯盟一定能大敗曹操。可惜人死不能復生,我們只能從中汲取教訓。當嫉妒心理萌動時,要及時調整心態,羨慕別人成功時也要真心祝願。別讓嫉妒絆住你前行的腳步。親愛的同學,讓我們記住: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篇9

讀罷《紅樓夢》,眼前閃過一個個紅粉麗人,最終,我的目光落在了寶釵身上。“脣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好一個豔壓羣芳的寶釵!

百多年來,《紅樓夢》讀者自動分成擁黛、擁釵兩個陣營,爭論不休。擁黛的人說,寶釵圓滑世故、工於心計,是封建禮教的殉道者。寶釵儼然成了大家心中反面人物的代名詞。而在我看來,寶釵是生活,黛玉是藝術。不能忘記的是,喜歡藝術的人也要生活。

寶釵不僅聰明博學,舉止端莊,而且溫柔穩重,豁然大度。在大觀園裏,數寶釵的人緣最好。無論是在長輩、平輩、後輩面前,還是在丫鬟面前,都表現得一團和氣,極有親和力。無怪乎賈母、邢王兩位夫人都對她青睞有加;襲人、麝月對她佩服無比;就連一向心存芥蒂,懷疑她“有心藏奸”的黛玉在“蘅蕪君蘭言解疑癖”後也把她當作知己。當丫鬟金釧投井自殺,王夫人急需兩套衣服給她裝裹時,寶釵主動拿出自己的衣服以解燃眉之急,而不計較衣服給死人穿的忌諱。倘若是黛玉,定然會滿心不高興,回家後又勾起“寄人籬下”的苦楚,獨自哭到深夜。寶釵的性格中沒有黛玉這般“不食人間煙火”,她似乎就生活在你我的身邊。她的出現總讓人覺得安心與舒適。

寶釵還是一個有能力、有見地的人,她甚至可以稱是一個“女強人”。父親早死,哥哥又不濟,家庭重擔可以說全在寶釵身上。要管理薛家這樣的大家族,如果只憑寶釵在人前的柔和與溫婉是萬萬不可能辦得到的。她和黛玉同是寄人籬下,卻能不卑不亢,遊刃有餘,她不像林黛玉那樣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她柔中有剛,有着足夠的堅強。她又是絕對的管理策劃人才。比如湘雲發願請客卻又因沒錢而一籌莫展時,寶釵不但在資金上贊助她,還在活動安排和細節籌劃上幫助她,幫她擬詩題,又幫她佈置宴會。人人盡歡,寶釵功不可沒。後來受王夫人之託,在鳳姐生病時幫助料理家務,她以小惠全大體、以柔克剛,順利完成了任務。

人們不喜寶釵還有一個原因,那便是,寶釵是強行介入寶黛愛情的第三者。她的介入,使得寶黛二人未能結下美滿的姻緣,使得黛玉含冤而死,寶玉遁入空門。對此,我實在不敢苟同。寶釵對寶玉的感情毋庸置疑是真心的。說什麼“木石前盟”,難道就不能是“金玉良緣”?寶釵有權利去愛,有權利去競爭。“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她這樣矢志不渝的追求才是現代女子應該有的愛情觀。她是一個標準的淑女,即使在當今社會,憑着自己的能耐,也一定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讓衆多男神傾慕,收穫自己的愛情。

對於寶玉來說,他必須讓家族興盛,必須光耀門楣,這是他的使命。寶釵識大體、明事理、賢惠能幹、隨分從時,她是賈府二奶奶的不二人選。倘若真是那個只會成天哭哭啼啼、愛耍性子、沉不住氣的黛玉當了賈家的“二奶奶”,莫說賈府是百足之蟲,縱是千足之蟲、萬足之蟲,定然也會落得“既死且僵”的局面,寶黛的婚姻還擁有保障嗎?如果不是事態有新的發展,我相信,在寶釵的主持下,賈府恐怕不會那麼快“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寶釵當是《紅樓夢》中最具生活氣息、最接地氣、最符合現代審美的人物。我希望人們能換一種眼光欣賞寶釵,並且從她身上學到許多優秀的東西。

篇10

不知從何時起,我有了一件愛做的事情,便是在靜靜的夜晚,拿起中外經典名著,坐在窗邊的書桌前,靜靜地閱讀。小學六年,我看見時間的容顏在一點一點地變老,庭院裏的桂花樹也一點一點地變得繁茂,我對書的喜愛亦愈發變得強烈。我說不清那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渴望,這麼說吧——就像過敏的時候,身上起了紅疹子,你急切地想要用手去抓、去撓,然後便覆水難收,一發不可收拾。

又是一個美麗的金秋時節,又是一輪新的書籍徵訂,大家熱情高漲。“溫暖的旅程”書單發下來時,我毫不猶豫地訂閱了《湯姆叔叔的小屋》。不爲別的,只因爲我喜愛這本書。曾幾何時,我的學習成績走入低谷,一蹶不振。細細拜讀這本書,才讓我的心境好似冬日暖陽,豁然開朗起來。漸漸地,《湯姆叔叔的小屋》走進我的生活,走進我的心靈,耐心地開導我、安慰我、鼓勵我,彷彿是我的心靈雞湯。

自由

一隻鳥沒了自由,就像沒了翅膀,不會飛翔藍天;一條魚兒沒了自由,就像沒了尾巴,不會游泳;一匹馬沒了自由,就像沒了四蹄,再也不會在廣闊的草原上奔跑……對於任何事物來說,自由的價值是沒法用金錢來衡量的。讀了《湯姆叔叔的小屋》,我對自由的理解又更深了一步[]。

《湯姆叔叔的小屋》講述了兩個主人公不同的經歷。湯姆是黑奴,由於原來的主人欠債了,他被賣掉還債。湯姆的第二個主人十分器重湯姆,本來是想給湯姆半個“自由證”的,可不幸被刺死,湯姆被女主人賣了出去。第三個主人叫雷格,他脾氣暴躁。湯姆寧死也不告訴他兩個女奴的下落,最後被雷格給打死了,迴歸了天國……

這本書把湯姆忠厚老實、勤勤懇懇、心地善良以及懷有信仰的特點寫得淋漓盡致,湯姆人見人愛,可是湯姆的悲慘經歷又不得不讓人同情。這本書是對美國以前黑奴制度的一種批判,作者對黑奴制的痛恨在字裏行間流露無遺。可見,黑奴制度對黑人的傷害有多深,而自由有多珍貴。

說到自由,不禁讓我想起了我前一陣子養的一隻白鴿。爸爸買了一隻白鴿作爲生日禮物送給我。它被關在一個又大又漂亮的籠子裏,本來好好的,後來不吃不喝,成天只望着天空,我怎麼哄都不聽。沒辦法,我只好把它放生了。不料,一個月後,它又飛了回來,在家裏築了巢,有了小白鴿。也許,天空纔是它最好的歸宿吧!

新生 新生,這個詞令人難以琢磨。什麼時候會感覺自己獲得了新生呢?新生與自由是離不開的,獲得了自由就等於獲得了新生,是嗎?

《湯姆叔叔的小屋》還講述了一個名叫伊莉莎的女奴和丈夫團聚後,打算前往自由的國度——加拿大。雖然一路上遇到了追捕,但他們勇敢地與黑奴獵人鬥智鬥勇,終於登上了幸福彼岸。伊莉莎十分善良,愛自己的孩子,但同樣不缺乏勇敢。她渴望自由與新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買來買去。是她對自由的嚮往和對孩子的愛使她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她的勇氣令人敬佩,她的果敢令人折服。這不由得讓我想起幾個月前我發現的一株小苗,它被一塊巨石壓着。它不可能長高的,我這樣想着,決定下次再來看看它。過了一個月,我卻驚奇地發現,小苗居然從石縫裏鑽出來了。小苗看似平常,居然有如此之力量,它是怎麼做到的呢?也許是它嚮往光明的力量吧,纔會有力量從石縫中鑽出來,獲得了新生!

幸福

看完這本書的晚上,我又做了一個夢,夢見黑奴的臉上洋溢着笑容,他們終於獲得了新生,多麼快樂,多麼幸福……

此時,窗外淅淅瀝瀝,又是一場夜晚的秋雨來洗禮大地了。我捧起《湯姆叔叔的小屋》,書香帶我開啓快樂的心靈之旅……

篇11

《百年孤獨》被譽爲“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之著”。它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的代表作。讀完,書中病態的孤獨,形形色色的畸形人格,漂浮在我的四周,久而不去。

書中的人物霍·阿·布恩帝亞本是一個勤懇務實、富有創造力的人。但由於他錯誤地對科學和求知癡迷,鍊金術,上帝銅版照片……他完全發了瘋,所以他是個孤獨者。他的妻子烏蘇拉是個閃爍着母親一切美好品質的婦女。在我看來,她其實就是這個家族的地基。整部書都是她忙碌的身影,這個女人的身上擁有着另一種孤獨感。

我想全書最悲哀的人物莫過於布恩帝亞的次子奧雷良諾了。他發動了無數次的武裝起義,卻都無果。所幸命很大,躲過了埋伏、暗殺以及槍決,頑強地活了下來。但活下來也許纔是對他最大的折磨。他癡迷於做小金魚,反覆不停地做,就如同對於鍊金術的癡迷。

書中的人物無不充斥着孤獨感。這也許正是作者想要對我們表達的,這個家族的孤獨性給整個家族帶來了毀滅。同樣,這個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的家族也象徵了當時的社會。或許作者正以此書來表達自己對拉美民族共同團結,擺脫孤獨的強烈願望。

篇12

我最愛看的書是《愛的教育》。這本書我已經看過三遍了,但我還想多看幾次,越看越有滋味,越看越受教育。

《愛的教育》這本書中的主人公是三年級的一個意大利小孩——安利柯。這本書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了安利柯所見所聞的感人故事。

我印象最深的是《爸爸看護着》這個故事。故事講的是一個鄉下少年去看望爸爸卻陰差陽錯認錯了爸爸,但在這個年輕人知道真相後還好心地照料這個“爸爸”,直到這個老人家去世。故事太感人了,年輕人的愛心真偉大。

這本書中我最崇拜的人是卡隆,他善解人意,還樂於幫助同學,充滿智慧和正義感。我以後也要向他那樣,他是我學習的榜樣。

如果我們從小就知道愛別人愛自己,幫助別人不圖回報,別人幫助我們常懷感激之心,人們就會因富有愛心而善良,世界就會因充滿愛心而美好。

篇13

簡愛是一個極爲平凡的女孩,從小失去父母,被寄養在裏德舅媽家,但是無論她怎樣做也討不了舅媽的歡心,於是她決定要上學。到了學校,聽她的好朋友海倫說那裏是一個相當於孤獨院的學校時,她萬分歡喜,正因那裏的孩子都是孤兒,她們的想法是一致的。她長大後在那裏做了兩年老師,當她離開了學校,開始找工作,不久她就擁有了一個不錯的工作。後來,她救了羅切斯特先生,並和羅切斯特生了一個可愛的小孩。

是的,這就是簡愛的一生,從書中我看到了她的勇氣,看到了她的愛與尊嚴,我感到一種慚愧,如果換作是我的話,羅切斯特先生的房間着了大火,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會衝進去用水把火澆滅。

現實生活中父親母親他們做錯了,我卻不敢反駁,但是簡愛卻立即糾正了大人說的話,我卻說都不敢說,其實我心中的小人在大喊:不!你們錯了。簡愛的勇氣我十分佩服。

簡愛,一個平凡的女孩,其實她並不平凡,她很偉大,因爲她告訴我們了一個道理:即使是最平凡的女孩子,也要有自己的勇氣、愛與尊嚴。

篇14

《格林童話》是通過“寓教於故事”的形式,讓讀者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懂得道理,汲取到健康成長的豐富“養料” 。並且,通過寓言故事,教讀者一些課本上未能學到的道理。教會讀者“分辨善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做人不能懶散”“智慧是進步的階梯”“遇到危險要冷靜”等做人、待人的道理。

《格林童話》的語言樸實無華、生動流暢,簡明易懂,朗朗上口,充滿了德國的鄉土氣息。

《格林童話》寓教於樂,每一則故事都有深刻的人生哲理。《揹包、帽子和號角》告訴人們做事不能太貪心,多做一些幫助別人的事,一定會得到他人的好報;《灰姑娘》則說明了凡事不能光看外表,美好的本質總有一天會被人發現的;《不孝的兒子》教人們懂得了對待父母、長輩一定要孝順、尊敬……

文中的主人公個性鮮明,善惡對錯一目瞭然。不少主人公憨態可拘、滑稽可笑,故事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總是把真、善、美與假、惡、醜的矛盾衝突置於斑斕多彩的幻夢之中,藉助神奇的力量化解矛盾,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結局告終。故事中,自然與神奇,現實主義與浪漫幻想交相輝映,融爲一體,使讀者既感到故事情節合情合理,又體現了讀者的意願,從而得到滿足。如今在這樣一個物慾如潮如流的社會裏,有些人迷失了方向,有時無法正確辨別善與惡、對與錯。這種時候,不妨看一下《格林童話》,在一個個生動、簡單的故事裏你會體味出內在的深刻意義——以理性的態度去辨別世間的善惡對錯。看《格林童話》就像是一次心靈的放飛,看看故事情節體味一下其中的意義,欣賞其語言藝術的特色。猶如採擷最豐碩的花果,吮吸最甜美的甘露,來滋養自己,豐富自己,提高自己。

篇15

打開《海底兩萬裏》,我懷着好奇的心情和書中的主人公探險家尼摩船長一起乘坐着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了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

鸚鵡螺號的尼摩船長是一個謎一樣的人物,他性格古怪,但看到朋友死去卻會無聲地落淚;他知識淵博,會收容所有厭惡陸地的人;他會把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他會把整口袋的珍珠送給可憐的採珠人;甚至還爲法國政府償還幾百億國債;他還會逃避人類,對他人施行可怕的報復……尼摩船長對人類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心中充滿無盡的痛苦,卻仍是個善良的人。

在南極缺氧的時候,當時只有潛水服上的儲氣罐裏還有一絲空氣。那時由於缺乏氧氣,他們幾乎虛脫。這時,尼摩船長沒有去吸那最後一絲空氣來維持生命,而是把生還的機會留給了教授。他爲別人的生命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爲感動了無數讀者,也深深感動了我。

作者的驚人之處不但只是他寫的誇張、動人而富有科學意義的小說,更驚人的是他在書中所寫的故事,儘管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已不足爲奇,但是在凡爾納的時代,人們還沒有發明可以在水下遨遊的潛水艇,甚至連電燈都還沒有出現,在這樣的背景下,凡爾納在《海底兩萬裏》中成功的塑造出鸚鵡螺號潛水艇,並在小說發表25年後,人們製造出的真實的潛水艇,與小說描寫的大同小異,這是怎樣的預見力,所以說凡爾納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學爲依據。他的許多作品中所描繪的科學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實現。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膽新奇,並以其逼真,生動,美麗如畫令人讀來趣味盎然。他的作品情節驚險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結局出人意料。所有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恆的魅力。

篇16

我從小愛看《三國演義》,在一二年級的時候,就常捧着厚厚的《三國演義》啃,似懂非懂地沉入驚心動魄的大戰之中。

《三國演義》真不愧是我國最着名、最傑出的歷史小說,他向我們展示了精彩壯闊的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無論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還是陰險狡詐的曹操,還是心胸狹窄的周瑜、英勇善戰的關羽、趙雲……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都已深深印在我心中。

諸葛亮是我在《三國演義》中最欣賞的一個人物,他的一生鞠躬盡,死而後已,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他火燒博望坡,借東風,草船借箭,巧擺八陣圖,空城退敵、以木偶智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一個個故事打動人心,使人難以忘懷。就拿“草船借箭”來說吧,雖然他知道周瑜妒忌他,想用造十萬支箭陷害他,可他顧全大局,豁達大度,不願意在大敵當前時與周瑜鬧翻,而是將計就計,立下軍令狀。他預測三天內必有大霧,瞭解魯肅的忠厚,知道他不會泄露借船機密,更深知曹操多疑,料定他不敢輕易出兵。諸葛亮安排草船,精心僞裝,利用大霧,“一字兒擺開”,是爲了受箭的面積大、數量多;讓軍士“擂鼓吶喊”,是爲了虛張聲勢,提示曹軍射箭方向;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既能增加受箭面積,使船身保持平衡,又能使回程順風順水,巧妙地利用草船“借”來十萬多支箭,粉碎了周瑜的陰謀,使周瑜自嘆不如……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怎能不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呢?

《三國演義》真是一部百看不厭的好書,每閱讀一次,我就感覺多了一次不同的體驗,讓我受益匪淺。

篇17

《追風箏的人》講述了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他父親僕人的兒子哈桑之間的友情故事。作者並沒有很華麗的文筆,她僅僅是用那淡柔的文字細膩地勾勒了家庭與友誼,背叛與救贖,卻給我以震撼。

當僕人哈桑——阿米爾最好的夥伴,被其他富家少爺圍困在角落裏施以暴力時,阿米爾——哈桑最信任的朋友,卻蜷縮在陰暗的角落裏默默注視,直到淚流滿面卻仍不敢挺身幫助哈桑時,我聽到了心碎的聲音。

可命運的指針並沒有停止,阿米爾因爲懦弱而極端害怕直至慚愧不已,無法面對哈桑。最後甚至栽贓他,讓他永遠離開了這個家。到後來阿米爾獲悉哈桑竟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時,悔恨與傷痛糾結。

當中年的阿米爾偶然得知哈桑的消息時,他卻不顧危險,前往家鄉阿富汗,開始了救贖。但時間是可怕的,因爲它可以讓一切都改變。終於回到家鄉的阿米爾,目睹了家鄉的變化,戰亂不斷,民不聊生。同時也見到了兒時的老管家,見到了荒廢的家,也得知了哈桑的死訊。

哈桑死了,阿米爾的救贖卻沒有停止,哈桑唯一的兒子索拉博落入了阿米爾兒時的宿敵手中,兒時的懦弱和愧疚纏繞着中年的阿米爾……,一場救贖再次開始。

故事的最後,阿米爾救回了索拉博,可此時的索拉博卻因精神上的傷痛至以完全失去感情,唯有說起風箏——那哈桑和阿米爾童年最喜愛的玩物時,纔會不知覺地笑起來……

爲什麼生活在如天堂般的美國,遠離硝煙瀰漫的阿富汗,阿米爾仍然有着揮之不去的愁緒,仍然想着那個令他魂牽夢繞的故土,是哈桑,那個最忠於他的奴僕,不,是童年的夥伴,是他最愧對的人,讓他的心靈永遠處在懺悔與不安中。

也許故事的結局並不完美。故事的結局,索拉博的不語和沉默以及放風箏時他的笑,讓我感到一絲悲傷,卻也有如負重釋。因爲阿米爾追過,救贖過,勇敢面對過。也許有些許苦澀與酸楚,但人生就是這樣,犯錯,錯過,再用一生來挽回。

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是阿米爾,都在不斷追尋那早已消逝的哈桑,或而失望,或而欣慰,或哭或笑。人生也許就是在不斷懷念和追尋過去中度過的,我想:書中的情感不僅僅是親情,不僅僅是友情,只要是能夠沉下心來閱讀的人,都會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動,也會從中折射出自己曾經有過的心緒,比如傷害別人時的快意和猶疑;危機關頭的懦弱無助;親人面臨危險時的慌亂無措;愛情乍到時的浮躁不安;失去親人時的悲傷孤獨;應該擔當責任時的自私推諉,以及時常涌上心頭的自責、自卑和贖罪的衝動……這樣的情感沒有任何的虛僞做作,是一個人在面臨變化的那一刻來不及思索的真實反應,是一個人在夜深人靜時最私密的捫心自問。胡賽尼的筆猶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將人性的真實刻畫得淋漓盡致。

書的後半段寫得是主人公心靈的救贖。他費盡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追到了心中漂移已久的風箏,重新成爲一個堂堂正正的男子漢,生活的大門終於又向他敞開了。阿米爾的結局,相比較而言,是幸福的。他終於明白了彼此的意義——以生命爲代價。

讀完這本書就像品一杯茶,有一點點苦澀,但其中的甘甜讓我回味良久。其實人生不正是一杯茶嗎?

篇18

《穆斯林的葬禮》,作家霍達的代表作,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這部五十餘萬字的長篇,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深情回望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的心路歷程,以及在特定的時代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着力塑造了樑亦清、韓子奇、樑君璧、樑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文學畫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羣像,血肉豐滿,栩栩如生。

讀完這本書感觸很深。她文筆的傾訴,讓我這個一直對伊斯蘭教淡漠的人,對它肅然起敬……我瞭解了許多回民在生活中的傳統禮節和常用的阿拉伯語,因爲文中的回族人對至高無上的真主安拉格外信仰。回想書種種,不知該怎樣評價書中所展現的血肉豐滿的人物。因爲,霍達以她深刻的內涵塑造出的人物形象都是讓人蕩氣迴腸的。我爲成熟、漂亮、處處透漏出現代女孩兒特點的韓新月和才華橫溢、賦有責任感的楚燕潮的愛情悲劇而深深惋惜,爲樑君壁事事追求完美,吝嗇的毀掉兩對人命運的行爲而遺憾。但一方面,也覺得她很可憐,畢竟韓子奇曾給予過她傷害,她有權利爲所欲爲。樑冰玉呢?我覺得他應該是本書中最值得同情的人。因爲那個曾經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個性的女孩兒,最終卻成爲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孤單漂泊他鄉。

篇19

每個人都經歷過童年。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樂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憶的……而高爾基的童年卻那麼的恐怖、悲慘,令人不敢去回想。

可憐的高爾基3歲喪父,失去了親切的父愛,跟着母親和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的一個小染坊。從此,黑暗的生活降臨到高爾基的頭上。外祖父的脾氣十分的暴躁,經常打外祖母和高爾基,使高爾基幼小的心靈出現了陰影。

後來高爾基又結識了知心朋友小茨岡,兩人無話不談,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可是,好景不常,可憐的小茨岡就被兩個兇狠的舅舅給害死了。高爾基就這樣失去了好友。雅可夫和米哈依爾是魔鬼,歐打自己的老婆,還天天鬧着要分家產,兄弟之間一點也不團結,兩個兒子薩沙也被教壞,處處捉弄高爾基。此後,高爾基又認識了木匠“好事情”,兩人成了好友,結果被外祖父趕走。高爾基有個繼父,十分兇,常打人,幾年後,最疼愛他的外婆死了,母親也死了,就被外祖父趕出門靠撿垃圾爲生。

外祖父卡什林性情暴躁、乖戾、貪婪、自私;兩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儈。只有善良、和藹,富有感情的外祖母讓他生活在這種環境下有一絲絲的安慰。

我喜歡文中的外祖母,她似乎有種特殊的親和力,她有講不完的故事。而且她是那麼愛她的子女。即使是米哈伊爾和雅科夫這兩個大壞蛋,她也並沒有請求外祖父嚴厲地處罰他們。一個善良的人,又怎會喜歡在家裏發生戰爭呢?面對外祖父毫無人情的打罵,她也是一忍再忍。

高爾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誼,沒有什麼再值得回憶!在歡樂中,在悲傷中,在愛與恨的交織中,他的童年就這樣匆匆而過。在閱讀中,我發現他的愛,尋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我們現在豐衣足食 ,要什麼有什麼,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和“心肝寶貝” ,哪能和高爾基那悲慘的童年相提並論,年代的不同就是差別,一個是天堂, 一個是地獄;一個充滿陽光,一個到處黑暗。我們現在的童年來之不易啊!

篇20

一開始知道《活着》這本書,是在我的學生時代,曾聽過姑姑的講述。後來知道了有部非常知名的電影《活着》斬獲了國際大獎,由此看了整部影片,影片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絃。在男主角福貴身上,淋漓盡致的展現了整個中國的近現代史的發展與變革。故事講述了主人翁由民國到戰爭,再到新中國,又經歷文革等等時代的變遷。一個人怎麼受到了如此多的苦難!

後來在我高中畢業那年的暑假,一個偶然的機會得到了原著——餘華的這本《活着》。書並不厚重,黃色的封面盡顯時代的滄桑,可以說是一篇並不算長的長篇小說。書裏描繪了一箇中國農民從青年的紈絝,到中年的變故,再到老年的淒涼!講述了一個關於戰爭,苦難,親情,友情與死亡的故事。

那個炎熱的下午,坐在老家的竹木梯子上,一口氣讀完了它,痛心至極。被裏面的故事所發生的一切一切深深打動。原著內容甚至比電影裏更加悽慘和令人悲痛。在這個故事裏,男主人翁福貴一家彷彿上帝從樂園中趕出來的受難者一樣,其人生就是爲了曾經的出逃而贖罪,在經歷一番苦難後進入墳墓的關口。故事從主人翁母親的悽慘離世,到女兒不幸又變成了啞至此真正的悲劇纔開始漸次上演。主人翁福貴妻子家珍因患有軟骨病而幹不了重活,兒子因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爲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多而亡,女兒鳳霞與隊長介紹的城裏的偏頭二喜喜結良緣,產下一男嬰後,因大出血死在手術檯上,而鳳霞死後三個月妻子家珍也相繼去世,二喜是搬運工,因吊車出了差錯,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外孫苦根便隨福貴回到鄉下,生活十分艱難,就連豆子都很難吃上,福貴心疼便給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卻因吃豆子撐死!雖然最後苦根的死亡電影版有了刪節,我想也大概是爲了照顧觀衆的情緒吧!儘管如此,但主人翁還是一如既往地活着,這部小說把人生的苦難描寫到了極致。原著裏悽慘的主人翁福貴被一次次親人的死亡,內心撕扯的粉碎,最後只剩老了的他伴隨着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作者餘華用不乏溫情的筆觸在描繪這個關於死亡的故事。我想這就是作者想表達的那個年代中國百姓的生活吧。

在原著中,每個人物的刻畫都是那麼的生動而又現實,他們中沒有一個人逃避責任,而是勇敢的承擔起了這一切。

在我看來這本著作的背後,它講述的不單單是一個苦難中的倖存者的悲哀的故事,而是講述了一個經歷種種磨難還活着的人的經歷和感受。在一切災難面前唯有活着最爲真實,當人對生活有了這等感悟,一切就變得淡定多了。就像在我們現實生活當中,經過一場重大變故的人,往往會改變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一樣。讀完此書,使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能讓人對活着有更堅韌的力量!我們所有人都沒必要患得患失——活着總比死亡幸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